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我齐年 母氏康疆

2015-06-11 12:42:13王厚宇刘振永
东方收藏 2015年9期
关键词:颜体何绍基宜人

王厚宇 刘振永

众所周知,寿屏是为祝寿而创作,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寿品,故以工艺精湛、装饰华丽而著称,是一种庄重而高雅的寿辰礼品。但本文所介绍的寿屏却是字体饱满和气宇轩昂的颜体书法,是非常罕见的何绍基楷书作品。据研究,这套寿屏是由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孔继鑅撰文,同年进士何绍基书写,而祝贺同年进士韦坦之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辰的礼品。因此,这套寿屏凝聚了三位同年进士的心血,不仅见证了他们的同年之谊,也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老敬老和孝道精神。

韦坦(1801—1850),字竹坪,号恬斋,江苏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他出身于古城淮安的一个耕读家庭,自幼在父母教导下,终日不缀,刻苦读书。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十六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旋晋职方司员外郎,总司事。曾随兵部尚书文庆“视察河赈”,随大学士耆英“治狱绥远”、“阅兵浙江”。 其任职锐进,声誉清远,为一代廉吏,颇得道光皇帝的赏识,后因积劳成疾,年五十卒于官。其母余太夫人,一生上侍公婆,下育子女,导和娣姒,抚叔友姑,旁加耕耘治佃,缫丝织布,终日操劳,至老不息。终使韦氏一家,家业兴隆,诗书继世。特别是道光年间,其子韦坦进士登第,韦墉中举,兄弟二人蟾宫折桂,成为古城淮安的一大盛事,也使山阳韦氏地位腾升,成为淮安丁、韦、何、许四大家之一,至今在淮安区淮城镇小羔皮巷,还保留其主屋,是淮安著名明清民居之一。是时适逢韦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辰,韦坦就请同在京城的同年进士孔继鑅撰文、何绍基书写,创作了这件作品。

孔继鑅,字宥函,号廓甫,又号又韩、于南、晚闻生。山东曲阜人,直隶大兴籍(今北京)。孔子六十九世孙。因父孔传坤来淮任南河主簿,故由京迁淮安,以为家焉。继鑅生而颖异,四岁知书,能读陶诗。十五为和陶诗,有停云之作,为耆宿所称赏。后师事淮安学者潘德舆,与韦坦相友善,诗词唱和,结伴读书。道光十六年(1836)与韦坦一起,登科进士,用刑部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因思亲返淮,改官南河同知。咸丰八年(1858),在江浦与太平军作战中,以身殉职。一生以诗文著称,陆以湉《冷庐杂识》称其“诗才超俊,深以学力,气韵直逼古人”。故韦坦请其拟稿,为母撰写寿赞长诗。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五年(1835)乡试解元,次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八年(1838)授翰林院编修,纂修国史。道光十九年(1839)任福建副主考官。道光二十七年(1847)拜教习庶吉士。咸丰二年(1851),出任四川学政,后受谤辞官,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先后在济南和长沙书院讲学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著述辑录,教授生徒。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书宗颜真卿,合以《张黑女墓志》等碑版意趣。晚年工篆、隶书,将自己的书法艺术推向巅峰,是晚清著名书法家之一。《清史稿》称其“书法入颜鲁公之室,为世所宝”。《息柯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隸,入神化境”。故韦坦请其书法,书写这套寿屏。

《韦年伯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赞》楷书屏,共六屏,每屏纵267厘米,横43厘米,纸本。上书寿赞颂词。其题目为“韦年伯母余太宜人七十寿赞”。颂词是四字一句,共六十句。它字字珠玑,如歌如诗,洋洋洒洒,情真意切,赞美了韦母余太宜人,治家有道,教子有方,得龄天永,壹德永章。寿赞内容翔实,辞藻华丽,朗朗上口,用典恰当,是清代祝寿诗词中的精美华章。特别是其中的“惟我齐年,母氏康疆”之语,同年之谊,溢于言表,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这只有相当熟知之人才能写出的文词,从中可见作者不仅和韦坦是同年至友,对寿主韦母余太宜人的品格也相当熟知。由于是晚辈赠送长辈之作,故谦恭慎重,没有钤印。

此屏气势雄伟,力能扛鼎,结体饱满,骨架开张,横平竖直,严整大方,充分展现了何绍基的深厚学识和颜楷特点。何绍基的楷书,颜书的根底明显易见,而自己的个性又非常突出。他自己曾讲:“余肆书泛滥六朝,仰承庭诘,唯以‘横平竖直四家为律。”笔画横平竖直,不作斜势,这是篆隶结体的特点,何绍基把它运用在行楷书中,藏巧于拙,这在此屏中有充分体现。从笔墨上讲,此屏是用八尺长宣,上有朱丝方格,用大号羊毫,怀着对韦年伯母的敬重之情,以晚辈对长辈的谦恭之态,濡墨挥毫,恭敬而书,一丝不苟,毫不懈怠。屏中全是字径盈尺笔墨厚重的颜体楷书大字,一口气书写六屏,共282字,充分反映了其充沛的体力和敬业精神。在行距布白上,此屏由于是在朱丝格内书写,字与字间,行与行间,布局匀停,节奏明快,与圆劲的运笔、平实饱满的结体,达到和谐统一。总的说来,此屏法度严谨,兼取众长,用笔遒健,点线沉着,笔笔入纸,字字精彩,气韵生动,天机洋溢,虽是宏幅巨幛,但自始至终,却无飘忽轻佻之弊,足为学者之笔,大家风范,充分反映了他对颜体楷书的继承和创新。何绍基学颜体不是学其形而是学其意,是学其内涵和精髓,是有清一代最成功的颜体书法家之一。从现有资料上看,这套寿屏大气磅礴、真力弥漫、笔画饱满、功力非凡,迄今为止何氏楷书虽发现不少,但尚没有出其右的作品,因此,此书是何氏在颜体楷书中的代表作,是其楷书中的精品。

这套寿屏上虽没有明确纪年,但从落款中的官职可推知其大致年份。据《光绪清河县志》载,孔继鑅道光十六年(1836)成进士,用刑部主事。但道光十九年(1839),即离京返淮,改官南河同知。据《何绍基年谱》载,道光十八年(1838),何绍基因散馆成绩一等,授翰林院编修。但到道光十九年(1839),即离京任福建副主考官。因此,落款中二人官职的交集,即刑部主事和翰林院编修的交集,是道光十八年。也只有这一年,二人才分任上述二职。除此以外,皆和上述二职违背。因此,推测这套寿屏是道光十八年之作,是时二人应其同年进士韦坦之邀,孔氏撰文,何氏书法,珠联璧合,共同创作了这件作品。它诗书并茂,势若双璧,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非常珍贵,现收藏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物馆。

猜你喜欢
颜体何绍基宜人
涵抱万有
——何绍基特展
中华书画家(2022年2期)2022-11-04 14:33:00
图说书法(187)
视野(2021年5期)2021-03-25 08:53:36
「寿苏」与「访苏」 何绍基对苏轼影响的接受与容纳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2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人大建设(2018年5期)2018-08-16 07:09:02
三百年来颜体第一人
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 02:06:33
晚清书家何绍基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美食(2016年10期)2016-08-22 03:30:02
颜体集字
颜体集字
颜体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