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命观对大学生应对之启示

2015-06-19 00:59赵李媛史梦薇
教育界·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积极态度天命宿命

赵李媛 史梦薇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群体体验到愈来愈多的压力。国内外从不同层面、角度对大学生压力应对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不同文化塑造的命运观会对个体应对产生影响。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深刻影响和塑造着国人的命运观。本文试从心理学应对角度,探索本土文化中的心理资源,为当代大学生以积极命运观应对压力找到一条可借鉴之路。

一、大学生命运观与应对的研究

命运观与压力应对研究是随着研究者对应对文化属性的关注兴起的。文化影响压力应对的研究,以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文化取向为切入点。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应激源的感知和应对不同,应对目标、应对策略亦有所不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塑造个体相异的命运观。在西方崇尚个人奋斗的个体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我努力可以战胜命运的安排;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命运对人生的掌控力。

在对命运观与应对的研究中,Au提出三种不同取向的命运观:可战胜命运观、宿命观和可协商命运观。坚持可战胜命运观的大学生相信通过自身力量可以改变和创造命运,面对困境时多内部归因,自我控制感高,因此表现出积极态度。宿命观的大学生相信个体努力也无法改变既定命运,遭遇挫折时,更喜欢外部归因,自我控制感较低,缺少积极态度。Esparza等通过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测量以编制宿命观量表,发现持有宿命观的大学生更加相信命运、上天控制与运气存在,在遭遇挫折时会体验更强烈的无助感。Au通过对美国欧裔和亚裔大学生命运信念的对比,发现中国等亚洲国家中,持有可协商命运观的个体更多,坚持此命运信念的大学生相信,尽管无法摆脱命运控制,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命运协商,获得命运眷顾,他们更容易接受出人意料的结果,在困境面前能坚持目标。可协商命运观进一步验证了中国人在应对时会采用一种更加辩证思维的命运信念;且这一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找到对应,即倡导“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儒家天命观。

二、儒家天命观的内容

对“天命”的探究一直是儒家文化深为关注的命题,天命成为沟通天人关系的重要范畴之一。孔子在继承原始天命观基础上,弘扬儒家入世的人生态度,提出“知命”这一命题,同时给出了学、行两种外在的应对方式。其后孟子进一步探索,从心、性、天相通的角度加以阐述,进一步丰富儒家天命应对思想,为个体应对提出了一条“存心养性以修身”的内在途径。荀子更强调个体在天命面前积极能动的主体价值,强调修身俟命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几种修身方式,从应对角度而言,就是要求个体通过自我控制达到目标;通过隆师亲友来培养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培养君子品质来建立应对型人格,增强抗压能力。

宋明理学儒者对于“天命”的诠释、界定是沿缘思孟“率性修道”和“尽心、知性、知天”的理路,将理、性、命三者合为一体,要求个体理性与知性地去统摄变化万端的现象,去应对纷繁芜杂的世事。

儒家天命观呈现出一种关注现实人生、探索生存意义的积极态度,认为个体在命运面前并非是消极无为的,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应对,即“谋事在人”;在对压力的认知上主张内部归因,在应对行为上主张内、外两种应对方式,即于内修身、于外“学”“行”。

三、儒家天命思想对大学应对的启示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内部归因的认知方式。儒家天命观主张个体遇挫时不怨天尤人,不把失败原因归于外因,而是反求诸己,进行正确和积极的归因,及时调整自我行为,客观认识失败和挫折的原因,重新唤起对目标的积极态度和希望。

2.夭寿不二,修身俟命——应对资源的日常培植。充分的资源及有效利用可以有效应对。修身实际上是强调提升个人能力,通过自我发展来避免再次陷入压力情境,既包含对完善个体应对型人格特质的塑造,也包含着隆师亲友这种对于社会支持系统资源的培植。

3.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应对主体的主观能动。从“知天命”“修身俟命”“制天命”到“尽人事处便是命”,人本价值不断突显。个体面对不可抗拒的天命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要秉持一种积极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安身立命。

4.上学下达,纳言敏行——知行合一的应对方式。儒家天命观提倡精神性和非精神性应对方式统一,为个体提供了两条应对的途径:于内修身,于外实践。通过学习修身来体悟理解困境的意义,通过“行”将所学知识用于应对困境的具体实践中。

【参考文献】

[1]Guzmán M R.et al. Understanding Academic Attitudes and Achievement in Mexican-Origin Youths: Ethnic Identity, Other-Group Orientation, and Fatalism.[J].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2005.

[2]M. Au, et al. Maintaining faith in agency under immutable constraints: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believing in negotiable fa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1.

[3]Espinoza S Y. Latino Families in Therapy [J]. Journal of Ethnic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Social Work, 2014.

[4]Au. Negotiable fate: The belief, potential antecedents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s[D]. 2008.

[5]Oscar A. Esparza, et al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Fatalism Measure in English and Spanish[J]. Current Psychology,2014.

[6]Peng K,et al. Culture, dialectics, and reasoning about contradi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9.

猜你喜欢
积极态度天命宿命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宿命
摩拜的宿命
构建体育课中的教学情感探讨
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略论高中生积极英语学习态度培养策略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
星河流转,宿命难逃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