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文化传承及其教学演绎

2015-06-16 23:49王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语文课程

王捷

[摘 要]《望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及其教学演绎。在教学中,教师可在朗读文本,积累语言中感悟月亮神韵;在批阅“幻想之月”中抒写月亮情怀,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要少分析讲解,多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感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透彻内化之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程 文化传承 教学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7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把语文教学作为引导学生体认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让民族文化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依归。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望月》的教学为例,谈谈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及其教学演绎。

一、在朗读文本,积累语言中感悟月亮神韵

1.阅读“眼中之月”,走进清幽旷远之月境

《望月》的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诗一般的意境中尽显月亮女神圣洁柔美之神韵。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采用语言描述法,把学生的思绪和想象带到月光下的江畔;然后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从内心出发感受与体验哪些语句让“我”感受到了月夜的美;接着,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走进文本,诵读文字,想象画面,以读来促进学生的感悟;最后,抓住关键词语走出文本,揣摩语意,尝试背诵,形成语感。

(1)自读课文,想象月下江景图。

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问:你们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配图对照,诵读文字。

教师出示江月图,问:作者生花妙笔写出了美轮美奂的月下江景,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3)配乐朗读,感悟图画意蕴。

学生看图画,听配乐(《月光曲》)朗读录音,感受月下江景的独特意蕴。

(4)抓住关键词语,尝试背诵。

出示这样的语段:“月亮……月光……江面……江水中……江两岸……月光……”(学生尝试配乐背诵)

2.赛背“诗中之月”,感悟文人墨客之月亮情思

月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内涵。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中各有特色,可谓“长天一月寄我情”。苏轼仰天长问“明月几时有”,那是苏轼“明月啊你何时能圆,我与兄弟何日团聚”的呼喊。李白低头一看,月是“地上霜”,那是他身在异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愁绪如霜月般清冷。这样的名家之月,意境幽远,情思绵绵,写法妙入化工,乃古今绝唱。

(1)教师引导,学生参悟“月中情”。

每句诗中都嵌着一个“月”字,诗人们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月?虽然诗人们望着的是天上的同一个月亮,但是他们当时的心情各不相同。

(2)小组合作,读背“诗中月”。

(3)师生合作,拓展课外“诗中月”。

二、在批阅“幻想之月”中抒写月亮情怀

1.批注“幻想之月”,品小外甥的童真童趣

课文:“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学生的批注:“月亮就像最圆最圆的眼睛。我也试了一下像月亮那样看一看遥远的地球,累了,又闭上自己的眼睛。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做梦。月亮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这是月出月落的规律吗?”

2.展想象之翼,抒学生之月亮情怀

教师出示几幅美丽的月景图,配乐《春江花月夜》,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月夜。

师: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亘古不变的。在不同的时候张开幻想的翅膀,尽情地想象吧!

教师在月景图下出示:“你们看,月亮像( ),像( ),像(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如:“像一个偷窥地球夜晚奥秘的神秘飞碟。”“像一只穿越云层的发光车轮。”

这些大胆超然的想象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至此,学生经历了窥探月亮情结、感悟月亮神韵、抒写月亮情怀的历程,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被充分打开,情感得到抒发,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受到了一次印象深刻的中华民族月亮文化的审美熏陶。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对课文、对优美的语言文字,应该少分析讲解,多诵读感悟,即提倡通过朗读感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透彻内化之境界。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