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芳?曹昂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针对洛阳市三所高校2013学年入学的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行了大量的调研,对大学入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洛阳市;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经费资助
1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主要存在问题
1.1 失落和自卑心理
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产生了情绪低落的消极心态——失落心理。在与别人进行比较时,如果发现自己的成绩、能力、外貌、气质、家庭经济状况、所处环境等方面不如别人,就会产生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1.2 孤独和焦虑心理
大学新生初入大学,离开亲人和过去的朋友,而又没有结识新的的知心朋友,继而产生感觉自己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一孤独心理。孤独和压力双重折磨很快使其产生了不安和焦虑。
1.3 逆反和不稳定心理
大学新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即将成熟的阶段,有自己对事物的评价标准,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但又不成熟。表现在处理问题上缺乏稳定性,有时过于主观和草率;茫然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或在组织和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常常表现出不服从、不配合甚至逆而行之的举动。
2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标准
2.1 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大学新生离开了亲人、朋友,人际交往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正在经历一个生活、学习环境的变迁。这些变迁重点突出在“变化”和“不同”上。因而大学新生步入大学的第一条健康标准就是能否适应这些“变化”和“不同”,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2 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目标定位
新生在初步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后,一定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尽快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今后的努力目标和准确定位。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与要求;同样也不会过分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
2.3 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生因为进入大学而离开过去的朋友,一定会产生孤独感,主观上有交际的需要。在一个群体中生活,不能离开所有人的帮助,客观上必须和一部分人进行接触。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为其提供了交际的空间与可能。基于以上原因,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新生一定会积极地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往,营造自己和谐的入际关系。
2.4 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
大学新生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应当体现在对大学学习、生活制度良好地遵守;不违反校规校纪,不破坏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不影响他入。情绪控制稳定,能以平常心看待胜败荣辱,即使情绪激动也能合理宣泄。不随波逐流,要有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培养自我坚韧的品格,对既定目标绝不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
3 洛阳市大学生新生心理适应现状调查
本次测量对象全部为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2013级新生。测量对象的专业包括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类专业。
表1 洛阳市2013级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概况
调查对象 人数 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数 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数的比例
2013级新生 288 39 13.54%
结论:从表1中可以看出,洛阳市2013级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比例约为13.54%。这一比例处于国内多所高校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在高校中,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情况是存在的,而且适应不良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
3.1 不同专业学生心理适应分项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
3.2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适应分项调查结果分析
男生和女生在人际适应、职业选择和生活自理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人际适应和职业选择两个方面男生要优于女生;而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女生的适应性要明显好于男生。
3.3 不同生源地学生心理适应分项调查结果分析
城市新生和农村新生在这几个维度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农村学生要明显好于城市新生,但在其他几个方面均明显落后于城市新生。
4 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管理策略
4.1 放宽专业的条件,让学生“选我所爱”
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或者盲目选择了专业,或者被专业服从,调剂到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学校应该积极放宽转专业的条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等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4.2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爱我所选”
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喜欢所学的专业。然而,由于不太清楚专业的特点,对于专业学习感觉迷茫和困惑。浙江大学采取的“新生研讨课”很值得借鉴。新生研讨课一般由所学专业的资深的教授或副教授,以课程的方式,带领新生一同探求所学专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这项措施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全方位、所角度、立体式的了解,从而深深热爱所学的专业。
4.3 开设生活技能类的素质拓展培训课程
针对男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这一点,学校可以依托团委的力量,在新生入学后,开设生活技能类的素质拓展培训课程。也可以通过学生会开展一系列的与生活技能相关的竞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提高了新生尤其是男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莉,于生凯,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07)
[2]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01)
[3]谷力群,郭志峰.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