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的近义词辨析探究

2015-06-23 12:29范尚琪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据统计试题分析

摘 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考试已进行多年,其中“近义词辨析”一直作为重要题目出现。调查发现,汉语学习者在使用近义词时普遍出现了偏误现象,而汉语教师也存在近义词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考试将“近义词辨析”纳入考查范围尤为必要。对此,本文考察了56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汉语基础试题,对其中涉及的96组近义词进行具体分析,从定量研究中得出定性结论,即“近义词辨析”在考试中非常重要,在词汇分析方面呈现出规律性,在题目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育  近义词辨析  试题分析  数据统计

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运而生。该学科旨在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师资,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和人才保证。目前,各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主要采取笔试、面试相结合的选拔方式,把“汉语基础”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笔试选拔中的重要科目来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结合56套汉语基础试题,抽取其中的“近义词辨析”题进行研究,具体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的必要性;第二,“近义词辨析”的命题特点;第三,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试者的相关建议。

一、“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的必要性

(一)汉语学习者近义词使用偏误现象严重

近义词是汉语词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近义词的使用中普遍存在偏误问题。刘绪(1997)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汉语教师罗青松将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中文专业两届毕业生的42份汉语写作毕业考试试卷中的错误作了统计,发现误用近义词的现象占了词语使用错误的33%。罗青松对程美珍主编的《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中列举的病句进行了分析,从中统计出有144例是同义词错误,占全部词语错误的34%(李绍林,2010)。近年来,此问题得到了国内诸多学者的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越来越受重视。

(二)汉语教师近义词分析能力不足

汉语词汇研究与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的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辩词、选词、用词的能力。而“近义词辨析”作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中得到重视。本文随机抽取“汉语基础”试题中的5组近义词辨析题,即“忽然”与“突然”,“常常”与“往往”,“边疆”与“边境”,“深刻”与“深入”,“交流”与“交换”,随机发放给来自国外不同地区的30名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发现被试者对近义词的掌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出现知识性错误。即被试对某一词的理解本身是错误的,带着这种错误辨析近义词,必然会出现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问题。如:在辨析“边疆”和“边境”这一组近义词时,部分学生以“边界”的概念来解释“边境”。还有学生认为“边疆”是地理概念,“边境”是政治概念。

2.“辨”而不“析”。即被试能做到对近义词正确应用、理解,但却不能清楚地进行分析,或分析过程过于主观,这是测试中出现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如:辨析“常常”与“往往”这一组近义词时,部分被试解释“常常”一词时,用“表示一般性的情况”来替代“非规律性的动作的重复”这一概念;解释“往往”时,用“表示过去发生的”来替代“表示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规律性的总结”这一概念。这从侧面体现了被试辨析近义词时概念模糊,理论知识有待加强。

3.思考过于片面。即只能从一个角度对近义词进行辨析,不能做到全面把握。如:“深刻”与“深入”这组近义词,大部分学生只考虑到了词性方面的不同,没有在搭配关系、构词能力两方面对本组近义词进行辨析。

4.辨析思路缺乏条理性。“近义词辨析”要求被试说明某组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本文进行的调查中,大多数被试直接进行“不同点”的辨析,忽略了“相同点”的介绍。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潜在汉语传授者,存在着近义词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不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国际汉语教师的后备军,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的强弱。近义词是留学生词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解释近义词是汉语教师“汉语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汉语学习者的近义词使用偏误现象与汉语教师的近义词分析能力出现了矛盾,不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开展。因此,在对外汉语高层次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需要把“近义词辨析”纳入考查项目,为汉语教师更顺利地开展词汇教学打下基础。

二、“近义词辨析”的命题特点

本文共搜集到56套“汉语基础”试题,从中提取出96组近义词辨析题。其中有效试卷49套,有效词组74组,绘制成近义词试题表。本文对近义词试题表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进行对比,通过数据统计,发现“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具备如下特点:

(一)从数据统计看“近义词辨析”的重要性

通过对近义词试题表的研究,发现在56套考研真题中,近义词辨析题的总体复现率为87.5%,且均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设置在9~12分不等,以10分居多,占试题总分数的6%~8%。在不同学校的不同试题中出现了近义词重复考查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例词 考查次数 考查频率

忽然”与“突然” 12 12.48%

“常常”与“往往” 4 4.16%

“再”与“又” 2 2.08%

“深刻”与“深入” 2 2.08%

“简直”与“几乎” 2 2.08%

“交流”与“交换” 2 2.08%

“对于”与“关于” 2 2.08%

“边疆”与“边境” 2 2.08%

“处处”与“到处” 2 2.08%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在题目设置方面,“近义词辨析”覆盖率较广,分值较高。从宏观上看,“近义词辨析”是高校选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时的必要考查项目。在考查方式上,本题作为一道主观题出现,考查得有深度、有层次,注重被试的客观分析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被试留有发挥自己水平的余地。近义词试题表中的重复现象(如表1)提供了如下信息:考查频率越高的题目,越是命题的重点,也越有可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二)从语言本体看“近义词的辨析”的规律性

