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芹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教学方式不断改进。为了能使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但由于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培养其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所以,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有效地进行学习是现今教师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研究
新课程的改革,使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有了很大变化,而现今通过调整课程内容已经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要想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必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展开讨论。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现代化教学模式要求人们不单要适应学习环境,更要主动改造环境,这种主动不仅成为学习的主要动力,更具有社会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地制订学习目标,积极探索更优质的学习方式。
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想要生存,就要利用各种机会,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不断为自身注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跟上时代的变化。拥有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人的一生,教师应该帮助小学生挖掘学习的兴趣,然后逐渐渗透,使小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打牢基础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现状
新课改实施后注重的是课堂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公开课,而现阶段存在的现象是,在公开课开始前教师就将把准备好的问题告诉学生,目的就是为了配合教师把课上好,学生对同样的问题与答案不知思索了多少遍,无聊而且枯燥,在公开课上还要配合教师积极活跃地参与课堂,心里却在不断期盼课程的结束,这样的课程不仅虚假,而且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毫无作用。
在平常,部分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再加上课堂上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往往造成学生刚进入学习氛围,教师就已经结束了课程的讲解,严重地局限了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发现、挖掘知识的空间,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机械学习语文的习惯,不懂思考和挖掘。从而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教学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另外,有的教师过度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学生的回答偏离自己的答案,教师就会过度地加以引导,直到把学生拉回自己的看法中,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自由的话语权,也阻碍了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受到禁锢。另外,还有教师过度地抱怨教材的不足,致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质疑的想法,学习方向出现偏差。
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过重的学习负担加上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甚至养成懒惰、厌学的习惯,对学过的知识缺乏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只拘于表面,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去发现更深一层的意义。
三、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自主教学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只是单向地向学生传输知识,而学生也只能单纯地记忆理解,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只会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理解探究。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任务就是在规定时间段完成相应课程,因此经常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教师的传授外,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学习上的惰性,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阻力时,只会一味地向教师或学生请教,不自己去思考解决。对此,教师应该加强自主学习意识的传授。例如,在平常授课时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在课程讲解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疑问,让学生预习并思考答案。在授课中适当地设计讨论环节,让学生间进行交流并发表不同的看法,授课后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留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总结与复习。通过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该勇于打破在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敬畏感,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挖掘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知欲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遇到学生突然回答某个问题,这种现象常常被教师誉为“插嘴”并遭到训斥。其实这种情况也证明了学生在专心地听讲,只有听了才可能回答得上,而多数教师却排斥学生这种思维活跃的形式,局限了学生的求知欲。其实教师应该转变想法,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的抒发,然后再逐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受尊重的同时,也应该尊重课堂。还有就是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有一时答不出的时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时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和等待,让学生缓解紧张感,也使思维活跃起来,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这种平等、自由、受尊重的教学环境中,得到鼓励和鞭策,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不能单从外表来判断,需要通过各种生活实践的积累来充实自己。新课改重点强调的就是把探究、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基点,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某件事、某个问题,去体验、去探索、去发掘。这种方式的关键就是帮学生找到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举个例子,在讲解《草船借箭》一课中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借箭部分时,一改从前对文章内容的详细剖析,以文章中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题,为学生营造出能够自主探究思考的空间。要求:(1)通读全文并且在每一段情节边上都标出自己的见解。(2)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小船,并模拟诸葛亮借箭的经过。(3)分析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精妙之处。通过阅读、讨论、模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也详细地分析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如果当时曹操朝江中放箭,那么诸葛亮借箭还能否成功?”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想法各异,积极发言,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使其学习的过程成为对问题不断发现、探究、升华的过程,这种方式下学生得出的不仅仅是一个结论,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4.加强自主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而新课改的实施着重强调的是师生、生生相结合的评价,可见评价的发言权不再属于教师一个人,学生不仅可以自主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甚至是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品。例如,在讲解《月光曲》时,可以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对其作出评价,在学生指出優点时,教师应给出积极的回应,在出现不足时也应耐心讲解、指导。学生通过亲身朗读能更进一步体会文章主人公的感情,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面对自己的不足,提升自信心,同时也学会互相接纳和欣赏。因此无论是师生、生生还是自我评价,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促进自主意识的形成,保持学习热情,以获得更多的成就。
学好语文能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要注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德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5(8).
[2]段柳会,吴守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