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改莲
作为创新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决定了音乐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独特多样的。
一、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要特征,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反而失去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更新”已成为必须,依据新课标理念,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营造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设计开放的音乐课堂活动,培养自信心和表现能力
“课前三分钟”缘于一次偶然的尝试。我自工作以来,每每在上课前总要提前到达音乐教室,并在教室内将录音机打开,播放一些优美的乐曲或歌曲,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既放松了神经,又为上课营造了愉快的氛围。這天,我无意中拿了一盘青少年歌曲伴奏带,于是一首首学生熟悉的“阳光”歌曲便在教室中快乐地荡漾开来。当学生差不多坐定的时候,录音机中传出了《小背篓》这首歌的前奏,我灵机一动,何不请一个学生上来演唱这首歌呢?于是我问学生是否有人会唱这首歌。哪想到举手的一大片,而且个个都将身子探了出来,表现出迫不及待的样子,因为离上课还有三分钟,一个男生竟未经我的允许,便自己走上讲台,给大家鞠了一躬,落落大方地给自己报了幕,并向我示意,“可以开始了”。我连忙按下播放键,伴着优美动听的乐曲,他自信地演唱了歌曲《小背篓》。表演完毕,全班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也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我惊奇地发现,刚才还是一派喧闹的场景,竟然不需要我组织教学,就迅速地安静下来,接下来的课程也进展得很顺利。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琢磨,我发现经过课前三分钟的表演,学生的兴奋中心都被集中到一个制高点,在大脑的高度兴奋下,注意力和自律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那以后,我们的音乐课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几乎节节课都有优秀的音乐节目上演,教室里也常常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是对表演者的尊重,更是对表演者心灵的爱护。但是我逐渐发现一些表演过的孩子不停地举手,而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表现的学生始终不肯举一次手,为此我决定改变一下方式,采取“背点式”,即老师转过身去,然后点“第某排第某位”的方式。我表面装着不知道是哪个学生,而且故意放慢了语速,其实那个无意中被点中的学生,恰恰是我在课前有意数好的。这样,在学生的欢呼声中,这个学生就不得不去准备节目,并努力去做好。我们知道,几乎每个人在音乐能力的自信心方面,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支持,都需要得到别人的爱护和帮助,这些羞于举手的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支持,因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只要他(她)们在一次小小的活动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就会逐渐自信起来。
三、建立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激发自信创新
在以往的课堂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1)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他知识。(2)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3)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学困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以致于丧失学习兴趣。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
实践表明: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