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华 王滨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性休克等病症[1]。患者感染该疾病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但是,当感染或者创伤超过免疫系统所能控制的界限,系统被过度的激活,人体内会出现大量的炎症介质,从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严重脓毒症促使炎症反应失控,最终导致患者的多个器官或系统持续性遭受损伤,也就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目前普遍认为,氧化应激反应是MODS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2-3]。如何调节控制患者的免疫系统与控制氧化应激反应的治疗,成为治疗脓毒症的关键。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s) 是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重要部分,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给患者补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给脓毒症患者带来的影响,主要通过观察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进监测[4-5]。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脓毒症患者60例,APACHE Ⅲ评分12~30分。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37±10.50)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47±9.99)岁。已排除不适合进行该项研究的患者。如:(1)患者肝、肾功能不全;(2)患者患有出血性疾病;(3)患者有心肌梗死、卒中病史;(4)有条件实施全肠内营养的患者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已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统一接受等热量、等氮多种营养合一的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本次研究持续7 d。观察组脂肪补充由20%中长链脂肪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剂量:0.2 g/(kg·d),调ω-3/ω-6比值至1∶4~6],对照组则用以20%中长链脂肪乳制剂补充。
1.3 观察指标 (1)APACHE Ⅲ评分及SIRS评分。(2)CRP、T淋 巴 细 胞 亚 群(CD3+、CD4+、CD8+、CD4+/CD8+)。(3)氧化应激指标: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OP、血清谷胱甘肽GSH、血清MDA。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这3项指标明显向正常水平发展,且观察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Ⅲ评分、SIRS评分及CRP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APACHE Ⅲ评分、SIRS评分、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这3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患者体内血清MDA、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OP的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GSH水平在对照组无改善,而观察组明显上升(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Ⅲ评分、SIRS评分及CRP水平的比较(x-±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x-±s) μmol/L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前体。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产物是“3”系列前列腺素、“5”系列白三烯等抗炎介质,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产物是“2”系列前列腺素、“4”系列白三烯等促炎介质。但是,在传统的营养支持治疗中所使用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ω-6多不饱和脂肪酸[6-7]。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通过竞争方式来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使得代谢产物产生改变,减轻机体炎症,从而避免了免疫系统受到持续的损害。适当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使用,用以维持与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有利于调节抗炎和促炎介质的平衡,缓解体内过激的炎症反应,对脏器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8-10]。
CRP作为一种观测炎症反应程度的标志物,在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在适当的使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后,CRP的水平对比对照组的效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为期7 d的治疗结束后,下降到了(30.63±11.31)mg/L的水平。说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严重感染的患者体内会出现大量的免疫细胞凋亡,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大量的免疫细胞的凋亡将会对后天性免疫系统造成直接的伤害。表1可以看到,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上升,以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凋亡为主,其结果是直接损害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而先天免疫系统的功能亦可受到影响。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P<0.05)。研究发现TNF-α、IL-2水平的降低,或者升高CD3+、CD4+、CD4+/CD8+的水平,能够改善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症,说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帮助患者调节免疫系统,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紊乱[11-12]。
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物主要包括自由基损伤蛋白质所形成的硝基酪氨酸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损伤DNA形成的8-轻基脱氧鸟营酸,本次研究通过检测MDA的水平间接反映机体所受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自由基损伤蛋白质所形成的硝基酪氨酸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损伤DNA形成的8-轻基脱氧鸟营酸,都是氧化应激的重要标志物。本次研究通过检测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OP、血清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间接反映机体所受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
相关研究指出,脓毒症患者血清MDA水平和APACHEll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4[13]。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纠正抗氧化(以GSH为指标)与氧化(以LOP为指标)失衡,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地削弱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通过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维持机体内谷胱苷肽池的含量,后者的硫基既可与体内的自由基直接结合而使其灭活,又可在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 的作用下从H2O2处接受电子,发生自身氧化,从而中和氧自由基的毒性作用[14-15]。
综上所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效控制氧化应激反应的发生。
[1]王新颖,黎介寿.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基础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1):54-58.
[2] 郝江,张音,文家福,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其评分在严重多发伤伤情及预后中的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45-46.
[3] 孙羽飞,徐文举.烧伤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52-153.
[4] 宋维,欧阳艳红,刘元税,等.乌司他丁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的器官保护作用[J].海南医学,2011,22(23):78-80.
[5]王新颖.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14(3):177-182.
[6] 李雷雷,陆国平.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161-165.
[7] Ritter C,Andrades M E,Reinke A, et al.Treatment with N-acetylcysteine plus deferoxamine protects rats againstoxidative stress and improves survival in sepsis[J].Crit Care Med, 2004, 32(2):342-349.
[8]林洪远.脓毒症-挑战与对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6):325-327.
[9] 石军.脓毒症休克诊治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50-51.
[10]陈敏英,梁力建,管向东,等.脓毒症病人氧化应激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55-60.
[11] Wu F,Wilson J X, Tym L K.Ascorbate inhibits iNOS expression and preserves vasoconstrictor responsiveness in skeletal muscle of septicmice[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2003,285(1):50-56.
[12] 张俊涛,张向华,张小艳.胰炎合剂治疗脓毒症42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4):21-22.
[13] 吴远怡,何祥英.脓毒症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J].海南医学,2012,23(5):112-114.
[14] Chan E L,Murphy J T.Reactive oxygen speciesmediate endotoxininduced human dermal endothelial NF-kappaB activation[J].J Surg Res,2003, 111(1):120-126.
[15] 曾昆,易呈志,陈继革,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8):67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