“近义词辨析”不能作为一道纯粹的主观题来进行解答,被试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依据近义词辨析的客观标准,否则就容易失之偏颇。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回归到语言本体,以区分近义词的几个不同角度为突破口,分析对比近义词,从而做到全面辨析。

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对近义词的辨析角度进行了规律性的划分:首先,根据词的理性意义的不同,可以从“意义轻重、范围大小、集体与个体、词义侧重”四方面入手;第二,根据色彩意义的不同,可以从“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入手;第三,根据词的用法不同,可以从“适用对象、搭配关系、词性和语法功能、构词能力”四个方面入手。

通过观察近义词试题表可以发现,几乎每一组近义词都有若干个辨析角度(如表2),被试在辨析近义词的同时需将几种辨析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任何考虑不周,都可能在考试过程中造成失误,这也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升学考试选拔性特征的体现。

表2:

例词

辨析角度 以为与认为 深入与深刻 方法与办法 美丽与漂亮

意义轻重 +

范围大小 +

集体与个体

词义侧重 +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

适用对象 + +

搭配关系 +

词性和语法功能 + +

构词能力 + +

(三)从数据统计看“近义词辨析”的科学性

本文所研究的153个有效词汇中,出现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共127个,其中甲级词汇39个,乙级词汇48个,丙级词汇23个,丁级词汇17个,由此可知,近义词试题表中83%的词汇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出现,且大致成阶梯性分布:乙级词汇最多,甲级词汇次之,丙级词汇和丁级词汇依次减少。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是对汉语词汇和汉字进行筛选并形成汉语词汇和汉字等级系列的《大纲》,是一种规范性的水平大纲。它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相互对应,是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试的重要依据。它对对外汉语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也是制定初中等和高等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和各级汉语教材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规范性、指导性的大纲,它能够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较好地处理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因此,《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应当引起汉语教师的重视。本文研究的近义词辨析中的词汇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契合度较高,四个等级的词汇均有覆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试题设置的科学性。

(四)从数据统计看“近义词辨析”的灵活性

虽然“近义词辨析”中涉及的词汇基本符合《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范围,在74组近义词中,有22组近义词是在同等级别中进行的比较,占试题总数的29.7%,如“不”与“没有”(甲-甲),“对于”与“关于”(乙-乙),“交换”与“交流”(丙-丙),“出色”与“杰出”(丁-丁);但却有18组近义词涉及到超纲词汇,占试题总数的24.2%,如“鼓励”与“怂恿”(乙-超),“肤浅”与“浮浅”(超-超);另外,共有34组近义词是不同级别词汇之间的比较,如“只有”与“除非”(乙-丙),“信件”与“信”(丁-甲),“本来”与“原来”(乙-甲),占试题总数的45.9%。

由以上数据可知,“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具备灵活性。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有超纲词汇的出现。在汉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汉语学习者所习得的词汇很可能超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范围,这也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义词辨析”中对超纲词汇的考查也是对汉语教学实践灵活性的要求;第二,不同级别的词之间更容易发生混淆。命题者并没有局限于同等级中词汇的比较,而是跨级别命题,这说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难度等级与词汇的混淆程度并不具备一致性,并不是近义词的辨析等级,也不是近义词的习得难度等级。

三、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试者的相关建议

基于“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报考试中的必要性及命题特点,应试者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提高近义词关注度。“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及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有效地解决汉语学习者遇到的近义词难题是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应试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词汇积累,提高对近义词的关注度。

(二)夯实词汇基础。“近义词辨析”在题目解答方面具备规律性,因此,应试者应回归语言本体,加深对词汇的理解,熟悉词汇的用法、特点,同时,从近义词辨析的一般规律出发,熟练掌握近义词的几个辨析角度,以求在解决近义词辨析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从根本上解决近义词辨析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提高针对性。“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集科学性与灵活性为一体。因此,应试者应首先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辨析近义词的水平;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以及汉语教学实践中注意超纲词汇的积累,做到既能把握重点,又能游刃有余。

四、结语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近义词辨析一题的分析,不难看出,“近义词辨析”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选拔以及后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试者可根据命题特点加强针对性训练,多思考、勤练习。虽然“近义词辨析”只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拔中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试者只有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成为一个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7.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4]高文达,王立廷.词汇知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5]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

纲.第1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尹春梅.《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问题研究综述[J].乌

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5-37.

[7]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J].世界汉语教

学,2010, (3): 406-414.

[8]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

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唐贤清,廖加丰.对外汉语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 90-93.

(范尚琪  陕西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710062)

猜你喜欢
数据统计试题分析
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山西省不同导线电线积冰特征对比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选择题试题分析
2015年盐城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教学对策探讨
聚焦热点:高考中与病毒有关的试题分析
科学推理能力的构成及其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