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琴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教师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从小学语文一年级的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在教学中采取游戏教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语文;运用原则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好玩好动,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这对于教师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困难。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长此以往,学生还会对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产生厌恶感甚至是抵制的情绪。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结合游戏教学,使整个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变得有趣生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游戏法,希望能够对以后的一年级语文教学提供有用的建议和启发。
一、游戏教学的运用原则
课堂游戏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各种游戏之前务必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1.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使其符合教学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课堂游戏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的全过程都要贯彻和明确目的;另一个方面是让学生在玩游戏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也就是说他们是为了获得小红旗或者是加分,又或者是表扬,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大脑皮层,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2.多样性原则
这是游戏教学的重要原则,在实际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绝不可一种游戏“玩到底”,这样学生反而会对这种游戏产生厌恶情感,使得语文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务必保证游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活起来”。学生在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中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但是教师也要避免游戏的滥用,不可用游戏代替其他的教学方式,因为很可能会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游戏教学的具体运用
1.摆卡片
摆卡片这种游戏比较适合拼音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些声母和韵母的小卡片,然后教师读出一个声母或者是韵母,学生要根据教师读出的口型来快速找出正确的声母或者韵母。通过这种小游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他们认真地听教师的读音,观察教师的口型,并且快速、灵敏地找出相应的声韵母,不仅强化了小学生对拼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游戏。教师在教完字母之后,仍然可以使用摆卡片这种方法来教授学生韵母和音节,从简到难,不断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2.猜谜语
猜谜语游戏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同时,也能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新词的谜语,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谁答得最多最准。举个例子,教师问“一斗米”,这时小学生便会开始在课文中寻找有关“一斗米”的谜语,有的学生能够快速地想到“是‘料这个词”,教师点头示意,紧接着猜下一个谜语。猜谜语的小游戏最好是在教完新单词之后,因为可以巩固学生对新单词的认知,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识姓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姓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姓名作为教学材料,教授适当的识字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比赛,教师读出某一学生的姓名,比赛的学生要快速地写出,写得最快、最准确的学生其小组加一分,通过累计加分的形式来决出胜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战,而且也为了小组荣誉而战,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总的来说,游戏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语文教师在实施游戏教学时,务必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保证游戏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让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活起来”,使学生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关星.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张利.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游戏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陈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游戏设计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刘芳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需要關注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学习:上,201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