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助”,解“概念”

2015-06-17 00:01:10董玉华
新课程·小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个桃分界点负数

董玉华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系统中的基本元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借助生活经历,感悟概念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联系生活实例,利用已有知识和活动经验,采用直观操作等活动形式,自然地引出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依靠对经验的概括和新旧概念的本质,通过同化概念的方式获得新概念。在《认识负数》一课,借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温度作为引入负数的基本素材,让学生通过读温度计上的温度,用手势表示温度计中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理解像零下几度的数就是生活中存在的负数。

师:观察一下,温度计上有两个2度,如何区分?

生:上面的是2度,下面的是零下2度。

生:零上的是零上2度,零下面的是零下2度。

生:零上的两格是2度,零下的格是负2度。

师:先找什么?再怎么找?

生:先找0,再往下找2格就是零下2度。

师:0有什么作用?

生:0是分界的作用。高于0度就是零上的温度,低于0度就是零下的温度。

师:非常棒,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下2度,表示-2度,零上2度表示2度。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2度来表示零下2度了吗?

生:因为有两个2度,是零下还是零上要区分开来。

师:是啊,以前学过的数只能表示零度或零上的温度,现在用负数来表示零下的温度。

师:像-2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见过吗?

生:见过。电梯上的按钮有-1、-2,表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

师:那知道這里的-1层是以什么为分界点的吗?

生:以地面为分界点,地面就像是0,地面以下第一层就是-1层,地面以上第一层是1层。

师:你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表示出你所看到的-1、-2的意义。

生各自用画图、写话等方式表示-1、-2的意义。

对于负数的理解,仅仅是看到它外显的样子,即一个数的前面添一个负号,是远远不够的。0作为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对于0的认识,则是数感的一次突破。在数的领域,0通常表示没有。而在生活中,温度计上的温度学生已经会读,借助“在温度计先找什么,再怎么找”感知到0作为一个分界点,或者说是一个标准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0作为标准的状态,“像这样的负数,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吗?”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的例子提取出有关正数与负数的信息,并进一步揭示正负数的本质特征,加深对负数这一概念的感悟。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电梯里-1、-2,也知道-1就表示地下1层,但对于以地面为分界点也许还比较模糊。借助刚才温度计上以0为分界点的认知和动手画图,更深入地感悟负数的意义。

二、借助操作体验,深化概念

操作活动既是感知本源,也是思维的基础,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是从具体的实验操作开始的。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感悟,进而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比如,在《认识分数》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知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师:盒里有4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盒桃的几分之几?你能画一画,分一分,再涂一涂吗?

生:我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盒桃的二分之一。

生:我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小猴分到2个桃,也就是这盒桃的二分之一。

师:为什么是二分之一?

生:因为把桃平均分成了2份,一只猴分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二分之一。

师:如果这盒桃有6个,平均分给2只猴,每只猴分得这盒桃的几分之几?请你再来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

生:每只猴还是分得这盒桃的二分之一。

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猴分到3个桃,也就是分得这盒桃的二分之一。

师:为什么是二分之一?

生:因为把桃平均分成了2份,一只猴分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二分之一。

师:如果这盒桃有8个呢?

生:每只猴还是分得这盒桃的二分之一。

师:刚才的分桃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生:每只小猴都是分得这盒桃的二分之一。

生:都是平均分成两份。

生:只是桃的总个数不同,每只小猴分到的个数也不同。

师:桃的总个数不同,每只猴分到的个数也不同,为什么却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猴都是分得其中的一份,所以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是啊!不管桃的总个数有几个,只要是把桃平均分为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分数的本质,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与整体的具体个数无关,只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关。为了触及分数的本质,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涂一涂”的动手操作,经历分桃的异同之处,从而发现并揭示概念,真切地感受分数的本质,操作与本质对接,思考与感悟共融。借助操作体验,丰富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加深体验与思考的结合。

三、借助解决问题,提升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数学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概念,明晰易模糊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了周长和面积之和,经常容易混淆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特征。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清晰周长与面积之间的本质区别。例如:

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先算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4=12厘米,再用12×2=24厘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24厘米。面积也一样,先算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3×3=9平方厘米,再算9×2=18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8平方厘米。

生:我觉得他算的面积是对的,但周长不对。两个正方形合并起来变成长方形,中间有两条边就不在周长里了,长方形的周长就会比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少掉两条边的长度。

师:为什么中间两条边不能算?

生: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中间两条边不在长方形边线上。

师:非常棒,你从长方形周长的概念上出发说明了你的观点。还有谁想说吗?

生:这两条边是正方形的,因此算正方形的周长时,要算上这个边。但是这两条边不是长方形的,因此长方形的周长不能算上这两条边。

师: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少了两条边长。那面积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

师:咦?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少了两条边,而长方形的面积却为什么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呢?

生:面积跟周长不一样,面积是里面的面的大小。拼的过程中面积没有重叠或减少,而周长却少掉了两条边线的长。

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的内涵,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灵活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去。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巩固概念、理解概念,提升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猜你喜欢
个桃分界点负数
关注特殊值,巧解一类导数压轴题
最后才吃梨
怎样确定含参二次函数问题中分类讨论的“分界点”
10个桃品种在河北保定的引种表现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16
发掘数学本质,着力发展思维
绝对值的作用
学好乘方四注意
找分界点思想在一类导数题中的应用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