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培养措施

2015-06-15 18:43:28徐建东
关键词:责任意识高中学生原则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素养的要求更高。在这种形势下,高中教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高中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高中生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成为社会欢迎的人才。因此,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高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中学生 责任意识 现状 培养 原则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2-057-02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责任感要求更高。高度责任意识是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责任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成长,有利于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是现代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人的责任意识是主体意识的表现。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第二,渗透性原则。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完整生命,而责任意识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是支撑学生生命的决定因素。生命的完整性决定责任意识培养的统摄性,这种统摄性教育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开展的。因此,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都是通过渗透方式完成的。第三,实践性原则。人的责任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在教育过程中,从生活小事抓起,日积月累,养成负责的习惯。另外,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体验责任、承担责任的机会。第四,发展性原则。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是着眼于个体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保证学生能适应时代发展。

2. 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及措施

2.1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家长非常宠溺,充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精神需求。长期以往,孩子形成这样的观念:我是所有人的中心,所有责任都是别人承担。学生责任意识非常淡薄,因此,家长需要转变观念,逐渐向“家庭教育者”角色转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家长要做好榜样,言传身教。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需要先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家长都需要体现责任精神。父母在对待身边亲戚朋友时,也要体现出负责态度。长期以往,父母在孩子眼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形象,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认同、内化父母的言行,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二,给予孩子一定职责。信任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职责,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如果父母安排好孩子一切事务,孩子则会失去负责对象。比如,在家庭教育中适当增加劳动教育,平时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长期坚持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巨大作用。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要对自己负责。一些细微的任务,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对自我价值的积极态度。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评价和支持。

第三,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选择是一种权利,是努力的体现。孩子喜欢选择,选择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为什么给予孩子选择权利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从生命发展终极目标的角度上看,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从某种意义上看,人成为自己的主人之后,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个人存在的价值和需要角度上看,人要活出尊严,需要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能提高孩子做任务的积极性,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四,在交流过程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现在很多家长都忽视了与孩子正确的沟通。家长可以多向孩子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家庭花销、人事来往,让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提些意见,虚心向孩子请教,给予孩子具体生活情景。

2.2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经历的学校教育中,如小学、中学所受的教育,如果让你谈谈自己在学校教育中收获到什么,可能说不清楚所学的各学科系统知识,但是除了具体知识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我们性格、心理发展、人品以及精神的就是责任。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给予学生信念: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要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需要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要关爱每位学生,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使优生更优,还需要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辅导,改善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对于行为落后的学生,不能迁就或忽视,应该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实际生活,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足,给予他们自己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的各种行为都是在观察和模拟中逐渐形成的。教师播种信念,收获行为。责任意识信念是学生付诸责任意识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没有自我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而集体生活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教育,因此,需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在集体主义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了解和认识他人,磨练自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新生容易接受教育,且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想做新人,学校可以组织“迈好中学第一步”活动。比如,开展“推销自己”演讲比赛,根据《学校规章制度条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评选“责任转变”典型和“自我责任”标兵,开展集体达标活动,评选行为达标生和行为达标组,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正确定位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形象。在班委会工作中,确定合理的班级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点滴小事,培养学生爱班级的责任意识。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完成任务后要自我反思:“自己做得对吗?自己努力了吗?”每位学生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应该为集体争光,集体的荣誉就是学生的荣誉。每位学生都需要制订明确的奋斗目标。“擂台赛”是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评比活动,通过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给予学生准确的评价和相应的奖励,保证每月期末评选工作落实到位。在建设班干部队伍过程中,班委人数没有限制,只要符合规定要求就能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在个人奋斗目标和集体奋斗方向中,学会做事的目的是让班上事事有人做。开展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每位学生都想做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另外,应该在全校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建立完善的军训制度。军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提高学生的耐力,最终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同时,军训也是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3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虽然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场所,但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需要拓展教育空间,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检验知识,将社会实践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责任意识的内化。

3.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不能忘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当你在奉献社会时,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注意自身言行。另外,学生应该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注: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微型课题《普通高中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的研究》(编号:130704422,主持人:徐建东)

[ 参 考 文 献 ]

[1]潘小颖.论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4,11(4):43-44.

[2]李凤兰.新课标下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刍议[J].速读(下旬),2014,12(2):82-83.

[3]黄兴华.抓住契机培养责任心,激发学生的正能量[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10(2):187-188.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高中学生原则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2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0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中国火炬(2012年1期)2012-07-24 14:12:06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知识窗(2010年9期)2010-05-14 09: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