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芳
摘 要:新课改后,教育部门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怎样使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是教育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之一,所以,在多数小学中,已将语文教学方式灵活化、情景化。改善小学生在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等现象产生不良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学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是积累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对于语文这门开拓性强的课程来说,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语文学习中,从而有效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情景融入之多媒体教学
首先,我们要知道“情景”的含义,情景通常表示人们在生活交际中的心理活动和周围环境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环境。采用语文情景教学,可以将枯燥的语文课文进行“活”化。
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教学中已经逐步开展,通过屏幕的效果,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中,促使学生持久保持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课文中的形象,利用多媒体形、声、图,甚至动画的形式将课文或者古诗中的情景和任务展现出来。比如课文《司马光》,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司马光动画人物放到屏幕中,在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可以配用声音,还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动画,对于小学生来说,相信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趣的了。除了这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课件,在课上播放,比如《称象》,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在电脑上画出称象的图片,让他们设想自己会怎样称象,然后在课上展示。所以,多媒体情景教学不仅会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而且会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意识。
二、情景融入之实物演示
在课堂上拿出实物进行课程讲解多半是数学课、美术课之类的课程,以辅助几何图形讲解和美术图形的演示。那么,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这些课程吗,其实不然,语文课上在某些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拿出实物进行讲解,比如《乌鸦喝水》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准备文章中出现的情景进行实物演示,拿出石子和水的瓶子,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乌鸦,要怎样才能喝到水。在这种情境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提升起来,还主动思考教师的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会觉得劳累,反而觉得很快乐很放松。
三、情景融入之表演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书中的文章大多是以故事体会哲理,因此,有故事,就会有各类人物。大多数的时候,教师会选择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实,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延伸,就是表演中学课本剧,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就可以适用这种方法。当然,期间的准备工作要做好,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研究小蝌蚪的性格,身体特征等表演方式,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找一下服装,让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更能融入角色中。并准备完毕后,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到台前表演。相信在这种表演的方式下,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必将记忆犹新,而且锻炼学生的胆识,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得学生的大脑得以充分开发,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会使得他们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积累阅读、写作的经验,提高理解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高尚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成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学,2014(21).
[2]唐灵秀.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A,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