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凤
摘 要:美术教学不仅仅可以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重点阐述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儿童;和谐
小学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美育是完美人格得以塑造的基础。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绘画或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去欣赏、去领略大自然之美,去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的活跃和提高,让学生能在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方面得以相互协调提高,以达到构建平等、和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最终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一、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呼唤儿童的人格素质
“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它既是人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小学在美术课堂上,在美术活动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使学生在感观中体验和创造中获得生命的智慧和价值,感知生命的真、善、美,使学生的人格素质得到熏陶和锤炼。“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而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
二、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等进行教学时,让小学生对这些优秀的作品产生审美认同,让学生从内心去欣赏、会欣赏,从思想上提高审美素养。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地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如,小朋友认识线条,在了解绘画中的线条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摸摸生活中真实的线:毛线、铁丝、麻绳……听听音乐、找找曲调的线条……强化学生对线的视觉感知。
实践证明,美术课教学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等方面的培养,以及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张爱年.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