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苍生皆饱暖

2015-06-17 00:44陈革新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罗阳纪实海军

陈革新

众所瞩目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于8月11日揭晓,报告文学奖榜首,《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赫然在目,作者是黄传会。

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他的家乡——浙江省最南端的苍南县,一下点燃了人们的兴奋与激情。

终于,等来了喜悦。

他是始终关注百姓的军旅作家

20年前,当黄传会的朋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告诉他,在我国的贫困地区,每年有100万儿童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消息时,黄传会的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吧?”徐永光说:“你要是不相信的话,不妨到贫困地区看看。”

春节刚过,黄传会走进了太行山区的河北段(这里离北京不过一二百公里),第一次走进那荒凉的山梁和低矮的草房。他沉重地发现,在贫困地区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交不起每学期一二十元的学杂费而被阻隔在校门之外,失学儿童那异口同声的“我要读书”,更是震撼了黄传会的心。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心中升腾,他要用自己的笔来为这些孩子们大声疾呼。

接着,黄传会开始了一次艰难的采访,从太行山到大别山,又从大西南到大西北,足迹遍布10多个省(区)的20多个贫困县。半年多时间,他穿行在一座座大山的皱褶之间,一直与贫困为伴。他饱含激情创作出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作品一经发表便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冰心老人看完文章,激动不已,在《人民日报》上专门写了评价文章《请读(希望工程纪实)》:“黄传会先生我不认识,但他的这篇文章却使我看过后,就铭心刻骨,永不忘记。”

接下来,黄传会一发不可收,以重大真实的题材、典型生动的细节与真诚朴实的风格,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黄传会也因此被称为“反贫困作家”。

“反贫困”似乎成了黄传会的一种使命。2006年,他又推出报告文学力作《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这一次,作家把目光转向了农民工子女这个群体。黄传会说,在和这些孩子的交談中,他们一次次地问我,为什么我们的命运与城里孩子不一样?为什么城里有些叔叔阿姨老用歧视的目光看着我们?为什么政府不要我们了?正是这些深入灵魂的追问,促使黄传会又一次提起笔来。他在书的结尾处向社会发出呼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部分被忽视人群的读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人口的质量和发展、法制的建设和完善。”

黄传会对我们说:“走进底层生活,使我获得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年,听说我国每年有400万名农村儿童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仅仅是‘400万名这个数字。但是,当我走进太行山、沂蒙山、大别山和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那些贫困的乡村,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一个作家,如果不去关心群众生活,不去体察人民愿望,不去把握群众需求,不去为民众代言,还要你干什么?”

他是能扛大活的军旅作家

黄传会出生在苍南县矾山镇一个工人家庭,1969年应征入伍,成为驻守福建连江黄岐半岛的一名海岸炮兵。热血沸腾的黄传会,是连队里的文书,他每个星期要出一期黑板报,可以说,这是他最早的“作品”。为营里的文艺宣传队写节目,朗诵诗、对口快板、小话剧,他什么都写。1972年,他被推荐到南开大学中文系深造,那三年半时间,他有机会“恶补”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为进入创作做了准备,打了基础。毕业后,他回到原来驻守的半岛老连队当排长。他开始了创作,写了一篇小说,《人民海军报》居然登了整整一版。1977年,黄传会作为年轻的生力军调到北京,成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一名专业创作员。

从半岛走出的黄传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他熟悉并热爱的海军生活。几年间,他几乎跑遍了万里海疆有海军驻防的所有小岛,写出了大海、海岛、水兵生活的文学作品,战友亲切地称他为“小岛作家”。有一次,他到辽宁省绥中县一个小岛采访,这个小岛是海军航空兵一个轰炸机训练靶场。为了看守这座靶标,一位名叫蔡德咏的靶标兵,孤身一人在此默默坚守了10年,用自己的青春写下了对祖国的忠诚。黄传会被眼前这位朴实无华的战友的经历和精神深深感动,文思泉涌,很快写出了短篇小说《设有靶标的小岛》,荣获全国“五四青年文学奖”(后小说还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天涯并不遥远》)。

2008年“八一”前夕,是一个重要的收获时节,黄传会与战友舟欲行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海军三部曲》出版,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系统描写中国海军百年历史的文学长卷:《龙旗——清末北洋海军纪实》《逆海——中华民国海军纪实》《雄风——中国人民海军纪实》3卷,总共100余万字。

2012年11月25日,中国自主设计生产的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在辽宁舰成功着舰。隔天清早,却传来歼15舰载机试验现场总指挥罗阳不幸殉职的噩耗。之后,中国作协给黄传会打去电话,说准备组织采访团赴沈阳采访罗阳事迹,问他能否参加。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我参加!”

黄传会“走”遍了罗阳曾就读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罗阳的上级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罗阳工作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寻找着一个个和罗阳有关的人物,对七八十个采访对象做了详细缜密的采访。他走进航空人的精神领域,透彻地去感受和了解罗阳的情怀,于2014年1月,出版了《国家的儿子》,他说这是自己奉上的一份缅怀,一份崇敬。

他是乡情特别浓郁的军旅作家

一提家乡,黄传会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股浓浓的乡情便会从他心底散发开来。

他的家乡矾山枫树坪,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想造公路来找他,要他跟县里说说,拨些款把村里到矾山的公路给修了。对这件事,黄传会深情地说:“渴望开放比什么都宝贵。”可见,他对乡亲爱得如此深沉。

远在京城的黄传会,有次突然怀念起家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民间“布袋戏”。有一年春节,他千里迢迢赶回家,专程到苍南一个叫“过港”的小村庄,挤在村民中间,痛快淋漓地看了一场“布袋戏”。回京后,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打开一扇窗。

他和女儿还为家乡矾山镇的英烈朱程,写了一部传记《将才铁军——抗日名将朱程》。朱程1943年33岁时,牺牲在抗日前线,但现在人们几乎把朱程遗忘了。为此,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请记住朱程》的文章。文章发表后,朱程牺牲地山东菏泽的领导找到他,请他回去作一个关于朱程的报告,还告诉他说:“我们没有忘记朱程,我们永远记住朱程。”

这几天,黄传会特别忙,他发微信给诸好友:“我为文学打工,文学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

责任编辑:子非

猜你喜欢
罗阳纪实海军
晓褐蜻
变 脸
我的海军之梦
砚边纪实
罗阳:复古旗袍的第四代传承人
封面人物·杨海军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