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云
摘 要:本文以修改后的于国栋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出17个语码转换动机并将其分为四类。同时运用SPSS 19.0进行问卷分析,结果表明语码转换在英语专业学生当中极为普遍。对于该现象,绝大部分人持积极或中立的态度,且其转换语码主要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
关键词:语码转换动机;英语专业学生;网络交流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英汉语码转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流行开来。本文试图以英语专业学生网络交流中的语码转换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语用学的角度描述并分析该情境下汉英语码转换的动机及特点,以期对语言应用与规范有所启示。
一、语码转换的相关研究回顾
英汉语码转换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Gumperz将语码转换分为“情景式”和“喻意式”两类,Myers Scotton 提出标记理论,Giles用言语顺应论来解释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国内学者杨志清,祝畹瑾,于国栋等也从该领域对语码转换的动机和意义等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探讨。
二、顺应论
为适应本文的研究,笔者对国内学者于国栋的顺应论进行了调整。顺应论将语码转换动机分成三类,分别是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笔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类,即顺应言语交际环境。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苏州大学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初期,笔者选中十五名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并对其平时的网络聊天内容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他调查对象展开访问调查。为增加说明力度,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部分,笔者将通过观察法和访问法总结出的十七类动机分为了四类,并通过典型案例加以分析。
1.顺应语言现实
由于地区差异以及文化差异性,每一种语言都有着某些其他语言不具备的独特表达。语码转换可以填补语言空缺。如例:
A: 你新买的iphone 6 好用吗?
B:挺好用的,我觉得IOS系统比安卓系统用起来顺畅。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很多英语词汇在大脑中的反应速度已取代了其对应的中文。使用语码转换可以节省脑力,如例:
A:这个星期要做三个presentation,我感觉来不及了。
B:我也是。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些英文表达方式已变成习惯性表达。如例:
A:我还有点事情,先下线啦。
B:好的,bye-bye.
2.顺应社会规约
千百年来,人类文明通过构建各种各样的社会规约来指导社会生活,很多话题成为了社会交际中所禁忌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回避这类禁忌性话题,因此采用语码转换来避免尴尬。如例:
A:我觉得你昨天穿的裙子好sexy哦。在哪里买的啊?
B:就在上次你买bra的那家商场里买的。
3.顺应心理动机
由于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双重性,因此在交流中可能会产生误解。因此用语码转换来解释说明。如例:
A:我们这周去看电影吧。
B:我跟一个同学约了。
A:你要去约会啊?
B:不是dating,是meeting。
在谈论外国文学作品等话题时直接引用原版本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增强交际效果。如例:
A: 你比较喜欢哪本文学作品?
B: Jane Austin的 Pride and Prejudice.
英文和中文是两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同一含义的表达可能存在较大的便捷性差异,人们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如例:
A: 你的BEC高级报名了吗?
B:还没。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有趣的中式英文表达,其往往是为了增强幽默的效果,如例:
A:帮我写一篇论文吧。
B:Where cool where you stay!
当交际者要表达拒绝、批评或不赞成时,语码转化可以有效地缓和语气。如例:
A:我们晚上去看电影吧。
B:Id like to, but…我的BA thesis 还没交。
在交际中,使用语码转换可以用来强调重要部分,如例:
A:这个月的作业什么时候交?
B:Before this Thursday
大学生是新兴的社会力量,潮流事物的践行者。对于双语者来说,使用语码转换是一种潮流的象征,如例:
A:我今天买了件裙子,但是我好像hold不住。
B:换换style也挺好的呀。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课余练习很重要。但很多因素阻碍着他们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语码转换时而发生。如例:
A: I am quite impressed by Virginia Wolfs essay learnt in todays lecture.
B: Me too. 我觉得描写手法传神到位。
在会话中一些特殊的原因会导致交际者会有意地拉近或缩短与另一方的社交距离。如例:
T: 下周二交怎么样呀?
A: 老师,下周二来不及交。
T:You must hand in your paper on Tuesday.
4.顺应交际环境
笔者认为语码转换有时也是顺应语言环境的过程,其中交际者、交际话题与交际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说话者转换语码可能是为了与接收者的兴趣保持一致,即如果一方坚持使用一种语码则会促使另一方也使用相同的语码。如例:
A: 老师,我找到了与我研究相关的问卷。
T: Where did you find it?
A: 在一篇硕士论文中。我做了一些修改。
T: Have you done the testing of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 No, I havent.
交际的话题对语码转换的使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当英语专业学生谈论课程内容时倾向于使用语码转换。 如例:
A:你论文的topic定了吗?
B:定了,但我thesis statement 还没写好。
语码转换时常受制于言语交际环境。尽管网络交流本身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但是仍存在着正式程度的差异。语码转换常出现在朋友间的闲聊中,而当讨论严肃话题时,则很少使用。
(二)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旨在用具体的研究数据来说明语码转换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笔者针对苏州大学160名高年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分发了调查问卷并用SPSS19.0分析出各动机的频次。结果显示频次最高的动机依次为填补词汇空缺,习惯性表达,便捷性表达及节省脑力。不难发现,频次最高的四类动机中有三类属于顺应语言现实。笔者认为原因是虽然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在众多场合他们不愿意主动地使用语码转换,因为他们并不想引起不必要的关注,然而很多时候他们又不能避免需要使用语码转换,如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笔者认为便捷性表达出现的频次较高的原因是此次调查范围是网络交流中的语码转换交流研究,而网络交流是一种相对随意的交流方式。使用语码转换可以更方便快捷。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一手资料为语料基础,将于国栋的顺应论进行了改编,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调查方法,对英语专业学生网络交流中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了试探性研究。研究表明语码转换在英语专业学生当中是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针对该现象,绝大部分人持中立或者支持的态度,并且他们转换语码的主要动机是出于语言现实的考虑。
本文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理解,对之前的研究做了一定的补充,同时对语言规范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Giles. H. (1979).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2]Gumperz. [J].(1982). Discourse strategies. Cambridge: CUP.
[3]He,L.[何丽],2014,语码转换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4]Myers-Scotton, C. (1993). Social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 Evidence from Africa. Oxford: Clarendon.
[5]Verschueren, J.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ode-switching.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6]Yu, G. D. [于国栋],2004,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M].当代语言学(1):77-87.
[7]Zhao, L. [赵莉],2014,语码转换人际意义的社会认知研究[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8]Zhu, W. J. [祝畹瑾],1994,语码转换与标记理论[M].国外语言学(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