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章的技能规范与习得

2015-06-16 20:30俞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音步苏教版自然段

俞艳

“章”在此指“文章”,即“独立成篇的文字”。读好章是朗读的综合训练,也是朗读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 读好章的规范要求

读好章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这里只是从“章”的整体这个角度提出几点要求。

1. 理解内容,把握基调,准确表达文章的感情

所谓“基调”,即作品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文章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一般来说,不同的文章基调各不相同。如《秋游》的心旷神怡,轻松欢快;《生命的壮歌》的荡气回肠,沉郁悲壮;《田园诗情》的诗情画意,平缓轻舒;《安塞腰鼓》的激情澎湃,豪放昂扬。朗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在这个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思路,舒缓有度,清晰表现文章的条理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思路,朗读时才可能清晰地表现出文章的层次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又要通过朗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苏教版五上《莫高窟》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朗读时,就要让学生明了这个思路,作出相应的处理:在首尾两段和中间主体部分之间,作较长的停顿;中间的三个自然段之间用相同的停顿,每一个自然段用大致相同的语气和节奏,以表现出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特点。

3. 掌握写法,抓住关键,表现文章的特点

一篇文章,不管是写人叙事,或是抒情议论,总是会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朗读时,教师必须进行指导,力求体现出文章在这方面的特点。如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一课,为了展现解放军几十万官兵勇往直前,奋战洪水的精神风貌,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面”上群体描写,要抓住文中解放军官兵们的“一声令下”“一个念头”“一道人墙”“真实写照”,要读得坚定有力,这样才能表现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勇保人民”的大无畏本色。“点”上个人事例,黄晓文拔钉抢险,主要通过动作来表现,朗读时要把“扛、奔跑、咬牙、拔、扯、捆、扛、爬”等动词特别加以强调,加重音量和力度,适度延长,读得清晰、饱满,以表现“铮铮铁汉”的内涵。

4. 读好题目,突出表现其中的精妙

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文章的标题就像龙的眼睛。朗读时,应精神饱满,酝酿在心,稳定情绪,再开口读。读好题目,要因题而异。有的题目很短,就是一个词,如《冰花》,读的时候,就要把词素拉开一点:《冰—花—》。不能像读一般的词一样,一闪而过。有的题目较长,是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读的时候就要作适当的停顿,并要突出其中关键的词语。如《徐悲鸿励志学画》,就要这样读:《徐悲鸿‖励志|学画》。朗读时,不仅把课文要写的事情——“谁,干什么”交代清楚了,而且重读“励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有的题目点明文章的主题,有的题目突出文章情节上的特点,读的时候,就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突出关键字眼:如《在大海中永生》《哪吒闹海》,就要用重音强调“永生”,强调“闹”字。

有的题目包含标点符号,很特别,更要引起注意。在读题之前,就要揣摩一下。如《“黑板”跑了》一文,这里的“黑板”不是我们一般所指的教学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被安培当作了黑板!朗读要特别强调引号里的“黑板”这个词,不仅要注意词素拉开,因为有了引号,语速也比读一般的题目更慢一些,以吸引听者注意,引起更多的思考,引发对文章内容的期待。《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引号中的“孪生兄弟”要突出强调,以提示它特殊的含义,同时注意读破折号的必要停顿。

总之,朗读题目,声音一般要厚实一点,速度一般要稍慢一点。为了突出题目,在读题之前和读题之后,都一定要略作停顿,然后再读正文。在停顿的间隙里,读者在思考内容,酝酿感情,同时也是给听者一个期待的余地,这也是日常朗读中经常被忽视的基本规范。

二、 各种文体的朗读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和要求。下面重点说说几种文体——

1. 一般的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类文章。朗读记叙文,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读好章的几点要求以外,要特别注意各类记叙文的基本特征,要读得亲切、流畅、有声有色,使听者喜闻乐见。比如,苏教版二上《梅兰芳学艺》一文,紧紧围绕“勤学”,以人的神态、动作为主线,表现“勤学能补拙,苦练可通神”的中心。第1自然段“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这是梅兰芳学艺遇到的困难,重读“没有神儿”“不是”,突出学艺难。第2自然段中“决心没有动摇”“紧盯”“注视”,这正是梅兰芳心理、动作的具体表现。“常常”“日子一长”是勤学苦练的时间跨度。通过重音朗读,表现他没有泄气、勤学苦练的精神。“眼睛会说话”与前面的“眼睛没有神儿”形成正反对比,突出这个令人惊喜、赞叹的结果。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画龙点睛,揭示中心,说明了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勤学苦练”“世界闻名”要强调,“京剧大师”要用“饱和音”读好。顺着线索一步步读下来,就如同咀嚼青橄榄,越读越有味。

