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效性的研究

2015-06-10 03:02滕林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点南宁市课间

滕林

【关键词】阳光体育 大课间活动

实效性 南宁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11-02

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与体育课程共同构成学校体育的主体。教师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配合展开,有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受师资、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陷入了“有方案,无实施”的尴尬境地,或者内容上仅限于学生跑步、做操等,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教学缺少丰富的体育活动项目,或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组织开展活动,教学过程没有规章制度的制约,没有发挥教师的评比激励作用,这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效率低下,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良性发展。为此,笔者对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深挖典型、搭建帮扶平台,以期优化资源,探索合理的大课间活动模式,推进城区各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均衡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的部分市区小学、市郊小学,各乡镇中心小学及各乡镇小学直属的教学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借助互联网中有关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分析材料;查阅大课间活动内容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其他市、县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策略。

2.问卷调查法:结合笔者参与的市级B类课题《以开展大课间活动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针对学生对本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反馈情况,分别抽样调查南宁市逸夫小学、南宁市桂雅路小学、南宁市越秀路小学、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中心小学、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中心小学的3~6年级学生,共1000人,设计了问答式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972份,回收率为97.2%,有效问卷964份,有效率为96.4%。

3.实地访谈法:抽选部分典型学校进行实地观摩访谈,制定访谈提纲,组织本课题组成员、部分体育教师以及分管领导、专家座谈,了解他们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想法,做好书面记录,并进行梳理分析。

4.数据统计分析法:将所收集的问卷数据输入表格统计汇总、分析比较,计算出各项统计内容比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南宁市青秀区部分学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如下。

表1中数据显示,有71.47%的学生表示喜欢参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但多数是市区内的学校学生。而农村学校学生的喜爱程度普遍较低,如在对乡镇教学点学生的调查中,186份问卷中回答“不喜欢”的就有103人次,超过半数。笔者在与学生访谈中得知,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市区学校多年的传统,而且形式不断变化,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度极高,而部分农村学校学生却认为大课间活动非常无趣。

表2 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时间情况(N=964)

从表2可以看出,市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足够的时间保障,乡镇中心小学及乡镇教学点开设时间不足,甚至不开设大课间活动时间。笔者在与部分学生交谈中发现,有的学校仅有15分钟时间开展大课间活动,活动内容单一,或是让学生做一遍广播体操,或是让学生在操场、楼道自由活动。这属于无组织状态下进行的大课间活动。

表3 影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因素(N=964)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校大课间活动内容喜厌程度不一,但多数学生对枯燥单一的活动形式表示消极参与。有60.27%的学生认为,影响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容不够丰富,其次是活动项目不受学生喜欢,练习的手段和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新鲜感。这表明体育教师在课后有必要适时创新练习的手段、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增强活动、游戏的新鲜感,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根据访谈可知,场地、器材不足也是大课间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因之一。

表4 你最喜欢的一项大课间活动(N=964)

表4调查数据显示,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笔者在学生的言谈中得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球类活动、田径类活动等也受到学生的欢迎,活动以竞赛的方式呈现更能提高其趣味性。另外,男女生喜欢的游戏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女生对操类或舞蹈的选择占大部分,而男生偏向于球类和田径类活动。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技术技能动作转化成以游戏比赛的形式,使教学达到在“做中学”“玩中学”的效果,从而真正让学生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获得锻炼。

表5 家长对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及支持情况(N=964)

根据表5数据可知,家长们对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关注度,由于地域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作比较,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于城市学生略好。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虽然农村学生对体育项目认识较浅,但对一些民间游戏活动却十分熟悉,而乡镇学校及乡镇教学点并没有将这些游戏设置到课外体育活动或大课间活动中来。

三、结论与建议

南宁市青秀区内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但是开展情况却不均衡,乡镇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程度明显低于市区学校,乡镇教学点的活动开展情况犹为严峻。市区大部分学校都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开展大课间活动,但仍有一些学校不注重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有的学校虽然提出了完善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如详细的领导小组与教师分工安排、各活动环节内容安排及场地器材安排等,但从活动现场开展的情况可以观察到,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机械地参与锻炼,处于被动状态下做练习,活动氛围沉闷。市区学校与乡镇学校差别较大,市区学校基本按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而乡镇学校,特别是乡镇教学点重视不够,一些学校仍然将大课间活动与传统的课间操活动混为一谈,或是在练习广播操后让全校统一做一项游戏,或是让学生跑步等,活动缺少趣味性。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消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对此,学校领导首先要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管领导负责督促实施,体育教研组筹划、落实活动开展,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学校要确保开展活动的经费。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地设计切实提高学生锻炼能力和运动技能的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烘托氛围,形成本校教学特色,让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再次,部分受场地、器材、人员不足等条件限制的学校,可选择易操作、普及面广的运动项目,如跳短绳、踢毽子、投沙包、跳皮筋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步形成校本特色。最后,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不能单靠教师的理论、技术指导,学校还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如场地、器材、开展方式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器材不足的学校,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制简单、实用的器材,如毽子、沙包、小皮筋、保龄球等,这样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乡镇学校或乡镇教学点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自制器材,将民间游戏内容引进大课间活动,有效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通过帮扶活动、校际交流,让示范学校发挥最大化的辐射作用,实现本片区学校共享资源、均衡发展。

总之,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性游戏项目,不断完善预设的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学校应树立典型,着力按照预案设计进行探索推进,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程序,规范活动形式,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真正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实现均衡推进区域性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教学点南宁市课间
Sam’s Family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关 公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