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清华附小的日子里

2015-06-13 21:36刘志双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清华园公开课清华

刘志双

2013年11月18日,我参加了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扶贫办公室组织的为期40天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及学科带头人培训。40天的时间里,我游遍了清华大学的每一栋建筑,听遍了清华附小的课,穿梭于这里的每一个年段,足迹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身处清华园的日子,我用一笔一本记录了在这里的见闻、启发、感受。有时三四千字,有时会更多。培训结束,我的感受浓缩在这十二万字的厚厚的笔记本上。

人文与书香山水相依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清华附小的人文内涵于书香建设成果,蕴藏在这里的建筑、景观、一草一木和无处不在的书籍以及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上。

一日清晨,我正在员工餐厅就餐。转身回头的一刻,一张无比熟悉的面孔夺过了我的眼球。她坐在四人餐桌的最里面,外侧坐着一位小学生,正对面坐着一位中年教师,她们正在亲切地交谈着什么。她临走时摸着小男孩的头在询问着什么,她脸上时时挂着微笑。

忽然间想起一位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不会微笑的老师,他的教育不会成功。

难道是她?我读过她的许多专著,从封面及插图的人物图片中可以断定,这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一定是她,我的心中窃喜!一天她正与三五人在闲谈,我正想走上前去做自我介绍,哪知她却说,我知道你是来自内蒙古通辽的小刘。彼此会心一笑的瞬间,留下了唯一一张合影。合影的过程中她说了一句让我很难忘的话,“你看我这头发都没梳好”。这种我们东北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人感到特别贴心。

她,就是窦桂梅校长。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会在图书室逗留,有时也会扎进书籍的海洋汲取所需。每每都能听到图书管理员不止一次地提示:快走吧!同学们,马上就要上课了。快回去吧,要迟到了。

当你放下手中的工作,走至学生阅读区的时候,总还能看到“撵”不走的孩子,他们正排着长队,拿着借书卡,耐心办理着借阅手续。这些都是一周之内当之无愧的阅读明星。每周一升旗仪式过后,他们都是受表彰的群体。正是凶为老师的细心关爱,学校一系列书香制度的完善,这些“书虫”才会乐此不疲。

书籍,是孩子们校园中最好的伙伴之一。教室里、走廊中、科技室、手工室、书法教室、绘画室、丁香书苑……无处不在的书籍就是校园书香氛围构成的重要部分。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你会发现,清华附小每一处放置书籍的地方,都安排了适合儿童阅读的桌椅,而这些桌椅的设计,完全是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的,无论是形状、颜色还是舒适度,甚至是网形的草垫,真可谓是以生为本。这里,人文氛围带动着书香建设,书香建设又使人文校园变得浑厚而有生命力。二者山水相依,融为一体。

敬业与爱岗并驾齐驱

孙艳秋老师是我的指导教师,宁夏人,国家特级教师。凶为这里的教师大部分为合同制与聘用制,所以教师的流动性特别大,特级教师也是如此。与孙老师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周,但是两周的收获值得让我深思一生。

孙老师负责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我听课的第一天,她没有刻意为我准备一堂华丽的公开课,而是一节家常课。家常才能彰显功底,这节作文课我听得+分过瘾,虽然这节课老师没有说太多,但是有几句话让我终身不忘。“考试是衡量一个人学习好坏最公平的标准”;“我给你得了满分作文,并不是你真的具备了满分的能力,而是希望你下次真的能得满分”;“希望在别人读文章的时候,你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文章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她的语言就是她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朴实而亲切。孙艳秋老师只是清华附小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得到这位悟透教育真谛名师的指点,今生有幸。她没有凶自己要离开而对本职工作有一点放松,但是孩子们似乎知道了些什么。最后几天的时间里,他们上课更加认真,下课总是在老师周围里三圈外三圈地围着。直到离开学校的前一天下午,孙老师还在班级批改作业,指出《乐学手册》上存在的问题。之后,家长们为老师开了一个告别会,邀请我参加,但是我拒绝了,我知道自己承受不了那种分别的难过,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虽与孙艳秋老师相处只有短短的两周,但她留给我的对待教育认真执着、爱岗敬业的“法宝”我会永远珍藏,并让这种精神在我的身上延续。

