周恩来对凝聚中国抗战力量的杰出贡献
——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为视角

2015-03-28 09:02王家云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抗日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1)

【周恩来研究】

周恩来对凝聚中国抗战力量的杰出贡献
——以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为视角

王家云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1)

周恩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进而凝聚中国抗战力量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一是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完善;二是竭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三是极力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四是悉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回顾和总结周恩来这一历史贡献,不仅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是最好纪念,而且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恩来;凝聚中国抗战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使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被有效地组织起来,中国抗战力量得到空前的凝聚与增强,最终成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周恩来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进而凝聚中国抗战力量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其历史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一、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完善

周恩来虽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首倡者,但他在开展对国民党统战工作的实践中,适时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首先,周恩来对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有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身为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的周恩来即高举抗日旗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指出:“党的中心紧急任务是要以‘拿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战争为反帝反国民党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动员全中国群众。”[1]217之后,当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派员与红军商讨联合抗日反蒋时,身为中共中央局成员、苏维埃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立即派人接洽,并亲自与其代表谈判,双方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随后,以李济深为主席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通称福建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当蒋介石于1934年初大举进攻福建人民政府时,周恩来立即起草并发出以毛泽东、朱德名义的声援电报,提出挽救时局的六项紧急建议,倡导抗日反蒋。同年7月15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又与毛泽东、朱德联合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告联合全国抗日武装共同抗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初,周恩来再次联同朱德、王稼祥等红军将领率红军全体指战员向全国党政军界发出快邮代电,呼吁停止内战、共同御侮。同年12月,在共产国际七大精神的影响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正式确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即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各族一切革命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简称“抗日反蒋”。

其次,周恩来率先提出放弃“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完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瓦窑堡会议后,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践中,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完善。在1936年3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即提出要抓住“联共”的口号和红军率先抗日这两件事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提出中共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具体原则。这次会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没有再谈反蒋问题。在同年8月1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更加明确地主张放弃“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1]317,并为会议所采纳。周恩来之所以提出放弃“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一是从抗日力量的组织来看,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不仅拥有全国政权,而且拥有全国最多的军队,抗日若无国民党及其政府与军队的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完整的,真正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是难以实现的。二是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内外政策看,尽管仍飘忽不定,但多种信息表明其反共政策也在发生变化,并有与中共谈判的意愿。只要我们适时调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即放弃“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就有实现逼蒋抗日、壮大抗日力量的可能。三是从东北军张学良的认识与态度看,周恩来认为蒋介石虽不会彻底抗战,但有可能争取与其合作;张本人目前也做不到反蒋;张还提议,他在里面劝,共产党在外面逼,内外夹攻,能够实现联蒋抗日。四是从共产国际的意见看,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对中国问题的意见,也是希望中共放弃“抗日反蒋”的口号。综上所述,周恩来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这一建议。毛泽东在作会议结论时,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正式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阐明放弃反蒋口号的必要性。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上的重大转变与完善。这一策略的完善,旨在努力推动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及其政府与军队参加抗战。这一策略的完善,有助于推动抗日民族战线的建立,凝聚与壮大抗日力量。周恩来为此所作的历史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二、竭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瓦窑堡会议后,党的任务就是努力逼迫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此,周恩来有三大贡献。

