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初探

2015-06-16 07:28:27陈庆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生活习惯留守儿童

陈庆杰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催生了特殊的中国农民工群体,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别无选择地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一族。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远离父母,亲情缺失,缺乏良好的教育,导致了这些留守儿童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不只让农民工忧心,更让教育者忧心。它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加强对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自然而然地成为农村学校的重要课题。就如何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留守儿童 生活习惯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忙于外出工作,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长期留在农村,跟随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好友生活,成了“留守儿童”。在对他们的教育上就出现了某些空白,特别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劣性日渐凸显。究其家教而言,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认为自己长年在外,对孩子照顾不够,心存愧疚,一方面是爱子心切,所以偶尔回来一次总想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在物质要求方面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而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却忽略纠正或不忍心责备;而爷爷奶奶们,一则隔代亲,二则感觉孩子这么小父母就不在身边很可怜,三是农村的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对孩子教育的理解只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且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至于习惯问题,认为“树大自然直”。因此,许多老人对孙子辈总是娇宠、溺爱,事事包办,缺乏原则。不少留守儿童因此养成了自私、任性、懒惰、依赖心强、自理能力差、不爱学习、缺乏爱心、没有礼貌等不良习惯。我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在校生655人,其中留守儿童为342人,占在校学生数的52.2%。因此,面对这些来自于不同家庭、性格各异、情趣不同的留守儿童,如何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备相当的自理能力,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生活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之一。

二、工作办法与策略

(一)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们的认知结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差,再加上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一定的阻碍,或因第一次远离父母而胆怯的、或因不会洗衣物而胡乱应付的、有没睡在爸妈温暖的怀抱而躲在被窝里哭泣的、有晚上不敢上厕所而尿床的……可见,学校的生活管理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与复杂性,特别是低龄寄宿儿童的管理更甚。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在寄宿生管理上配备了一定的生活指导老师,专门负责管理寄宿生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对学生作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

结合学校生活管理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信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与鼓励中逐步形成的,当这些家庭中的宠儿离开父母的包办,一切都要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困难已开始出现。为了培养孩子们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给予表扬与赞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先给予指导与帮助,并手把手地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化,最终获得成功,增强信心,使之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如低年级学生刚到校时成天哭着要找妈妈、晚上不敢上厕所而尿床、自己的衣物不会洗……学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首先,在校内设立了“亲情电话”,每周轮流让留守儿童与远方的父母通上一次电话,感受亲情的关怀,解决了思亲的问题;其次,每天晚上就寝前,生活指导老师要督促低龄寄宿生上厕所,半夜巡视宿舍为学生盖好被子时,对有尿床习惯的学生再次督促他们上厕所,解决了尿床的问题;每天傍晚休息时间把几个不会自己洗衣物的学生召集在一起,开展洗衣服比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浸泡、搓洗、漂洗、拧干、晾晒等过程,解决了不会洗衣物的问题……

我校还建立了面向全体的全方位成功评价机制,结合学校管理与学生成长需要,设置了多种目标;比如礼仪标兵、劳动标兵、守纪标兵、卫生标兵,等等,并对各个目标制订一定的达标要求;开学初,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要求自己申报,可以的单项,更鼓励他们申报多项,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与要求从而达标。每一个月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项目,评价一次,这样避免学生“忘却”要求,只要能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达标。一学期下来,总达标次数达到了,给予表彰。达标的项目足够了,就参加十佳评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不失大目标的达成,又让我们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这对他们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较大的促进。

通过这一系列的培养和训练,充分让学生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经过体验每一次成功所带来的快乐,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美化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愉悦的校园氛围

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触动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尽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整洁的“家园”,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共同参与。在生活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劳动标准。低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尊重生活指导老师的劳动,不随手乱扔果皮,乱脱鞋袜,乱丢衣服,能有序排放自己的生活用品,保持床铺、地面干干净净,并在生活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宿舍内务的整理;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在早晨、午休起床后,迅速整理床单、折叠被子、打扫地面,时刻保持宿舍整洁卫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我们还应该通过艺术的熏陶,来感化学生的心灵。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温馨家园,这样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寝室内外墙壁上挂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师生优秀手工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其内涵,领略人格之美,激发敬慕之情,营造一片温馨和谐的氛围。每个学期均开展一次温馨宿舍创建比赛,让每个学生均参与到宿舍文化建设之中,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创造美、欣赏美、体验美。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不用上晚自习的低年级学生,学校除了安排老师指导学生温习功课外,并规定的时间段组织孩子们收看有益的动画片节目或播放一些爱国影片,或者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愉悦的校园氛围。

