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群换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015-06-16 15:29冯贝贝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境

冯贝贝

摘 要: 换译法是翻译理论中全译策略的一种。作为其分支的句群换译法是译者以句群(或超句统一体)为翻译单位,在实用翻译中采用的翻译技法。句群换译法分句序换译和句群内部换译,译者运用两种换译类型,以句群所在上下文与语境为参照,通过语序的更改以及句群内词、句的换译,使原文本与译本在最大程度上贴近,从而达成翻译信、达、雅的效果。

关键词: 句群换译法;句序;语境;文学翻译

苏联著名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曾在著作《语言与翻译》中指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全内容(即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品的过程。作为涉及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语言活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更是一门集创造性、综合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艺术。

一、文学作品中的句序换译

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对句群的使用多出于其对语言效果的考量,作者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的文化修养或说话特色、突出对某一景物或事物的强烈感情或特殊审美效果,会在行文中对源语的顺序进行艺术性的调整。鉴于两种语言在表达技巧上的差异,此类句群在翻译时,在保证对原有作品意义最大程度的保留的同时,对语序做适当调整,从而既能再现原作内容,又能使译文包含的信息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当然,能进行句序换译的是没有特殊修辞艺术色彩的个别语句的顺序。

例: Роста он небольшого, сложён щеголевато, собою весьма недурен, руки и ногти в большой опрятности содержит; с его румяных губ и щёк так и пишет здоровием. меётся он звучно и беззаботно, приветливо щурит ветлые, карие глаза. (Тургенев ?Записки охотника?)

译文1:他身材不高,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他的手和指甲都修饰的干干净净,那红润的嘴唇和面颊上透露着健康之色,他的笑声响亮而又畅怀,常常亲切地眯起一双褐色明亮的眼睛。

译文2:他身材不高,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他那红润的嘴唇和面颊上透露着健康之色,他的笑声响亮而又畅怀,常常亲切地眯起一双褐色明亮的眼睛。他的手和指甲都修饰的干干净净。

屠格涅夫在此文段中对人物的外貌形态细致入微,行文中作家对其形象的喜爱与赞赏溢于言表,因此对于该人物的肖像刻画也应明确利落。从俄语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身材(рост)”、“嘴唇(губа)”、“脸颊(щека)”、“眼睛(глаза)”以及“手”和“指甲”(黑体部分)这几个肖像的视觉落脚点在汉语表达中略显混乱。因此,对该句群中的句序略作调整,由整体到局部,首先着眼于面部,再转入手部,由上而下,从主到次,因此汉语译文中对句序进行换译调整,将“手和指甲”这一部分移至句群后部,其逻辑顺序也就更加清晰。

二、文学作品中的句群内部换译

句群内部换译同样是建立在联系句群所在上下文的语境基础之上的。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规范或达到某种修辞目的,而又不违背原意,句群内部换译可以使用各类换译手法,如动静换译、虚实换译、形象换译等。因句群单位内的文本信息容量比词、句等大得多,句群内部换译的内涵非常丰富——词类、成分、句型、时态、语态、修辞都可以进行调换与变通。

例:Помнится, я часто останавливался, выходил из машины и смотрел вокруг себя на леса, на золотую ломаную дорогу в озере ---слел солнца в тихой голубой воле.Слушал резкий металлическский крик птицы .Дышал ветром, пахнущилм водой, свежей листвой и пылью.(Шавута)

译文1:记得,我经常停下,走出车来,看四周的森林,看湖中折线式弯曲的金色反光——映在静静蓝水中的太阳的踪迹,听鸟尖尖的金属般的鸣叫。呼吸一下带水汽、新鲜树叶和尘土气息的轻风。

译文2:记得,我不时把车停下,走出驾驶室,环顾四周的森林,观赏碧蓝平静地湖面上层层涟漪泛起道道金黄色的阳光,清脆急促的鸟鸣声不绝于耳,饱含湿度、鲜嫩树叶和细小水珠的微风迎面吹来,使人心旷神怡。

译文1中的“经常停下”、“走出车来”、“太阳的踪迹”、“尖尖的金属般的鸣叫”和“呼吸一下... ...轻风”完全是追求字面上的忠实,连句量也跟原文一样,没有内在联系,结果破坏了作者精心描写的大自然湖光山色的美景,译文2深入内涵,先作一番“身临其境”的设想,有了“耳闻目睹”的感受,并在“熔铸锤炼”四字上下功夫,才能再现原作的一个画面:逼真生动,立体感强,使人如在画中游,心旷神怡。

三、结语

综上观之,无论是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句序换译还是句群内部换译,参照上下文语境,遵照两种不同文化语境的逻辑关系,是进行句群换译的重要前提。文学翻译的任务并非消弭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而是在直面这类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译者根据原文的情境、作家的风格、文化的背景与文体的特点,用翻译之策略,行译事之能事。

参考文献:

[1]Бархударов.Л.С.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M].Москва: ЛКИ,2007.

[2]蔡毅、孙桂芬.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

[3]黄忠廉等.俄汉双向全译实践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7.

[4]张永全.实用俄汉汉俄翻译[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08.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翻译策略探究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