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个性化声乐演唱技巧探究
张思梦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声乐是最为古老也是颇受人们喜爱的音乐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我国,声乐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声乐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正是由于声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大众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个性化声乐演唱的技巧。
声乐演唱;个性化;技巧
在我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民族声乐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和地域风格,并且具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是中国人民历来所喜爱的音乐性质。随着声乐的不断发展,其中的个性化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人们所热烈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个性化声乐演唱的技巧,以更好地展现声乐的独特演唱魅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歌唱者来讲,当拿到一个新的声乐作品时,首先要进行必要的识谱工作,然后再理解歌词和分析声乐调式。显而易见,识谱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性环节。由于我国的声乐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民族风格,所以其韵律变化比较丰富。其次,歌者需要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的共鸣,并将自己融入作品,然后再发挥自我的优势,展现自身的个性演唱魅力。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了解声乐作品的地域及民族风格。受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民族特点,而且民族语言的沟通障碍,也是造成声乐作品艺术个性化的因素之一。例如,藏族的山歌和牧歌在进行演唱时,必须要保证自身充足的气力。在演唱《青藏高原》、《天路》等作品时,歌唱者就要注意歌唱时较前的位置,并要注意混声的使用,这样藏族所特有的声乐个性就被表现出来了。第二,分析作品体裁。声乐具有戏曲、说唱艺术、民歌等等形式,而民歌又分为山歌、号子、小调等几种类型。例如,《小白菜》这首民歌,是根据河北民歌进行改编的,歌曲描述了一个失去亲娘,而后被后娘虐待的弱小女孩。歌曲中主要使用了逐级下行的旋律,旨在渲染一种哀叹哭腔的音调和语气,以表达小女孩真实生活的悲惨。虽然这是一首民歌,但是其中又融入了民间小曲的风格。要想真正将这部作品完美地演唱出来,除了需要整体把握作品的体裁形式之外,还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第三,明确歌曲的音调。歌曲的音调实际上就是在完美阐述作品情感的要求下,进行曲调的有效起伏,这种起伏通常是以高低音的组合并集合特定的节奏实现的。一般来讲,声乐作品分为歌颂、劳动号子、战斗性音调等等。歌颂的代表作品是《背景颂歌》,主要描绘了宽广、奔放而有力的意境,具有非常强的抒情性。而《龙舟竞渡》则属于劳动号子,歌唱者在演唱时要将劳动人民的热情和朴实表现出来,抒发对生活的真挚热爱之情。一般来讲,在进行不同形象的塑造或者表达不同的主题时,声乐作品会使用不同形式的音调,这也是表现声乐作品个性化的重要方法。第四,把握创作者的意图。每一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初期,都是对当时自己情绪或者情感的表达。也就是说,声乐作品的情感可能是欢快、悲伤、悼念亦或者叙述性等复杂的情感。例如,《一湾湾流水》是一首抒情的甘肃民歌,主要表达了牧羊小伙子对阿妹的四年之情,虽然作品本身是山歌曲调,但是作者在填词之后,又将其变成了大众情调,带有作者明显的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掌握个性化的声乐演唱,就需要掌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演唱是通过想象和联想的相互结合而实现的。更为形象和具体地来说,演唱者要依托自身的演唱技巧来具体表达作品中的特殊情感。而要真正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演唱者就需要完成与作品创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歌词理解和识谱能力之外,演唱者还应当将自己置入歌词所描绘的环境之中。只有做到这些,歌者才能自主发挥自身的演唱个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具备艺术想象能力。作品和演唱中的艺术想象,是一种形式较为特殊,能够将听众带入超现实环境,从而增强歌者情感的思维方式。要想在声乐作品中表现自身的个性。歌者首先需要让自己进入想象的空间。然后再将想象中的情感和画面以各个感官表现进行具体的描述。这是发挥声乐演唱个性的基础环节。第二,融入自我创造。能否完成对声乐作品的自我加工和创造是检验一个歌者演唱好坏的评判标准。因此,歌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应当进行一定的自我加工。但是这种艺术加工不能扭曲原有作品的情感,其创作尺度也应当具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在演唱《看秧歌》、《丢戒指》等作品时,歌者除了要突出东北民歌特有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应当加入科学的发声和独特的颤音,以将其推向新的艺术高度。
随着人们音乐生活的不断发展,个性化已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一个音乐鉴赏方向。为了满足大众这一音乐需求,更是为了保持音乐的持续发展,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就应当体现其独特的个性魅力。
[1]陈慧.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研究[J].才智,2013,(30):34-35.
[2]史一峰.民族声乐演唱的个性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中学社会科学版),2011,(3):77-78.
[3]李王婷.谈声乐演唱中的个性表现[J].剧作家,2013,(1):80-81.
J617.13
A
1007-0125(2015)05-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