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强 李震
公元1975年,韩国金罗道的一个渔夫从新安海底发现了几件附着贝壳的陶瓷,从而揭开了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新安海元代沉船考古序幕。1976年至1984年,韩国有关当局组织了新安海域海底沉船文物调查团,运用海洋考古学的方法,对该地区海域进行了11次共713天的海上考古发掘,发现和打捞出水20000多件陶瓷器、28吨铜钱、1000余根紫檀木,另外还有金属器、漆木器、石制品、骨角制品、香章料、药材、船上生活用品以及720余件船体残片(注1)。根据沉船上出水的“庆元”铭青铜权以及“至治三年”、“东福寺”、“钓寂奄”、“ 筥崎宫”纪年铭和记录寺院名称、货主名、物资种类、数量的木简等材料,可以推定沉没在新安海域的这一艘货船是于1323年从浙江省庆元(宁波)出发驶向日本京都。这艘船上运载了大量的龙泉青瓷、景德镇窑白瓷和青白瓷、吉州窑白地黑花瓷、建窑黑釉盏等以陶瓷为主的各种物品。根据新安海沉船出水的遗物发掘报告,打捞出水的中国陶瓷共达17324件,其中龙泉青瓷超过一半,共计9842件。这些出水陶瓷器按类统计,分别为:碗2000余件,盘14000余件,盏1000余件,注子300余件,壺4000余件,香炉600余年,盏托30余件,花盘300余件,以花瓶为主的各类瓶400余件(注2)。新安海沉船出水的文物不仅为中、日、韩三国贸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也为世界陶瓷史、文化交流史、海洋贸易史等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在新安海沉船出水的600余件香炉中,产自龙泉窑的青瓷香炉占绝大多数,主要的青瓷香炉款式有:鬲式炉、樽式炉、绳耳炉、兽耳衔环簋式炉、刻花炉、八卦炉、贴花炉等。其中大部分款式与类型在国内已不见或鲜见,由于新安海沉船是一艘具有明确纪年的商船,所以这些出水的龙泉青瓷香炉对于研究元代龙泉青瓷香炉断代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安海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青瓷香炉
为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与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友好交流5周年,2012年12月18日至2013年3月3日,浙江省博物馆与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联合在杭州西湖文化E区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系列特展之一——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展。为了便于我们研究鉴赏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现将由浙江省博物馆主编、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注3)中编辑出版的本次展览中展出的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香炉精品辑录介绍于下:
图1,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鬲式炉,高8.2、口径9.7厘米。
图2,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夔龙衔环耳簋式炉,高8.3、口径12.1、底径9.2厘米。
图3,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鼎式炉,高16、口径21.5厘米。
图4,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鼎式炉,高9、口径12、底径5.5厘米。
图5,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方形鼎式炉,高10.7、宽7.6厘米。
图6,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贴花鼎式炉,高5.4、口径15.3厘米。
图7,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阳刻八卦纹奁式炉,高9.7、口径13.5、底径6.2厘米。
图8,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贴花牡丹纹奁式炉,高6.7、口径13.3、底径4.2厘米。
图9,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贴花缠枝牡丹纹奁式炉,高14.9、口径21、底径8.5厘米。
图10,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贴花缠枝牡丹纹奁式炉,高14.8、口径21、底径7.5厘米。
图11,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贴花牡丹纹奁式炉,高5.7、口径13.2、底径4厘米。
图12,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鼓钉三足炉,高6.8、口径20.1、底径6.5厘米。