一是努力促成西北“三位一体”合作格局的形成,从外围逼蒋联共抗日。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恩来既以极大的热情协同毛泽东直接开展对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上层的统战工作,又以其主要精力重点开展对东北军、十七路军为主的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在对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的工作中,他既精辟地向同盟者阐明中华民族面临的形势,指明团结御侮的方向,又全面阐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与政策,还以极大的耐心倾听同盟者的意见,以其诚意去说服、感动同盟者。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不仅分别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在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密切联系、共同抗日等主要问题上签订了协定,而且还有效地协调东北军与第十七路军的相互关系,消除误会,增进了解与团结。这样,在中央红军与国民党的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相互之间停止敌对行动,在西北地区实现了“三位一体”的合作格局。这一格局的形成,既解除了红军东征抗日的后顾之忧,又壮大了抗日力量,还在国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中打开了缺口,逼迫蒋介石走向抗日道路,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二是亲赴西安,直接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的张学良与第十七路军的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了前往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在通电全国的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言明本意,并希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周恩来协同毛泽东及时电复张学良,阐明态度,提出建议,并告“恩来拟到张处协商大计”。在事变第二天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即提出要推动、争取国民党的黄埔系、CC派、元老派和欧美派积极抗日;巩固西北三方的联合;还要在抗日援绥的原则下与山西阎锡山、四川刘湘、西南桂系联合;向全国解释清楚,西北这一行动是为了抗日,而不是针对南京政府。他还提议:在军事上我们要准备打,但在政治上不与南京政府对立。[1]33312月15日,周恩来又联同毛泽东致电国民党南京政府,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仇”。12月17日下午,周恩来偕罗瑞卿、许建国等飞抵西安。在抵达西安的当晚,周恩来即与张学良会谈,双方坦诚交流,分析形势,共商对策,既商定中央红军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的军事部署,又商定了与宋子文谈判的具体条件,给张学良以极大的支持。会谈后,周恩来连夜将情况电告中央。12月18日上午,周恩来在与杨虎城达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共识后,再次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报告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的反应,并陈述解决西安事变的意见。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中共中央立即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条件。经过周恩来与张杨的共同努力,12月25日,蒋介石在表示同意谈判所议定的改组国民党政府、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条件的前提下,被释放回南京,这标志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取得初步胜利。紧接着,因为陪蒋回南京的张学良被扣,在如何救助张的问题上,东北军出现内讧,主战的少壮派打死主和的王以哲将军,形势尤为严峻。周恩来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坚持留在西安,平息内乱,避免了新的内战,巩固了西安事变的初步成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步伐。

三是主持与国民党的谈判,最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蒋介石能否兑现其承诺的六项条件,实行联共抗日,这实际上取决于国共双方的博弈,其主要形式是国共双方历时七个月五个回合的谈判。首轮谈判始于1937年2月8日,周恩来、叶剑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贺衷寒等在西安的谈判,持续一个月。接着从3月下旬周恩来分别在杭州、庐山、南京等地同蒋介石进行四轮会谈,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其间,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进行正面交锋的主将,其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坚持主动性,积极推进谈判。尽管蒋介石也曾向中共发出过谈判的邀请,但并无诚意。为此,周恩来于1937年2月24日致电张闻天、毛泽东,提出具体的谈判方针。这个方针就谈判中涉及国共合作、红军改编、陕甘宁边区地位等重要问题阐明我们的对策,既有保证又有要求,既有让步又有底线,不仅显示中共推进谈判的诚意,而且将国共谈判推进到实质性阶段。其次是坚持原则性,恪守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周恩来洞悉蒋介石谈判的本意,就是借谈判千方百计地限制和削弱共产党的力量。针对这一企图,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御侮救亡、复兴中华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时指出:中共在党的问题上坚持了独立性、国际性和阶级性三个原则,认为这些原则必须要在统一战线中得到承认。[1]362本着这些原则,周恩来不仅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党组织的独立性、党对军队的领导,而且拒绝蒋介石提出的请毛泽东、朱德出洋和各边区武装首领离开而由国民党人任边区政府正官长等无理要求,确保我党我军独立自主的地位。再次是坚持灵活性,努力彰显中共合作抗日的诚意。当蒋介石不断节外生枝、制造谈判障碍时,周恩来一方面坚持原则,在重大问题上决不妥协,另一方面又努力因势利导,积极推进谈判。当蒋以要商量一个永久合作的办法而借故拖延谈判时,周恩来迅即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提出《御侮救亡、复兴中华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当蒋介石在商谈这个纲领草案中又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时,周恩来又立即提出中共谈判的新提案,并作出必要的让步。尽管谈判一波三折,但因为周恩来的灵活与诚意,谈判不仅没有破裂,而且步步向前推进。

