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2015-06-11 07:05陈水清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词语文字美的

陈水清

摘 要: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阅读经历不是特别多,对文字的感受不是特别强,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在教学中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美的元素。抓住关键词语感受美、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在兴趣激发中自主感受美、制作观看微视频展现美、与现实实际相联系体会美。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语;朗读训练

语文学科的特点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另一方面是工具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体现一个美字。这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美好,情感的美好、语言的美好、意境的美好、句段构思的美好等等。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阅读经历不是特别多,对文字的感受不是特别强,所以需要教师的帮助,在教学中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美的元素。因此说阅读教学重在拨动美的琴弦,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一、抓住关键词语感受美

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使用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我们就认为是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在语境的表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在对关键词语的关注和解读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往往几个关键词的传神之力就把文章中要表达的内容体现得更好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作品中,创设作者、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媒体,以教材为纽带引导学生和作者进行思想深处的对话。

比如教学《沁园春·雪》,要让学生领略毛泽东的伟人胸怀,领略诗词中蕴含的王者风范和霸王的气息。学生能够用一种宽阔的胸怀去领悟北方的雪的描写中所体现出来的伟人气概。莽莽、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词语充分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教师专注这样的词语,理解课文,学生就会被引导到审美的高度。

二、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指读对于理解文章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学生领略文字美最有效的途徑,能够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就证明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所以老师要引导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老师不重视学生的朗读,只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见得更多的是老师一直讲解,学生不停地记录和记忆。到底学生能得到怎样的收获和知识,只有在考试中证明。然而学生对文学、文字的美好感受则荡然无存。提起语文,学生可能感受最深的是背诵、分析,但是对人文性的美育则没有什么印象。泯灭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字的喜欢,将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消耗殆尽。在朗读中要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字中包含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美好的感受在朗读中随着对文章的有声包装得到了升华。我们常常听到著名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那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呢?所以重视朗读也是感受文章美的途径,要重视读和读中的感受、感悟,从而获得情感上的陶冶和升华。

三、在兴趣激发中自主感受美

语文的学习和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一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了兴趣的学习,才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中,走进作品中,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也看到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废寝忘食,一本书一个上午不动的书迷,这样的孩子就是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他们深深地融入文字中,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乃至意境。老师如果能够通过教学把学生对文字的兴趣激发出来,那么就可以说是成功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读书阅历,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感受。

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让学生感受到这里的情感美,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范读,然后在范读之后,围绕着余光中的生平、作品加以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理解作品的内容。诗歌段落的排比式美感,学生可以看出来,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学生可以读出来,这首诗的美育教育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四、制作观看微视频展现美

制作微视频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对初中生,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语言组织逻辑性要强,注意训练他们的想象思维,教给他们联想的理解方式。精细设计,力争结构合理、形象生动,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巧用案例,画面音质清晰、长度适中,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任务,以增强学习效果。

在初中语文课中,教师可以制作视频资料,比如展示风光的美景视频,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文字应用能力,感受文字的应用之美。观看微视频时应做到:初看了解主要内容,再看了解新知,细看理解主要内容,精看把握难点。观看视频遇到疑难时,鼓励学生思考,记录所发现的问题。观看视频后完成学习单上的测试,讨论微课中的相关问题。教师搜集归类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备课堂讨论。

五、与现实实际相联系体会美

语文学习中的美育是体现学习语文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先领悟课堂教学的理念,同时更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个思维创新的情境。因此,对语文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在课下准备时就应该十分熟悉教科书,收集整理与课本知识有关的知识,并且制作出试用的教学工具,研究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特点;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启发学生从自己了解熟识的现象、事物中跳出来,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用丰富想象力来面对各种问题,并且要认真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对学生的语文美育教育会更加充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主张学生自主的、协作的、研究的学习方法,目的在于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然而长时间以来,整个教学评价体系都只是注重教学结果,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老师教学也只能注重结果,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的能力,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刘琳.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界,2012(22):46-47.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词语文字美的
容易混淆的词语
好美的雾
一枚词语一门静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