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娟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对本框的基本要求如下:“阐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的主要经济学原理主要有,按劳分配及基本内容、要求、必然性和意义;生产要素的种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以及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
操作提示:由于本框题的内容本身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上课时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像划书一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从生活中找大量鲜活离学生较近的例子,学生感受理解各种分配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第四课生产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同时也为下框题收入分配的公平及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相关知识作铺垫。
三、教材重难点判断
1.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2.教学难点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与意义。
确定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加上之前所学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基本经济制度),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按劳分配的原因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清楚后,有助于理解其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反映,体现我国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高一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对这种分配方式的理解有难度,并且学术界对于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四、学生分析
本框题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深的理论问题,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同时学生对于分配这一话题本身有很多困惑,比如说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设计为问题情境的主体。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深层的理论简单化、生活化,使其能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哪些收入是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同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五、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回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推导出我国实行当前分配制度的原因。通过国有企业工人工资的比较,明确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比较按需分配所要的条件,平均主义的危害,按劳分配的积极意义,总结按劳分配的原因。创设情境,私营企业经营需要哪些经济资源得出生产要素的含义,根据不同生产要素取得工资不同,分析“贡献”的含义,从历史看,纯按劳分配和今天的分配制度进行比较,及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比较,通过比较知道规律总结。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到分配制度改革的合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明白劳动创造幸福,但是知识更为重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未来打好基础。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八中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进步意识强的教育机构,在八中的内部以及周围,为了满足我们物质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发展起来很多企业,新华书店、商之都、蜀王集团、安徽出版集团、万达集团等等。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不错。
思考:他们工人工资怎么样?这与他们取得工资的方式即分配方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出发,学生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新课讲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大力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要不断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分配制度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视频】
播放视频《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进程》。
【板书】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合作探究一:“走进合肥八中新华书店”:合肥八中新华书店两名固有员工。工资高低不一。(备注:考勤率不一样,业绩不一样?)
思考:两人工资为什么会高低不一?这是什么分配方式?能不能加上“不劳不得”引出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不是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学生】
学生集体思考作出回答: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不一样。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按劳分配。
【设计意图】
学生置身其中,引发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板书】
2.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
(1)适用范围
(2)分配尺度
(3)分配对象
(4)分配标准
合作探究二:我国历史上搞过平均主义,我们描绘的共产主义蓝图中还有按需分配。展示两种代表性观点。
观点一:“我国GDP已位居世界第二,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实行按需分配。”
观点二:“我国个人收入出现过分悬殊,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应实行平均主义。”
引导:按需分配需要怎样的条件?平均主义有什么危害?
【学生】
思考:“可不可以按需分配或者平均主义?为什么?”带学生总结“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设计意图】
针对重点问题,结合历史,学生结合课本,讨论发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板书】
3.按劳分配的原因
(1)必要性
(2)重要性
【合作探究三: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并设问:美心餐厅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需要公开招聘一名店长和保洁人员若干名。
你作为总裁,你对应聘这两个岗位的人各有什么要求?
1.竞聘成功,取得收入,是哪一种分配方式?
2.除了吸纳新成员,你觉得扩大经营范围还需要投入哪些经济资源?
3.作为老板,你在给他们发工资的时候,会有区别吗?为什么?
4.鼓励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入有什么积极意义?
【学生】
学生根据在学校生活的经验,引导学生去说。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感受最深、最关注的例子,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是本节课的第二处重点。承接前面的材料,设置自然的问题,让学生自然生成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注重课堂的生成。
【板书设计】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要素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难点强调一:得出结论:劳动收入不都是按劳分配所得。
观点强调二:得出结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展示:我国GDP的增长。
展示历史材料:“我国分配制度的沿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说法。
【设计意图】
本框内容属于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和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经济学最基础和重要的知识点。基于此,由教师引领带着学生进行理论的升华。劳动创造财富,只是更为重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创造幸福的明天打好基础。
梳理整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框架的形式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有效的课堂小结是三维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播放视频:电影《中国合伙人》的片尾部分。
教师:他们的智慧和学识广受敬仰,他们代表着“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精神,他们的责任和贡献惠及后代,他们推动着“民族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不断进步。感谢那个时代,澎湃的波浪,心血的流淌,脚踏实地,一如既往;感谢这个时代,敏锐的眼光,坚定的方向,一步步攀登高峰,一点点积蓄力量,全力以赴,迎来引领风骚的时光。
【设计意图】
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成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中国所有合伙人为例,大家共同感受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的成功需要每一代人,每一位学生的努力!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