到1937年七八月间,国共谈判中尽管还有不少问题,但终究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协议,包括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在国民党统治区南京、武汉等城市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出版《新华日报》;同意周恩来起草的国共合作宣言等。按照谈判的约定,同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了事实上承认中共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团结御侮的谈话,标志着国共再次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仅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而且为中国抗战力量的凝聚、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成就这一历史进步,既有国共两党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共识,也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民族利益至上的胸襟,更有周恩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胆识与智慧。

三、极力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第二次国共合作局面形成后,周恩来从指导华北抗战到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实践中,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极力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第一,在军事上发展统一战线。1937年9月初,周恩来受中央委托,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战场、开辟抗日根据地,迅速先行赶赴山西抗日前线,与友军建立军事统战关系。他既帮助友军正确认识抗战形势,增强抗战信心,协助友军确定战略方针与作战计划,协调友军相互关系,努力扩大军事上的合作,又积极配合友军正面战场上的防御作战。当阎锡山在平绥抗战要地相继失守而组织会战时,周恩来积极响应,与其共商作战计划。周恩来于9月24日向中央报告,我115师在开型关一带待机,120师驰援雁门关。次日,在平型关待机的115师根据第二战区的部署对日军进行伏击,歼敌千余人,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机歼敌的第一个大胜仗,给友军以极大的鼓舞。在友军随后组织的忻口会战中,周恩来又参与作战计划的研究,并积极建言献策。他强调不应将所有兵力都放在正面打阵地战,尤其是八路军所属部队应在敌侧翼和后方配合,努力造成日军侧背受创。这些意见不仅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同,也得到友军的赞赏。因此,就有了我120师雁门关伏击战、129师夜袭阳明堡机场的传奇。其结果是有效地削弱日军的有生力量,迫使敌分兵守备后方,减轻友军正面作战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正面作战。在1938年三四月间组织的台儿庄战役中,周恩来、叶剑英不仅向第五战区李宗仁、白宗禧提出战略战术的具体建议,运用阵地战与运动战相配合战法,而且有效地组织八路军与人民抗日武装对主要交通线实施破袭战,有力地支援了友军作战,创造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的最大的胜利。从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到台儿庄大捷,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积极参与谋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共军事合作的成功战例,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显著发展。

第二,在政治上发展统一战线。1938年12月18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武汉。作为长江局副书记的周恩来除了指导中共在南方各省党的工作,还代表中共中央开展对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国共两党关系、团结抗战等问题继续进行谈判。尽管这个谈判异常艰难,但因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推动,国民党当局也有了一些改革措施,诸如改组军事委员会,邀请周恩来与黄琪翔担任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任掌管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厅长;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邀请毛泽东等七名共产党人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这从政治上发展了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如此,周恩来还利用政治部副部长这一身份,积极地对国民党各个派系、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及文艺、新闻等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在与社会各界的接触、交往、联络中,分析抗战形势,指明抗战方向,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在交流中,周恩来既注重倾听他们的意见,又坚持加以引导与帮助,努力在联共抗日这一大局上形成共识,进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在动员组织抗战力量上发展统一战线。周恩来于1937年9月初到山西时,即与阎锡山商定:在第二战区行营直接指挥下,成立有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参加领导的各级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以发动民众,组织游击战争,其工作纲领由中共拟出[1]380。接着他领导起草动委会工作纲领,旨在通过实行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民主政治、组织训练武装民众等壮大抗战力量。经与阎锡山多次商议,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于9月22日在太原宣告成立。总动委由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任主任,中共代表程子华任人民武装部部长,南汉宸任组织部部长。这个动委会实际上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组织,是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新。之后,动委会在晋西北、晋东北、雁北、察哈尔、绥远等地,在配合八路军及牺盟会动员群众、组织人民自卫军、开展游击战争、支援前线等方面均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四,在外事工作上发展统一战线。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一部分,为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周恩来领导的长江局着力开展外事工作,拓展统一战线范围。首先是通过中共代表团国际宣传组,翻译出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特别是宣传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抗日民主政权坚持抗战的业绩,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准确的了解与认识。其次是广交朋友,特别是重视与外国记者、作家的联系。周恩来不仅多次主动接见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作家,而且先后安排外国友人到解放区去参观考察,通过他们对中国的抗战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运行状态以及重大事件的真相作全面准确的宣传报道,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再次是排除干扰,积极开展与外国政府的交往。周恩来领导中共代表团突破国民党的禁令,通过各种途径主动与各国驻武汉、重庆使团及援华组织建立联系。周恩来等人不仅热情接待援华的外国友人,向他们介绍我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情况,还给他们的援华工作给予具体帮助与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此同时,特别重视与英美来华访问的外交官员与相关团体的接触、联络与接待。比如与英国公使卡尔、美国罗斯福总统代表居里、美国的史迪威将军、美国共和党领袖威尔基等人的晤谈,既争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力量的了解、同情与支持,又通过相关政府对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有所抑制,客观上推进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上述历史事实表明,从1937年7月全国抗战开始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较大的发展。虽然国共之间还有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但总体上是团结的、合作的,共同致力于抗日。尽管成就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应该承认周恩来为此所作的努力是全方位的,效果是尤为显著的。