2. 论说文

论说文包括议论文和说明文。朗读论说文,态度必须鲜明,是非曲直要直露而感情却要含蓄,不能急如飞瀑,这是以理服人的特点决定的。

如苏教版四上《说勤奋》就是一篇说理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这是设疑,语调上扬,继而自答“是勤奋”。朗读时就要声音坚实、有力,语调坚定,语势下沉,一下子鲜明、清晰地把论点凸显出来。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里所谓的“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的代名词,不经历风雨,无缘见彩虹,没有汗水和心血的浇灌,成功的“鲜花”不会绚丽娇艳,这正是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清楚体现。要读出重音,读出肯定的语调,唤起听者的感同身受,并使强有力的论证呼之欲出。

两个人物,两个例证,直言其事,直论其理。“警枕”作为例证的亮点,辅以“19年”这一“列数字”的方法,体现出勤奋者对于时间的珍惜和利用。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放慢语速,突出“一生勤奋”“有所作为”“应有的贡献”,点明文章主旨,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3. 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意境深邃,饱含想象,韵律和谐,语言精炼,节奏鲜明。

如苏教版三上《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诗歌,是儿童歌曲的歌词,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充满童趣,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基调欢畅、愉悦。

古典诗歌讲究格律、平仄、起承转合,在格律要求上表现为,各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但每个音步的停顿是有长有短的。一般地说,五言诗每句分作三个音步,“二、三”格式,第一个音步之后的停顿稍长一点;七言诗每句分作四个音步,“二、二、三”格式,第二个音步之后的停顿要稍长一点。有的古诗还可以配乐吟唱。如苏教版二下《春晓》,是耳熟能详的古诗,似乎不用教师教,学生就能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朗读往往被忽视了,要避免这样的误区。此诗的感情基调是有变化的,由轻快、明朗、喜悦,转入低沉、压抑、哀愁。第一句,“不觉”而“觉”,“春晓”已临。春天的觉好睡,不知不觉,一觉醒来,天亮了。这是“起”,扣诗题。第二句承接上句中的“觉”字,引申出“闻”一群群鸟儿争鸣的春景!这是“承”。第三句笔锋一转,由“春晓”转向“春夜”,这所闻之“声”,也是因“眠”之“不觉”,通过“闻”得来的。第四句表达诗人的惜花、怜春之情意,在结束全诗之时又宕开一笔,亮出新意,这是“合”。扣应“春晓”诗题,照应首句句意,使全诗浑然一体:微雨过后,群鸟争鸣,春眠醒来,点数落花,别有一番生活情趣。朗读中注意节奏“/”,读准韵脚“晓”“鸟”“少”,读好“春、晓、处、鸟、风、落”的重音,表现出诗句的起承转合,读出古诗的韵味。

4. 寓言、童话

童话和寓言,篇幅短小,情节有趣,很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儿童所喜爱。以《狐假虎威》为例,根据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朗读之前,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圈圈画画:第一,狐狸是如何假借老虎的威风的?第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导朗读时,抓住文中描写老虎和狐狸神态、语言的词语,表现出狐狸的狡猾,老虎的疑惑、傻愣,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谜底揭晓。“原来”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由叙述转为感叹,要作较长的停顿,回味全文,突出讽刺、劝诫的意味。

“童话”朗读重在分清角色,注意转换,平稳叙述,合理停顿,注意节奏。如《三袋麦子》三个人物个性鲜明,特别是面对麦子时候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述部分,能充分表现出童话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创造性表演。土地爷爷与三个人物对话时,在语言上也有细微的差别,朗读时也要有所区别。

(作者单位:南京市宇花小学)

猜你喜欢
音步苏教版自然段
秋天
音步转型下ABB韵律结构与文体分布的变化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美丽的秋天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连词“而”的韵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