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s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2015-06-23 12:39史芸朱献珑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影响因素

史芸+朱献珑

摘 要:随着跨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翻译研究逐渐由描写向实证过渡,从翻译产品逐渐转向翻译过程研究,尤其注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研究。近年来,TAPs有声思维法成为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翻译策略、翻译单位、实验文本、影响因素等视角系统考察2005~2015年间国内译学界在TAPs翻译过程实证研究领域的进展,同时指出已有研究亟待改进之处,展望TAPs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TAPs  翻译策略  翻译单位  实验文本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霍姆斯(1972)勾勒出翻译学科的整体架构之后,面向产品、面向功能和面向过程三个维度的翻译研究都有所进展。但由于受制于传统语言学和文艺学,译学界过于关注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对比分析,翻译过程的研究力度远不及其他两个维度。随着跨学科意识的增强,译学界逐渐将目光投向翻译过程的认知心理研究,探究译者大脑里的那个“黑匣子”,其中有声思维法(以下简称TAPs)成为主流研究方法。TAPs是心理学领域内省法或口头报告法的一种,即通过感知外界刺激,使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以此激活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并将之提取,在工作记忆中构建的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存储,然后用语言表达工作记忆中激活的信息(Someren et al 1994:19-21)。在TAPs实验中,要求被试说出任何在他们头脑中闪现的东西,同时利用录音机或摄像机进行录音或拍摄,之后再将其转化成文本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TAPs翻译实证研究有助于摆脱直觉经验式的研究取向,通过客观的实证数据把握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的思维过程与认知机制。

二、国内TAPs翻译过程研究现状

西方译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译学界已经在TAPs实验方法、概念体系、变量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译学界在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方面起步稍晚,大致经历了一个“呼吁-引介-论证”的过程。通过文献检索,2005~2015年间,国内译学界相关研究论文共计110篇(其中硕士论文33篇),具体研究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国内译学界TAPs翻译过程研究内容统计(2005~2015)

引介 应用 实证分析 语种类型 其他

综述 翻译教学 翻译单位 翻译策略 实验文本 影响因素 英译汉 汉译英 英汉互译 10

22 12 13 25 12 20 33 9 19

注:因统计需要,表中各项计数有部分重叠。

鉴于国内TAPs翻译过程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一定交叉,限于篇幅,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翻译策略、翻译单位、实验文本、影响因素等几个视角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一)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研究必然要涉及翻译策略的选择和使用问题。TAPs翻译策略研究不再限于宏观层面的策略研究,如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等,而是译者执行翻译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操作步骤或解决方案。自2005年至今,国内学者在TAPs翻译策略研究领域发表研究论文共计25篇。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研究者选取的策略标准各不相同。刘立香(2006)以L?rscher的策略分类为准则,探讨了被试运用翻译策略的情况,认为译者的语言水平和经验与翻译策略的使用数量成反比关系。文军、殷玲(2010)则运用Kiraly的20种策略,通过对比英汉互译过程中策略的使用情况发现,策略使用的数量与译者对原语及目的语的掌握程度存在关联。

已有研究所采取的策略标准存在差异,但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却相对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水平高或翻译经验丰富的被试在翻译策略的使用上更加灵活,着眼于源语文本的总体风格,参考宏观语境的频率更高;语言水平较低或翻译经验缺乏的被试则更多地关注词汇、语法等微观信息单位的处理。此外,已有文献研究表明,译者在英译汉与汉译英两种方向的翻译过程中的策略使用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被试策略使用数量明显低于后者策略使用的数量。

(二)翻译单位

翻译单位的界定及分类一直是译学界的焦点课题之一。已有研究显示,国内研究者在进行翻译单位划分时一般采用Gerloff(1986)的方法,即分为词以下、词、短语、小句、句子、句以上等六个级别。但也有研究者根据Bell(1991)对翻译单位的描述,将翻译单位分为分析单位与合成单位。郑冰寒、谭慧敏(2007)则将翻译单位分为主观翻译单位和客观翻译单位,认为翻译单位具有动态性和指标性的特征,主客观翻译单位的差异能够充分显示译者翻译水平的高低,翻译单位的选择受记忆储存容量、翻译熟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蔡金栋(2008)则从文本出发研究影响翻译单位的因素,认为文本的可读性、文体、内容与分析单位和合成单位呈多维交叉的关系。杨榕(2009)则基于主客观翻译单位的划分,探讨了被试在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选取的特点及原因。

国内TAPs相关实证研究表明(李德超,2005;郑冰寒、谭慧敏,2007;杨榕,2009),译者的翻译单位选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译者的背景(职业译者/半职业译者/初学者)、原语文本类型及复杂程度等。职业译者所选择的翻译单位较大,以句子或句子以上单位为主;而半职业译者或翻译初学者关注的翻译单位往往较小,大部分以词为单位。翻译单位的选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会根据自身需要不断调整翻译单位。

(三)实验文本

近年来,国内译学界在TAPs实验文本的选取方面更加多元化,在文学文本的基础上,非文学文本的TAPs实验研究日益增多,同时,在研究层次方面更加细化。徐贵波(2008)基于TAPs实验数据指出,在新闻汉译过程中多义词的确定受到语境、翻译述要、文化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张婧姮(2014)以游记为测试文本,从特色词、游程方位及景物描写方面探究了翻译方法与技巧。其他实验文本类型还包括药品说明翻译过程研究(钱敏娟,2009)、商品说明翻译过程研究(王小琴、王新,2012)、旅游宣传资料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翟秋兰、王丽娟,2013)等。