四、悉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侵华策略有了调整,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由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因此,国民党的反共与妥协倾向明显增长,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事件,相继发动了三次大的反共高潮。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遇到的严重困难与危机,周恩来坚持党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努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

首先是反对顽固势力,对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努力抑制统一战线中的投降、分裂、倒退的倾向。当国民党每次发动反共高潮时,周恩来都及时予以坚决的斗争。比如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立即在《新华日报》《抗敌半月刊》等报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指出投降妥协的危险,表明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意志。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周恩来不仅代表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而且组织《新华日报》披露事变真相,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同时,还向国际友人进行宣传,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支持。为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组织南方局把批判、驳斥法西斯主义的文章印成中、英文小册子,在国统区向中外人士广为宣传,联合国内外一切正义力量共同制止统一战线中出现的分裂、倒退行为。在击退顽固派进攻时,又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在谈判中,坚决反对其妥协退让政策,又极力肯定其有利于抗日的言论。为表明中共团结抗战的诚意,在不损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又作一些适当的让步,以此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

其次是争取中间力量,努力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十分重视团结和争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通过在重庆的中共参政员同国民参政会中的各界知名人进行广泛的联络,与他们交朋友,共商团结抗战大计。当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受到国民党当局压制时,周恩来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不仅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而且在经济上给予大力帮助。经过不懈地努力,主要的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与对日妥协的态度上,与中国共产党基本上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周恩来还积极争取国民党内被排挤的地方实力派。周恩来不仅亲自会见川康地区实力派刘文辉,还派人与云南实力派龙云取得联系,分别建立秘密电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合作。这些努力,对于反对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力量,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

再次是发展进步力量,努力发挥中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支柱作用。主持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提出,要“把西南的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能战斗的党”,思想上组织上更加巩固的党;党的领导机关不仅要有独立领导的能力,还要有自信;党要成为坚强有力的、与群众有联系的、善于影响和推动群众的干部。[1]524为此,他领导南方局重视开展以工人、农民、青年、妇女为主要对象的群众工作,培养发展大批积极分子,努力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同时,他还又亲自指导新四军的发展。新四军主要领导人不仅对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没能在敌占区放手发动群众,而且对叶挺军长尊重不够,致使叶挺多次表示辞职离军。这种状况既影响新四军的发展,又影响蒋介石对中共合作的认识。为此,受中央书记处的委托,周恩来于1939年初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东南视察工作之名,专程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指导工作。其间,既帮助新四军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开拓新四军发展的新局面,又协调、改善叶挺与项英的关系,增进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最大限度地凝聚增强中国抗战力量的有力武器。周恩来善于使用这一武器,妥善处理国共关系,不仅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而且着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既坚决反对孤立顽固势力,又努力争取中间力量、积极发展抗日进步力量,有效地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回顾和总结周恩来这一历史贡献,不仅是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最好纪念,而且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张 超

A849

A

1007-8444(2015)06-0701-05

2015-08-19

王家云(1949-),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周恩来研究。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抗日英烈马威龙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
爷爷的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