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盛
临床研究
儿童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学盛
目的 检测肾病综合征儿童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的含量,为判断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39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 mL,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含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抗凝血酶活性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肾病综合征儿童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的含量对于判断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肾病综合征;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血栓; 诊断; 儿童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明显水肿四大特点[1]。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三大类。由于在小儿时期原发性占总数的90%以上,故儿科临床所探讨的肾病综合征,即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明,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高峰,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3.7∶1[2]。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血清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因为受年龄、性别、发热、感染、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其准确性和灵敏度不甚理想[3]。D-二聚体作为血浆中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终末端产物,当纤溶系统被激活时可释放至血液中,导致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正常人体血浆D-二聚体较低,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血液系统处于高凝及纤溶亢进状态[4]。抗凝血酶是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之一,对凝血酶的抑制主要靠它来实现,当血浆抗凝血酶浓度低于70%时,即有血栓形成倾向[1]。肾病患儿由于机体的免疫凝血、纤溶和激肽等系统间相互作用,其体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加上低血容量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各种感染及激素治疗又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使肾病患儿出现动、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检测39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活性并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对肾病患儿凝血诊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0-09/2014-03庄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39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14岁,平均(6.5±2.3)岁;单纯型肾病22例,肾炎型肾病17例;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10.3±9.7)个月;初发5例,复发34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14岁,平均(6.0±2.2)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1.3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年龄2~14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2)狼疮性肾炎;(3)糖尿病肾病;(4)乙肝病毒相关肾炎。
1.5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 mL,离心后取血清置于-20 ℃冰箱保存,样本统一进行编号,并进行同一批次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样本。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含量。试剂盒为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D-二聚体采用胶乳法,抗凝血酶采用发色底物法。1.6 观察指标 两组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含量。
两组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含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含量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t=14.1,6.1,P<0.05。
表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抗凝血酶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中,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水解后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在体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在无血栓形成时一般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尤其在不常规进行凝血项目检查时,高凝状态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待出现定位症状,则预示血栓已形成[5]。目前对D-二聚体检测作为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因此,D-二聚体水平的异常增高,说明机体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异常[6]。抗凝血酶在人体血浆中的抗凝作用占整个抗凝作用的70%,是人体重要的抗凝物质。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水平,有助于对凝血和纤溶系统具体活动状态的判断。因此,早期检测抗凝血酶活性含量对患者病情发展动态的监测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血浆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因为继发性纤溶中纤溶酶的主要作用底物是纤维蛋白,所以其特异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为D-二聚体,即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抗凝血酶是人体对凝血酶起到抑制作用物质。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血液循环是有序的运行,无凝血发生,此时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活性并无明显变化。但一旦处于病理状态下,有凝血出现时,体内的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就会形成一系列的降解产物,特别是与形成血栓的相关疾病,凝血机制失调时D-二聚体的含量就会升高。肾病综合征凝血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水平增高与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抗凝血酶灭活凝血因子而被消耗增多,又因大量蛋白尿,抗凝血酶从尿中大量流失而导致血液中抗凝血酶减少。因此,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抗凝血酶减少,并非某种疾病的特异表现,而是凝血和纤溶过程相关类疾病的共同表现[7]。因此,在儿童肾脏疾病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显著的情况下,有效的检测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的含量可以间接对血液高度凝集情况进行判断[7],表明体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还是血栓是否形成。本研究中,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活性无异常表现,但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抗凝血酶活性明显减少,说明观察组患儿血浆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机制的紊乱。提示D-二聚体含量及抗凝血酶活性检测的必要性,有利于血栓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D-二聚体含量及抗凝血酶活性的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报道较多,但关于肾病综合征中二者变化的影响相关因素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儿童肾病综合征[8]。对临床上疑似血栓的患儿,除了进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外,对高于临界值的患儿,还可采用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作进一步的明确诊断[6]。本研究表明,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抗凝血酶活性的检测结果正常即可排除患儿凝血的程度,从而避免患儿进一步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减轻患儿的痛苦。在对儿童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与利尿剂的过度使用亦可使高凝状态更为严重,高凝又使血栓形成倾向性加大[9],因此定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间接明确血栓的形成过程,对于诊断、筛查新生产的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10]。虽然D-二聚体是一个反映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但其缺乏特异性,若与抗凝血酶联合检测,则能较好地反映患者体内止凝血状况。而且临床上在使用肝素治疗肾病患者时,还是应当测定抗凝血酶的活性,因为抗凝血酶的活性低于70%时,肝素几乎不能发挥它的抗凝作用,此时应补充抗凝血酶或血浆制剂。综上,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的活性可以准确动态地反应机体的高凝程度,对患儿选择治疗方案和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邬幼波,杜建明.儿童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抗凝血酶与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6):333-33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41-1643.
[3] 黄伟.血清胱抑素C诊断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299-300.
[4] 林俊荣,刘日阳,梁燕锦,等.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浆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4):365-366.
[5] 洪颖,常客.银板逐瘀汤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4):353-355.
[6] 刘昱,黄赞鸿.外周血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意义[J].现代医院,2013,13(8):78-80.
[7] 高丽枫.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作用及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7-18.
[8] 丁立,林雪峰,王忠,等.儿童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变化相关因素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60-62.
[9] 秦雪,詹灵凌,甘宝文,等.儿童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6):1005-1006.
[10] 王国杰,张灼锦.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8-2370.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2.35,χ2=3.45,F=5.42等);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置信区间。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dimer and antithrombin detection in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WANGXuesheng.
TestingDepartment,ZhuangheCentralHospital,Zhuanghe116400,China.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D-dimer and antithrombin in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rombosis.Methods Totally 39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were observed, and 4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In the two groups, 1 mL of blood was extracted in the early morning, and the D-dimer and antithrombin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sma were detected by centrifug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D-dim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thromb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D-dimer and antithrombin in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in determining thrombosis.
nephrotic syndrome; D-dimer; antithrombin; thrombosis; diagnosis; children
116400 辽宁 庄河,庄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学盛(1969-),男,副主任检验师。研究方向:实验检验的临床诊断应用。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5.032
R692
B
1674-3865(2015)05-0497-03
2015-05-15) (本文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