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娟
摘 要:习惯,即学生在长期生活、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仅增加自己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良好习惯;真诚;责任强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1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倾向。用心理学角度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因此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能看得见,自己却看不见。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因此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所以我认为学生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当代教育家叶老在1945年7月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习惯成自然》。文中说:“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说法,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实践,逐步养成的不需本人意志努力和旁人提示、监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一词,当初只用于人的动作模式和身体反映,后来,词义在扩展、深化,也用于知觉、认知、情感、性格、作风等层面。古人也说:“习与性成”,就长期养成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的意思。
(二)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
往大处讲,好习惯利于社会群体,甚至利于国家声誉,从小处说,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利于一个人将来是否有所大作为。从前有记者采访诺贝尔获奖者,问:一生中最受益的教育是哪个阶段?回答是:在幼儿园,在那里他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把玩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做错了必须说对不起等好的习惯,一生都受用。教过几年书的老师都遇到过学困生,其实他们大多是聪明的学生,没有成功往往因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见人的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发现问题探索方法
(一)学生存在那些不良的习惯
做为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会遇到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如:有的同学在教室及公共场所里高声喧哗,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等坏习惯;在家里不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不尊重父母,不尊重老师和同学,没礼貌等坏习惯;书桌杂乱,经常找不到书和作业本,没有形成整理好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上课时间不专注,走神、说话,不能规范的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没有计划性,就是没有形成学习的好习惯;对班级和集体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不肯为他人喝彩,没有养成关心他人和爱护集体的习惯;经常迟到、吃零食、不能按时就寝和起床,不能及时清洗衣服,没有形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带着问题寻找方法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引导纠正。
1、提高认识,剖析自己学习他人。中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自我分析能力,也已经形成一些固有的习惯。要改正自己固有的不良习惯,学习好的习惯,要首先有个正确认识,才会产生要养成良好习惯的内驱力。
2、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理论上的学习和理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距好习惯的真正养成还有一段距离。叶老指出:“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可以养成好习惯”。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自动化的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鞭策。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一系列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比如课堂纪律,包括遵守时间、静止使用手机等非上课所需电子产品、保持精神狀态的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等事项,我认为用规矩约束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最好方法。
3、用真诚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形成一个好习惯困难,找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更不易,因此老师必须带着爱学生的真诚,用心去发现去寻找,并付出长久的辛劳才可能达到目的。
(1)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班主任是学生的表率,教师言谈举止就直接反映了教师的习惯。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就必须有强烈时间的观念,踩预备铃声进教室就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当然班主任言行一直,做事公正爱心和宽容,更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
(2)用责任和目标引导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目前根据独生子在家娇生惯养,不能体会父母的辛勤劳动,学习缺少主动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系列班会进行加以引导。然后要求学生细化成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形成书面材料存档。使每个人认识到,确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形成良好的习惯,如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3)反复训练,强化习惯。为了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决心,可以组织学生设计统一的格言条,统一贴在书桌上,学生每节课都能看到,强化了好习惯的意识。当然,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教师更要“勤”,即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光荣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有耻辱感要以前者为目标,不懈地努力改正。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我通过课堂管理关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使得所教班级课堂风貌得到了整体发展,学生也大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把理想、责任与行为相结合。但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可见师生都应作长远打算,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认识到学生习惯有反复性,同时相信只要执着去做,总会有收获。只要用心探讨,去实践,相信我们能发现更多好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