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演人文课,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 眼文献标识码{眼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1-0030-03
美国《新闻周刊》曾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及这些国家的20个文化符号。其中中国和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位居前列。评选出的中国文化符号有:唐帝国、孔子、汉语、长城、道教、孙子兵法、丝绸、京剧,等等。传统“文化符号”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怎么好界定,我把它理解为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最具特色的文明。如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化和国际化,让历史成为现实,让经典成为时尚,让传统成为当下呢?
上海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侧重于人类文明史,通史教材限于学时,众多文化符号都一笔带过,学生无法深刻感知这些优秀的文化积淀和它们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比如古朴、内涵深刻、艺术境界深远、耐人寻味、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陶器和瓷器,教材中就缺乏详细介绍,我则在七年级的人文课程里拓展了《泥与火的艺术》——走近陶瓷,感悟中国那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以评鉴性学习方式了解陶瓷的产生及由烧陶到制瓷的演变,使学生初步认识艺术品本身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陶瓷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课程分四至五个课时。我们从挑战“小小讲解员”入手,先欣赏原始社会陶器作品:比较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在造型、纹饰、功能等方面的不同,了解陶艺由具象到抽象,由图像到符号,由实用转向审美的历程。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为进一步对话提供基础。再重点熟悉两大陶器(都是冥器):规模宏大、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秦兵马俑,它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反映了唐代多彩生活的唐三彩。让学生懂得陶器、瓷器的造型与装饰有其时代特征,这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之后学生自己动手选择喜欢的陶器,用陶土制作器皿,任选造型、纹饰,体验制作过程,感悟陶瓷器的艺术魅力。再进一步了解瓷器,从原始陶器艺术作品中,学生已经看到了祖先闪光的生活智慧,他们在创造了辉煌的陶文明之后,并没有就此却步,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终于在1000多年后,又有了令世人瞩目的创造——瓷器。借此使学生区别陶器和瓷器,重点了解声名远播、冠绝古今的宋代“五大名窑”瓷器。通过比较分析传世代表作,如《汝窑天青釉碗》《哥窑青釉贯耳瓶》《官窑青釉弦纹瓶》《钧窑玫瑰紫釉盆托》《定窑白釉孩儿枕》等造型与装饰方面的共同点,了解宋代五大名窑的产品特征及其成因。这里以图像证史方法为主,利用文献资料、图片等结合讲述法、提问法、文献法、讨论法、比较法等进行归纳、分析和对比,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增长历史知识。最后由歌曲《青花瓷》导入,再了解青花瓷、明清彩瓷器和“瓷都”景德镇等。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标志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简称为“元青花”,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色是古时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青花瓷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解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之后简单介绍五彩斑斓的明清彩瓷器工艺,包括各种色釉瓷器、斗彩、五彩、粉彩等。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活动以《看宝物竞猜》,争做“小小鉴定家”结束,介绍鉴定宝物的一般方法:(1)从造型、纹饰特征判断其年代及真伪;(2)观察纹饰是否精美,做工是否精致;(3)宝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4)同类作品存世量的多少;(5)器物本身的价值;(6)是否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当然,现代已经有了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方法的结合。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虽然有限,但如何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感知历史和培养人文素养,笔者有以下思考。
1.使学生从古玩器物中感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但对于古代陶瓷还是很陌生的,如何去鉴赏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了解陶瓷艺术浓郁的文化传承,感受它的艺术美?这需要在课堂里进一步学习研究,通过视频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在课堂中引入图像史料,提升学生对典型的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学生学习过中国古代通史,具有从多样史料如文字、绘画、实物图片、视频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用图像证史的学习方法评鉴不同年代的陶瓷器的造型、纹饰、功用等,会欣赏、制作、评论不同纹饰、形制的陶器瓷器。学会了鉴赏陶瓷的基本方法,学生就可以到陶瓷店、博物馆,用相关知识去看、去品,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眼界,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学生还可以参与课外探究活动:学习鉴别紫砂陶壶作品(价格参考、材质鉴别、看壶形状、看壶作者、密度衡量、颜色鉴别),寻访当代的紫砂壶泰斗级的名家名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陶瓷的造型与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陶瓷的装饰,不同时期的古代陶瓷艺术品的装饰图案涵盖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等。