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亚云
摘 要:《诗经》中的弃妇诗,刻画了一批善良、勤劳、温顺、软弱的悲剧女性形象,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男性喜新厌旧的本性暴露。
关键词:《诗经》;弃妇;形象;原因
《诗经》中有许多女性被抛弃后抒发愤懑的诗篇,也就是所谓的弃妇诗。综合诸家观点,可以被确证为弃妇诗的是《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这5篇,概括起来,弃妇诗是指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本文将根据以上五首诗对弃妇作分析,但由于《小雅·白华》诉说的是贵族妇女被弃的怨愤之情,不具普遍意义,不被作为参考。
一、弃妇形象分析
古代女性结婚之后,第一要务便是持家,她们必须以一己之力承担许多繁重的家务劳动,洗衣、做饭、打扫、饲养家禽等,这是她们一生都难以逃脱的宿命。《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和《卫风·氓》“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描写,都是对弃妇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形象的刻画。
她们温顺多情,《卫风·氓》就刻画了一位温柔善良的多情少女形象。在面对有情郎因无良媒而婚期愆期情绪低落的时候,少女安慰情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足见她的温顺善良。同时,这位少女也是可爱多情的,将“喜怒形于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她们对爱情忠贞不渝,对旧情恋恋不舍。《邶风·谷风》和《卫风·氓》中都有夫妻俩曾经交好时,相守一生的约定。只是誓言还在,誓言中的男女双方却已分道扬镳,昔日的有情郎早已把以前的美好抛之脑后,独留伊人憔悴,空守誓言,不能自已。不能说这些男子无情,只是他们无法像他们的结发那样将爱情进行到底,对爱情坚贞不移。
她们软弱,认命。《王风·中谷有蓷》三章中每一章除首句以外,剩下的都是弃妇的无力泣诉。女子的哭诉是让人心痛的,虽然她知道自己遇人之不淑,但是她并没有去反抗,只是无力地啜泣、慨叹。《郑风·遵大路》中的女子也是如此,苦苦哀求对方不要抛弃自己,不要和自己分离。这样的女子无疑是软弱的,对一心想抛弃自己的负心汉,哭诉、哀求只是白费力气、于事无补。
总之,弃妇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是鲜明的,她们有着共同的性格特点,勤劳、善良、温柔、忠贞、软弱,使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弃妇们的悲惨命运。
二、弃妇被弃原因分析
在《诗经》时代,这些善良忠贞可谓是贤妻良母的女性被无情抛弃,是什么造就了她们悲惨的命运?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女性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大约成于春秋时期中叶。在这个时期,生产力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等主要领域被采用或逐渐被推广。这使得男性社会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大,而女性却被禁锢在了家庭的狭小范围内,只能“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游之泳之”,终日忙忙碌碌,从事家务劳动,而居于附属地位。女性下降的社会地位,也就决定了她们是可以随意就被抛弃的。在《诗经》的时代里,女性像物品一样,只是男性的附属品,需要依靠男性生存,男性是她们的救命稻草。被男性抛弃,离开男性,无疑就像在走向死亡,所以她们不得不苦苦哀求。那些认清现实,不再对丈夫抱有希望的女性的呼喊,也只是她们绝望的自我勉励。
(二)男性的背信弃义是女性被弃的直接原因
在这些弃妇诗中,尤其是在《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当中,它们都有共同的叙述点:婚前家庭的生活状况都处于贫穷状态;婚后,经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妻子的辛苦操持,才使得日子慢慢地好了起来。但是正是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使丈夫遗弃她们。这种现象在现代生活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很多夫妻能够共苦却不能同甘,贫贱的时候,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心无旁骛,一心想要改变当前的生活状况。一旦富裕,物质条件的富足,让许多夫妻尤其是夫妻双方当中的男性,无法躲避现代生活中美色、金钱、权利等糖衣炮弹的袭击,成为生活的沉沦者,沉浸在享乐中,忘却自己的糟糠。在《诗经》时代,生活中的诱惑远不及当下,但人性的弱点却始终存在。生活条件的改善,给予男性抛妻另娶的资本,女性却只能作为他们享乐的牺牲品,接受现实,承受痛苦。
以上两个原因,是《诗经》时代妇女遭弃的基本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囿于能力有限,未能加以深入分析。
三、结语
《诗经》中的弃妇诗,为我们塑造了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女性形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女性悲惨的生活面貌。当时女性的这种悲惨生活境遇,既是时代造就的悲剧,也是人性弱点的展示,对整个中国文学史中的女性文学作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朱熹注,赵长征点校.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
[3]高惠娟.《詩经》弃妇诗中的叙述盲点[J].殷都学刊,2006.
[4]马进宝.试论《诗经》中弃妇诗产生的原因[J].文学教育,2013(1).
[5]胡钧洋.《诗经》中弃妇现象的原因探究[J].才智,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