在研究层次方面,学者更加细致地从单句层面探索翻译过程。王金铨(2007)运用TAPs研究了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过程,并辅以调查问卷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认为翻译过程并非简单的语码转换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波浪式前进的动态思维过程。高丽等(2013)则运用三元数据分析模式研究了影响英语否定翻译的因素,即否定的自身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及负迁移现象。

(四)影响因素

实验的影响因素关乎实验数据的收集、转录与分析,是TAPs翻译研究的重要一环。黎芳(2010)利用TAPs考察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自我纠错行为,基于实验结果发现,TAPs中发现的理解纠错的数量与翻译质量之间呈正比关系,粗译纠错、精译提炼与翻译质量之间未发现比例关系,而记录文本输入方法发现的粗译纠错数量与翻译质量之间未发现比例关系,精译提炼与翻译质量之间则呈正比例关系。韩淑芹、孙三军(2010)从译者水平、翻译述要与文本类型导入,细致分析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如翻译规范、要求、翻译方向、情感因素、职业自我形象等变量。还有学者从二语习得角度研究母语迁移对翻译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遇到两种语言中相似的部分时,母语迁移对翻译过程有积极影响,但当涉及到两种语言差异时,母语迁移对翻译过程却有消极的影响(潘锦,2012;张千映,2012)。在影响翻译过程的干扰因素中,研究内容还涵盖被试主体的翻译水平差异性、文本因素、被试思维能力的影响等,为TAPs翻译过程实验设计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国内TAPs翻译研究评述与趋势展望

国内译学界在TAPs翻译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首先,被试主体水平区分度问题。国内TAPs翻译研究囿于实验设备等,研究者一般采取二分法将被试分为两大类,如英语专业学生/普通学生,少有研究者以职业译者作为被试进行实验。此外,大部分研究未对被试水平进行明确区分,如已有翻译实践的字数、母语与外语的水平等。

其次,TAPs翻译实验规模问题。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的被试规模从1~60人不等,其中被试人数在1~10人的实验研究居多,且实验文本较短,转写文本数据库偏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证数据的统计学价值,期待今后会出现较大规模的TAPs实验研究。

第三,实验文本类型的选择问题。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被试本身对实验文本所涉及的主题及体裁的认知程度、文本的长度及复杂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翻译策略的选取及译文的质量。

四、结语

TAPs翻译过程研究极大地拓宽了译学研究视野,进一步夯实了过程导向的实证研究根基。整体而言,国内译学界近十年来的TAPs翻译过程实证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日益细化和深入,实验设计及方法渐趋完善,翻译教学等应用性研究亦有所突破。随着实验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国外译学界TAPs翻译过程研究已开始借助神经科学领域的脑电图和功能性磁振造影技术展开研究,所获取的数据越来越客观准确,实验结果也越来越稳定可靠。我们相信,翻译过程研究这一重要译学之维将会得到充分的解读和研究,最终打开译者大脑中的那个“黑匣子”,为译学研究带来更多新知。

(本文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2WYM_0017],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G10],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x2wyD213380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Bell,Roger T.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 [M].New York:Longman Inc,1991.

[2]Gerloff,P.Second language learnersreports on the

interpretive process:think-aloud protocals of translation[A].In J.House&S.Blim-Kulka(eds).Interlingu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Discourse and Cognition in Transl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C].Tubingen:Gunter Narr,1986:243-262.

[3]L?rscher,Wolfgang.The Translation Process:Methods

and Problems of its Investigation[J].Meta:Translators Journal,2005,(50):597-608.

[4]van Someren,M.W.,Y.F.Barnard & Jacobijn A.C.Sandberg.

The Think Aloud Method:Practical Guide to Modeling Cognitive Processes[M].London:Academic Press,1994.

[5]蔡金栋.文本因素对译者选择翻译单位的影响:有声思维实验下

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高丽,郭爱萍,刘兰云.英语否定翻译过程TAPs个案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53-856.

[7]韩淑芹,孙三军.基于实证角度的翻译过程之变量[J].山东外语

教学,2010,(6):82-87.

[8]李德超.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

2005,(1):29-34.

[9]黎芳.翻译过程中的自我纠错研究方法比较[J].长沙大学学报,

2010,(3):113-114.

[10]刘立香.翻译过程的实验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6.

[11]潘锦.汉英翻译中母语迁移实证研究:基于有声思维分析[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王金铨.英语定语从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J].外

国语言文学,2007,(3):182-187.

[13]文军,殷玲.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实证性研究:基于英语

专业大学生的有声思维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4):75-80.

[14]徐贵波.论英语新闻汉译中影响英语多义词词义确定的因素

[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杨榕.科技与文学语篇英译汉翻译单位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

2009,(6):79-83.

[16]郑冰寒,谭慧敏.英译汉过程中翻译单位的实证研究[J].外语

教学与研究,2007,(2):145-154.

[17]张婧姮.基于TAPs游记英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4.

[18]张千映.母语迁移在中国学生汉英翻译过程中影响的研究[D].

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史芸 朱献珑  广东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510640)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影响因素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