图13,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铺首三足炉,高7.4、口径21.3、底径9厘米。
图14,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狮钮盖炉,高16.5、口径5.8、盖径8.8厘米。
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香炉与南宋龙泉青瓷香炉比较研究
从空间时序和制作工艺,这两个维度去观察某一个窑口不同时期的产品,你可发现无论是在器型、胎质、釉料,还是装饰艺术风格,均存在着高度的传承性。这种传承关系时间相距越近,其作品的相似性越大,这是传统手工艺生产与制作的历史必然性,自然作为历史名窑的龙泉青瓷也不例外。如怎样区分北宋晚期与南宋早期,南宋晚期与元代早期的龙泉窑青瓷作品就一直困扰着文博界和收藏鉴定界专家。甚至因为参考标准不同,以致有的博物馆在陈列展品或公开出版文献时,也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借希望考古工作中能发现更多的带有明确纪年的出土(水)的标准件,然后通过对这些不同时期的标准件的研究,以更多地掌握各个时期典型器物在器型特征、釉色特色、胎质特征以及装饰风格等细微的差别,以期进一步明晰各个时期典型器的分期标准,才能将断代工作做得更精确科学。
韩国新安海域沉船是一艘具有明确纪年与出航时间、地点的贸易商船,所以其出水的各类文物无疑是我们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产品的时代特征和风格特点的最好的标准件。为了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元代龙泉青瓷香炉在器型特征、釉色特质以及装饰风格、制作工艺等方面特点,下面我们将从新安海沉船出水的元代香炉与具有明确纪年的南宋出土香炉进行比较研究入手,进一步分析与讨论元代龙泉青瓷香炉的时代特征与风格特点。
(一)元代龙泉窑青瓷鬲式炉的时代特征与风格特点
鬲,是流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炊器,其造型特点是束颈折沿,鼓腹,三乳足。宋元时期大兴复古之风,龙泉窑以青铜古鬲为母型,烧造制作了大量的青瓷鬲式炉,其中尤以南宋的产品最为珍贵。关于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鬲式炉,笔者曾在《东方收藏》2014年第10—11期有专章讨论,这里不再展开。
如图1是新安海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窑鬲式炉。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鬲式炉,就现在文博考古界出土和发表公布、博物馆展出的具有明确出土纪年的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鬲式炉主要有以下几件:
图15,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杭州江干排灌站出土,杭州历史博物馆藏(注4)。
图16,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1991年四川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窖藏出土,四川省遂宁市博物馆藏(注5)。
图17,南宋龙泉青瓷鬲式炉,杭州市德清城关镇南宋咸淳四年吴奥墓出土,杭州市德清博物馆藏(注6)。
将图1所示的元代龙泉窑青瓷鬲式炉,与上述具有明确纪年出土的南宋龙泉窑青瓷鬲式炉作一比较,不难发现元代龙泉窑青瓷鬲式炉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一,元代龙泉青瓷鬲式炉在器型特点、釉质特质、出筋装饰等基本工艺仍承宋制,延续南宋龙泉窑青瓷鬲式炉的基本造型。
其二,就其差别而言,元代龙泉青瓷鬲式炉在颈、腹部较南宋时期已有明显增高。
其三,元代龙泉青瓷鬲式炉之三乳足已由南宋时期锥形乳足向元明时期龙泉香炉颇为流行的柱状炉足转变。
其四,由于在造型风格具有上述的变化,所以元代龙泉青瓷鬲式炉已改变了南宋时期简约、精致、素雅的气韵,而呈现出元人所崇尚粗壮豪放的风格。
(二)元代新安沉船出水青瓷鼎式炉与南宋龙泉青瓷鼎式炉的比较研究
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陶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盛行于商时期,汉代仍流行。鼎式炉亦是宋、元时期龙泉窑烧制的常见青瓷炉式之一。
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鼎式炉,今尚见的有以下五种款式:
图18,南宋龙泉窑青釉辅首衔环双耳鼎式炉,1991年四川省遂宁市南强镇金鱼村窖藏出土,四川遂宁市博物馆藏(注7)。
图19,南宋龙泉窑青釉双立耳鼎式炉,浙江省龙游县寺后乡出土,衢州市博物馆藏(注8)。
图20,南宋龙泉窑青釉四楞形兽面三足双方耳鼎式炉,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注9)。
总结以上南宋龙泉窑青瓷鼎式炉之基本造型不外乎两种款式:直口,直壁,或束颈鼓腹,口沿折唇外翻,再加对称置双立耳。装饰有辅首衔环,器足之形式有兽足、葱管、曲腿或四楞兽面不一而足。
从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青瓷鼎式炉,见图3、4、5、6,就其款式可分为:圆耳圆腹与方耳方腹两式。元代龙泉青瓷鼎式炉之造型与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鼎式炉相比较有以下几点特征。
