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发展

2015-06-11 04:58周利民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健康培养大学生

周利民

【摘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论文针对大学生成长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从社会、家庭、高校、大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就高等学校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健康  培养  大学生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32-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来自社会、家庭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应激问题、自我不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逐步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出走、精神异常、非正常死亡现象日益增加,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能够经受困难和挫折考验,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本论文将针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健康问题多是由对社会的不良适应引起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首先,要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大学生的信念教育。其次,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防止大学生价值体系的片面发展。此外,还应及时关注大学生内心价值冲突及其变化特点,适时地为大学生提供以提高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格教育与训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二、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积极的家庭情感、优良的家庭教育、适度的家庭硬件会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正面的带动作用。积极的家庭情感有利于大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优良的家庭教育能使子女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和群自信,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友善的健康性格;适度的家庭硬件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的金钱观和消费观,避免形成过于自傲或自卑的不良心理。

三、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学生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相互沟通、互相帮助,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努力打造一个底蕴深厚、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设立高等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人格品质,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疾病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开设心理门诊、热线电话、咨询信箱等形式,为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也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此外,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和治疗。

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专题讲座

健康心理的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有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高等学校应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方式,让大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还可根据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举办专题报告或讲座,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发展。

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自我发展

1.增强自我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促进自我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告诫大学生要以好的行为或榜样为参照,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艺术作品,吸取精神养分,提高审美素养,增强辨别能力,提升自我教育水平,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他们都有强烈的人际交往的愿望。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内容。

3.正确面对挫折

大学生要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就应不断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善于在挫折中学习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屈不挠去战胜困难。此外,坚强的意志是克服挫折的重要保证。大学生要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就必须努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曾天德. 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导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社. 2008.

[2]邓志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王丽坤.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132015219)

猜你喜欢
健康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