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一天,走进一年级教室去听课,黑板上老师早已写好了课题——《江南》,今天同学们要学的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老师教得很认真,同学们学得也很卖力,好听的读故事的童音飘散在教室里,无论是教、是学,还是听,都是一件乐事,一份享受。
我也情不自禁地和同学们一起轻轻吟诵,笔不时在纸页上快乐地驰骋,下面的一段对话吸引了我的注意:
教师:“荷塘里,莲叶下的小鱼在干什么呀?”
学生:“小鱼在做游戏。”
教师:“读读古诗,小鱼们玩得怎么样啊?”
学生:“小鱼们玩得很开心!小鱼们自由自在!”
一个学生插嘴提问:“什么叫‘自由自在啊?小鱼为什么会自由自在啊?”
教师:“哎呀,老师也不知道呢?有哪个同学知道的?
学生:“‘自由自在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意思。小鱼在大大的莲叶下想游到哪里就游到哪里。小鱼躲在荷叶下捉迷藏,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自由自在的。”
你看,当教师“示弱”的时候,这六岁多的小毛孩们也可以成为坚强的依靠哟!“示弱”的背后显然是对儿童的无限信赖和坚定期许。
这时,一个胆大调皮的小男生高高举起手:“我知道小鱼为什么自由自在,因为小鱼没有爸爸妈妈。”
好几个同学嬉笑起来:“不对,不对,这是什么理由啊?!”
面对“小鱼没有爸爸妈妈”的答案,年轻的老师似乎有点手足无措,求助的目光扫过全班,只见那个坐在后排的聪明男生认真地举起手,老师感觉这个同学或许可以“解救”她。
坐在后排的男生说话了:“因为小鱼没有作业,所以它们自由自在。”
哈哈,全班爆发出笑声!
老师一愣,但看看这两个说出惊人之语的男生一脸认真无辜的稚嫩模样,绝无捣蛋之意,便诚恳地问:“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作业?你们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想说什么?”
那个胆大的男生:“小鱼如果有爸爸妈妈,就会管它们,只会让它们玩一会儿,也不允许它们到处随便玩。”
老师又转向坐在后排的男生,示意该他解释了。“如果有作业,小鱼哪有那么多时间玩呢?而且也不可能玩得自由自在。我每天回家都要做课外题,没有时间玩,所以,我想小鱼一定是没有作业的!”
终于,老师如释重负,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这两个学生给出了最合理、最真切的解释,他们是有作业的“小鱼”。充满童心的精彩观念、独到解读,是老师的有意“无为”和真实“追问”的精心策划、“无心插柳”。儿童,是离真理最近的地方、离哲学最近的地方、离创造最近的地方,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成人顶礼膜拜!
教师放下强大的自我,才能真正听到儿童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内心。当教师对儿童的言说充满宗教般的信仰,儿童言说里蕴含着的诸多可能性和创造性才能被擦亮和点燃,熠熠生辉。
(李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力学小学 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