其一,元代龙泉青瓷圆鼎,炉身呈扁盘形,鼓圆腹,浅炉身,与南宋时期直口深腹的造型有较大的差异。
其二,元代龙泉青瓷圆鼎,立耳以绳纹为主,与南宋时的圆条素纹立耳不同。
其三,元代龙泉青瓷圆鼎,炉颈或腹中见有印花或堆贴梅花装饰,与南宋时素纹简约的风格有别。
其四,元代龙泉青瓷圆鼎之乳足有长短之分,长者为葱管,短者为粗壮的圆柱式,与南宋时的形制有较大的差别。
其五,元代龙泉青瓷圆鼎的釉质青黄透亮,有较强的玻璃质感,无开片,与南宋时期龙泉青瓷乳浊失透、美如青玉的釉质已有明显区别。
(三)元代新安海沉船出水龙泉青瓷奁式炉与南宋龙泉青瓷奁式炉比较研究
奁式炉是新安海域沉船之上出水最多的一种青瓷香炉,本次展览中一共展出五只,见图7、图8、图9、图10、图11。
奁,是古代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以奁之形制为炉,始于北宋,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均有烧造,是宋元时期常见的一种炉式之一。南宋时期龙泉窑奁式炉造型特征为筒腹,口底上大下小,但不甚明顯,炉壁高度一般均大于炉之口径,形成深腹状。口沿宽平内折,炉底外壁贴置三只如意足或兽蹄足,底有圈足。炉外壁上、中、下各刻划三组弦纹为饰,亦见有以“福”、“寿”文字图案或“牡丹”纹等装饰形式。
图21,粉青釉弦纹炉,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藏。南宋后期,高10.1、口径14.2、足径7.3厘米,直口,宽平唇内折,筒腹,腹外壁上、中、下各饰三线凸弦纹,底向内斜收,有圈足,腹下装如意形三足,制作规整。白胎,施深粉青釉,釉层乳浊失透,圈足无釉,呈灰白色,边线近釉处呈紫红色。
图22,青灰釉福寿贴花炉,绍兴市博物馆藏。南宋后期,高6.6、口径14、足径6.8厘米。直口,宽唇内折,唇面下凹,筒腹,腹中对称贴福寿二字和牡丹花二朵,腹下饰凸弦纹和装兽蹄足三只,圈足,灰胎,施青灰釉。1970年浙江省绍兴县钱清南宋咸淳元年(1265)环翠塔出土,绍兴市博物馆藏。
图23,青釉凸雕缠枝芙蓉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翠云馆藏。南宋,高15.8、口径21.1、底径18厘米。敞口,圆腹直壁,腹下承以三兽头足。外壁上下各出凸弦纹一道,腹部以凸雕朵朵芙蓉花装饰。其装饰图案新颖,在龙泉窑制品中较为少见。
新安海沉船出水元代龙泉窑青瓷奁式炉与南宋龙泉青瓷奁式炉的区别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元代龙泉青瓷奁式炉基本造型为浅腹壁,宽口,其口径已明显大于筒腹壁的高度,由深腹向浅腹盘形的元明龙泉窑青瓷盘式香炉的方向发展。
其二,元代龙泉青瓷奁式炉的装饰采用刻划或印花、堆贴的工艺,常见的纹样有八卦纹、牡丹纹、牡丹缠枝纹等。
其三,炉腹壁底均设有三足,样式有兽足、如意云纹足;同时炉底承宋制亦设有圈足,一般不施釉,露胎,圈足落地,悬足悬空为饰。
其四,元代龙泉奁式炉之釉质可分为两类,一为粉青,釉质接近南宋,乳浊失透,玉质感较强,另为青黄釉,釉质透明青亮,玻璃质感强。
(四)元代新安海沉船出水龙泉青瓷三足鼓钉炉与南宋龙泉青瓷鼓钉炉比较研究,鼓钉炉为宋元时期龙泉青瓷香炉常见的样式之一。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鼓钉炉(注10)。
图24,南宋青釉菊花鼓钉三足炉,浙江省博物馆藏。其造型特征为:敞口,上下口径一致,腹中略鼓,口沿与底沿以菊花形鼓钉为饰,底承三兽蹄形足,施青釉,釉质青亮,开纹片。
新安海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青瓷三足炉,即是在传承南宋龙泉窑青瓷鼓钉炉的基本形制造型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款式。本次展览中,新安海沉船出水的三足炉有两种形式:一为鼓钉辅首衔环三足炉,二为鼓钉三足炉。将此两款元代龙泉青瓷鼓钉三足炉与南宋鼓钉炉相比较主要有以下特征:
其一,元代龙泉窑鼓钉三足乳已完全改变了南宋时期筒形深腹的基本造型,而成为敞口扁鼓圆腹的浅盘形状。
其二,由南宋时期龙泉窑鼓钉炉之直口,变为元代龙泉青瓷鼓钉炉之平沿内折的样式。
其三,由南宋时期的底部一括釉,变作圈足。
其四,在装饰风格上,仍沿南宋制度,但在口沿与炉腹底部上下各设一匝宽弦并于其上堆贴一排六瓣梅花形鼓钉为饰。
其五,南宋时期龙泉窑鼓钉炉之三足为形兽首形制,而元代龙泉青瓷三足则成为元明时期常见的云头纹如意“山字形”兽头足。
注释:
(1)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馆长赵现钟《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海沉船出水文物精华》序二,浙江省博物馆沈琼华主编,201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
(2)韩国国立济州博物馆金英美《新安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刊201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浙江博物馆编《大元帆影》,P28页。
(3)(4)(5)(6)(7)(8)(9)(10)
资料来源均采自朱伯谦主编《龙泉窑青瓷》,1998年台北艺术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