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才慧
摘 要:一堂有效的政治课不应只有机械的知识点,更应激发师生对情感和价值观的探索;不应只是学生有所收获,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知识面得到扩展,同时教师亦应有所得,如教学艺术的锤炼,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训的吸取。一堂有效的政治课应是师生的共同进步,师生的愉快合作。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给二者的沟通合作提供了有效途径,成为有效政治课堂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教师;学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谈到政治课,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词“刻板、单调、无味”。因为政治课多以讲解理论为主,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哲学等内容。如何将刻板的理论生动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如何使政治教师不再拘泥于课本,照本宣科。即如何构建有效的政治课堂,成为众多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并且着手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人对“有效课堂”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表现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储存知识的容器。而在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有效政治课堂”的内涵。
所以概括来讲,一堂有效的政治课应是师生实现真正的互动,达到共同的成长与进步。要达到此目的,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教师而言,要做一个知识渊博、情感细腻、善于反思并给学生创设思考空间的教师
1.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如果听到学生抱怨政治课单调、乏味,我想主要原因在教师。或许是因为教师懒惰,或许是因为知识匮乏,于是只能对课本抽象的理论进行抽象的分析,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教师讲得心不在焉。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的课堂会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因为他懂得“万事万物普遍联系”的道理。
2.教师要具有细腻的情感
主要强调的是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给予学生人文的关怀,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开启学生情感的过程。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便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期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教师要善于反思
反思是一个深层次认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对教学及时地反思,不仅可以发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差距,还可以对课堂成功之处进行一定的积累,对自己认为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弥补。有的时候一堂课,由于学生有趣的提问或者教师智慧的回答,师生都精神焕发。课后还觉得意犹未尽,那么,把它记下来,留作日后细细地品味。有的时候一堂课,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教师自己也会对某个知识点顿生疑窦。那么课后细细研究,得出结论,把它记录下来,可以在下节课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发问,引发他们的思考。
二、就教学手段而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教学手段的重大革新。传统教育对某一理论作阐述的时候,教师只能想办法用极详尽的语言在黑板上用粉笔做简单的图解。在实践中,我将课本上一些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并且在其中注重色彩、图片、音乐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色彩的应用
简单地讲就是用颜色的鲜明或暗淡来营造一种氛围。对于主干或重点的知识,一般就用鲜艳的红色或厚重沉稳的蓝色来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对于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知识,我一般选用较为柔和的色调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色。
2.图片的应用
图片在教学过程中被使用。主要因其具有直观、形象、逼真的特点。有时候对于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理论也许需要费尽口舌去讲解。但是一经图片展示,便无需赘言,一目了然。
3.音乐的应用
音乐真是很奇妙的东西,几个简单的符号不同的排列组合,却可以奏出不同的曲子,或温柔或高亢,或欢乐或哀伤。音乐可以触动人的灵魂,可以营造一种氛围,可以无比到位地传递某个信息,在讲文化继承与发展时,我在课件中用了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星周杰伦唱的《青花瓷》导入,古典的歌词音韵、现代的节奏唱腔,让学生深刻体会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讲“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时候,在课件中,我播放了歌剧《图兰朵》中的由帕瓦罗蒂演唱的主题曲《今夜无人入睡》。歌曲前奏悠扬舒缓,接着便激情高昂,再次的悲伤哀怨,最后以无比坚定高亢男高音作结尾,学生沉浸其中,深刻体会着矛盾无处不在而又不断转化。
总之,有效政治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的努力,离不开学生的合作。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我,不断地在反思中改进。学生则挣脱思想的“桎梏”,张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师生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当然,在师生的交流合作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那就是多媒体技术。教师、学生、教学手段,三者之间是如此紧密地联系着,就像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那样:“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和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参考文獻:
[1]丁声扬.教师要做“三味先生”.上海教育,2006(09).
[2]鲁利昆.把艺术元素引入政治教学.中学政治参考,2006(369).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