在清华附小校园里,有这样一个人,她身穿保洁服,每时每刻右手都拿一块抹布,左手拿着笤帚和撮子,我从没见过一个保洁员会对自己的工作这么负责。每天早晨只要我在图书室,她会在指定的时间段到那里拖地,丁香书苑外面的长长走廊摆放的全是书籍,她每天都要逐本擦拭,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是可想而知的工作量。清华附小的七大建筑有多少根栏杆,可能只有她心里最清楚。

她的一天,他们的一天,够辛苦的。长年如此,风雨无阻。能有这么爱岗敬业的精神,难怪窦桂梅校长会把他们邀请到家中做客!在他们所有人心中,清华园是共同的家,有了如此认识,才有这样的工作态度,令我很是钦佩。

从特级教师孙艳秋到叫不上名字的保洁员大姐,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自己的梦想,他们都是清华附小的一员,无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本身就是清华附小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

成长与使命任重道远

扎根清华附小40天的时间里,每天都在和一线教师打交道。听了很多节课:家常课、公开课、展示课、应聘课、音乐课、科技课……这些课堂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公开课好于家常课;

音体美课更吸引人;

中青年教师的课好于新参加工作教师的课。

仅以语文课为例,凡是能拿出来供大家观摩的公开课,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小的细节需要打磨。但是只要你深入平常课堂,就会发现有些刚参加工作的老师真是天马行空,一节课上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讲什么,也许孩子们会知道!听了这么多节语文课,尤其是全国小语界高手云集的清华附小,年轻教师这样讲课真是让人不能接受。一个个都没学过走路的姿势,但都在用百米的速度飞奔着,也许我的观点个人色彩偏重,可能我用要求自己的尺度要求了他们,但这就是我给清华附小的一点建议:加强刚入门教师队伍的建设,缩小他们与集体之间的差距。唯有如此,教师队伍才能永葆活力。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参加培训第一周的一天上午,由于时间安排相对轻松,我一直在图书室查阅资料。不久就被一位老人的问询声打断了思路。交谈中得知,这是一位在清华附小工作了24年的退休教师——魏仲,是应邀参加清华附小百年校庆退休教师专访的。负责退休教师专访策划的是王志兴老师,他真诚朴实的性格,让气氛变得温馨而和谐,唠家常一样的采访开始了,我有幸在一旁倾听,记录。

在老人讲述的过程中,我认真倾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感人的教育故事,那艰苦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日。老人认真回忆一个个优秀学生的名字,有的是“天才”,有的是获奖者,有的是不走寻常路的另类学生。老人还告诉我们,退休后的她,被返聘到其他学校任教,她的教育理念跟不上任教学校的教育理念,这让退休后走下讲台的她深思,自己贡献全部精力与爱的校园,是否需要改革与创新呢。

魏老师的话语朴实而富有感染力,有3句话诠释了这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全部的爱:

我爱教学,爱这份事业,所以才努力;

老师的素养、修养远远超过教科书,做到随用随取;

虽然我不是孩子的母亲,但是对孩子的爱,胜似母亲,超过母亲!

与志兴老师一同参加的这次访谈,让我对以魏老师为代表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崇敬之情倍增。大到祖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小到一所学校的发展,他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华附小今天这颗课程改革前沿的明星,不正是百年历程中这一个个闪亮的“园丁”辛勤付出托起的吗?向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们致敬!

回到刚才的话题。刚入门的年轻教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成长、进步的时间,期待他们的进步。愿我们年轻的一代,勇于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把他们未完成的赛程完成好,而且要完成得更漂亮,不负众望。凶为这里是清华园!

回望40天培训历程,正是凶为对这次培训倍加珍惜,对清华附小接纳我们这些驻校教师的感激,更是因为以一名清华附小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才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段文字。

身处清华园的这段日子,虽然短暂,但是刻骨铭心。清华园以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影响着每一位学子。

“为高尚与聪慧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清华附小的办学理念。“健康、阳光、乐学”是清华附小的办学目标。在窦校长的带领下,在整个教师团队的协作下,在清华园的西南角落,一个个鲜活的,灵动的教育故事正在发生着……

猜你喜欢
清华园公开课清华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202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谈高中学习心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从清华园走出的教育新产业——习冠创业导航仪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清华,北大,我来啦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