收藏瓷器就是收藏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感受。我认为应教会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欣赏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品:造型与装饰。造型指陶瓷整体的构造,装饰指的是陶瓷表面或者内部的图案设计。如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道选,可以引导学生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针对此,我在课程导入部分使用中国从国际竞拍市场上天价买回流失的文物,这样的例子已经有不少——带着爱国主义情结,买回本国的文化遗产。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中国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400万英镑成交,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从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来评估:此罐为元代瓷器,处于中国瓷器发展高峰期之一的元朝,属于价值最高的时期。从艺术性来评估:此罐造型属于陈设器范畴;装饰属于彩装饰,且为进口钴料;图案为历史人物故事;三方面都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从其他因素来评估:此罐高为27.5厘米,径宽为33厘米,尺寸大小适中,珍稀程度罕有,品相完好。因此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具有很高的价值。
历史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够获得课本以外更多的历史知识,“教育即生活”,循着陶瓷器的发展脉络用情境教学法立足于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生活出发,用直观的图片和易懂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到处都是历史,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痕迹被“七嘴八舌”提出来,成为课程的新生成内容,比如西安法门寺唐朝的秘色瓷。
2.使学生从民间工艺中体验多角度的情感渗透
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穿越时空的寻宝探源”——参观上海博物馆,北京或台北故宫博物院,撰写参观记;或参与“网寻中国陶瓷器史讯”——任选秦兵马俑、唐三彩陶器作品一件或“宋代五大名窑瓷”、青花瓷作品一件,了解它们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完成一篇学习小报告(要求:主题、目标、独特的思考视角)。
鉴赏之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品鉴、关注资源背后的信息。宝物的聚散伴随人间悲喜剧,景德镇的一个明代成化斗彩杯就改写过历史人物的命运,这样更能深刻理解景德镇的历史影响。书画作品也是记载历史的一种方式,《群神宴》(意大利乔凡尼·贝里尼的作品),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证明宋元时期中国的青花瓷器远销欧洲,使学生再体会china一词的两种含义,首字母大写是“中国”,小写则是“瓷器”,可见,在国外中国的瓷器是何等的具有代表性!若要使学生理解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所具有的国际化,可以再举例被誉为“欧洲景德镇”的荷兰水城——代尔夫特,这里俨然就是一个青花瓷的世界!走在代尔夫特的大街小巷,青花瓷器无处不在。橱窗里、商店里、餐厅里处处都有青花瓷,再对比景德镇为欧洲特殊烧制的最早的中国外销瓷器,从一系列受到互动影响的瓷器可以看到文化的共鸣,欧洲仿造的青花瓷器造型和装饰越来越西方化,但是表现出的新风格是源自中国的青花瓷,这也是欧洲“中国风”的一个缘起,世界在16世纪开始融为一体,海上丝绸——陶瓷之路在那个时代极大地扩展和延伸,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同步,从而推动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青花瓷为载体的中西文化交流中,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作为商品的景德镇青花瓷大量生产和外销,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最终还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学生从这些资源中可以感悟历史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能够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3.使学生从人文载体中解读多层面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本课程重视熏陶感染作用,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何真正彰显人文精神?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发展,本课程的育人价值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多维度评价,着眼于“人”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来充实学生的人文底蕴。
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在趣味性、思维性、复杂性、现实性和人文性方面都具有独特魅力。悠悠华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数之不尽的、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古典文化符号,给了我们永享不尽的精神宝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典文化,了解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与圣贤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陶冶自我人格,提升生命境界,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成长。
【作者简介】薛艳,女,中学高级教师,上海静安区历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后茶馆式教学方法。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