(三)规范内务军事化管理,强化行为常规训练

小学生是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善于“导行”,诱导学生自觉地加强训练。我校自开展“养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以来,充分利用学生对军人崇拜的心理,在学生宿舍管理开展了军事化训练。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层提出相应要求:低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一日起居前后的洗漱,能在生活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季节为自己搭配衣服,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按照公寓部内务整理的要求来规范、约束自己。整体要求在规范叠好被子的同时做到“五统一”“三个一条线”和“四个无”,“五统一”即统一的军用被、统一的军用床单、统一的枕头、统一的毛巾、统一的口杯;“三个一条线”即:床下鞋子摆放呈一条线、毛巾口杯摆放呈一条线、水桶倒扣摆放呈一条线;“四个无”即床上平整无杂物、窗明几亮无灰尘、墙上雪白无脚印、地面干净无垃圾。每周开展一次“星级宿舍”“文明宿员”的评比,每学期第一周为常规训练周,并聘请一些退伍军人作校外辅导员,到校指导学生叠被子和整理内务,每学期举行一次叠被子比赛等,以竞赛的方式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面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必须做到,老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并使之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行为反差大,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面对的环境是脱离家庭的学校,很多事情要自己动手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全方位的管理网络,生活指导老师、班主任的耐心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关注学生行为变化,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师资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最容易忽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关注,而留守儿童却又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受到自己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若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帮助他们消除心理的问题,势必给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障碍。

由于他们低龄,而且从不同的生活区聚拢到陌生的学校,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对周边的人与事有着本能的戒备,他们会拒绝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世界里,这样他们的行为就容易出现偏差。

对于这部分儿童,我校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辅导上,分两个层面进行:

1.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周,把全校的留守儿童集中一起,进行必要的培训。比如,想妈妈怎么办?比如,受到大哥哥大姐姐欺负了怎么做,等等,既帮助他们面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又帮助他们建立必要的安全感。

2.针对特殊人员的个别关注。要求德育办领导在各时间段,“碰巧”遇到他们,“随意”的跟他们聊天,在他们还来不及戒备,毫无防范的时候跟老师对话,一来一往之间,他们的戒备心理慢慢就会消除,随之产生的会是些许的自豪。毕竟在孩子们心目中,有个学校领导在跟他们说话聊天,这是很受关注的事儿。

为了跟学生更好地沟通,我们还针对一部分特殊的问题采取了特殊的手段;比如,要求班主任和主管领导,在适当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的恐惧,而用电话联系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跟学生谈话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能把孩子们的心理障碍消除了,打好了心理基础,其他行为习惯的培训工作基本上已能顺利进行。

(五)加强督查,随时随地纠偏

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不可能凭一早一夕的说教间,就能将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过来,他们常常会无意或有意的做出一些不符合常规的事儿,他们的自控力,还不足以能够“慎独”,需要老师和身边的人督促他们,警醒他们。

为此,我们成立“小红帽”督察队,这是一个学生志愿者组织,他们主要针对课余时间同学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劝导。在督查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志愿者帮助一位特殊的留守儿童进步。确切的说是共同进步。我们更鼓励留守儿童加入“小红帽”,让他们在督导别人的同时,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及时纠正班风,我们加大了班级管理力度,建立了“班主任坐班制度”,凡连续三周没获得流动红旗班级,要求班主任进教室跟班办公一周,并做好详细学生行为习惯记录;这不是惩戒,而是促进与提高。同时要求分管领导召集相关班级管理人员(包括班委),对班级情况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整改计划。

我们的主管人员身上,随时都带着“整改通知书”,发现了问题,即刻下整改通知,班级整改之后再反馈。

学生的违纪行为纠正,是不能拖延的,能拖延的东西,给孩子们的感觉就是无关紧要的;当然,违纪行为也是不能放任的,一旦放任,就很难扭转。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本着良好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家校联手,定会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方法。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生活习惯留守儿童
生活习惯
幼儿100(2024年11期)2024-03-27 08:32:30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58:0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5:37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3:13:20
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