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摘 要:朗读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手段、教师的必备技能,一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朗读的环节,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朗读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方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童稚尚未脱去,还不能扫清基本的字词障碍,想要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几乎是不可能的,朗读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并且学生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简单来说,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长为他们讲的故事也是一种朗读,那么,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教师的亲自示范
新课程改革后,哪怕课程再紧张,教师也要留出5分钟的朗读时间,可见教师范读的重要性。它能够示范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融入进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声情并茂,情感饱满,才更有利于创设课文情境,再现课文画面,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式
教师虽然是课堂的掌控者,但又不能大包大揽,应确立以学生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融入课堂中来,教师可采用齐读、范读、分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讲授《自己去吧》这一课时,挑选四个学生分别担当小鸭、小鸭妈妈、小鹰、小鹰妈妈的角色,教师担任旁白部分,小学生模仿能力普遍较强,常常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都会读得生动形象,与他们的角色浑然一体。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起来。
三、巧妙运用教师语言
教师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化解课堂上的突发状况,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朗读是教师语言的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踊跃发言、主动朗读,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如“老师能够感受得到,你和你的角色已经融为一体了”等等,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对于学生不认真的现象也要学会巧妙地化干戈为玉帛,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提醒他下次一定要注意,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既保留了学生的自尊,又教育得恰到好处,这个尺度还需教师多加掌握。
总之,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其作用不容小觑,每一位工作在前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励精图治,认真探索每一种对教学有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郭爱芬.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