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分析

2015-06-09 02:07魏成芳
科教导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高等院校

魏成芳

摘 要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出发,论证了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改造学员的主观世界和促进客观世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从教育要素入手,探寻其成功原因,认为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成功实践,得益于各教育要素有效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高等院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33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College Chinese Marxism

Education in Yan'an Period

WEI Chengfa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30)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theory,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results Yan'an period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xism education student's subjective world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bjective world made. Starting from the educational element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Yan'an period considered successful practice of Marxism education, thank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full.

Key words Yan'an Period; college; Chinese Marxism Education

一项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涉及到教育的评估理论。评估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通过科学的反馈,对教育的过程及各要素、效果及社会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科学的分析,以利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展开对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分析,有利于我们总结这一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经验,扬长避短,从而有选择性地借鉴与吸收,达到历史为现实服务,增强当下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的目的。

1 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显著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含着两方面的任务,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两个根本标准:一方面,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标准是看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否提高了,提高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达到教育外化的目的。这两方面的标准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但以后者——教育所达到的社会效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①

因此,按照以上标准,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的标准出发,延安时期各高等院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广大学员主观世界的改造角度来讲,不仅使广大学员懂得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在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洗礼后,他们转变了世界观,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曾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工作了五年的张惠生在回忆文章中写到:“我从一个爱国主义者,到认识共产主义是人类美好的未来,作为终身奋斗目标,从入党到有一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学习过程。几十年自己所以能遵循党的教导,做一点工作,延安学习有决定意义。”②从改造客观世界的角度来讲,广大学员积极地将其思想信念外化为行为,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巩固,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2 对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成功原因分析

(1)民族矛盾的上升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为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效进行提供了有利的历史机遇。回首中国近代史,无数的中国仁人志士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着,然而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改良、改革运动都没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富强,民主的道路。延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加剧,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种严峻形势使得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人民觉醒,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再次得到激发,反抗意识大大增强,极度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来带指引他们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这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外在的客观条件。

加之短时的国共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党在高等院校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相对的和平环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全违背了广大民众渴望和平、民主的意愿,毅然发动内战,激起了已经在政治上觉悟了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愤慨,为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效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事实依据。

(2)素质过硬的教育主体以身示范的积极践行是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实现理想效果的前提。延安时期各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专职教员,数量很少,但他们是从事教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有着丰厚的专业知识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强烈的革命激情,主要有艾思奇、邵式平、成仿吾、周纯全、何干之、何定华李凡夫、李培之、陈唯实、李唯一、贾克等。这些教员学者同学员共劳动、同生活,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形成了一种建立在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的革命理想基础上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部分是兼任教员,主要是中央领导干部和边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干部,他们既有丰富的革命工作经验,又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毛泽东为抗大的学员亲自讲授《矛盾论》、《实践论》,为陕公的学员讲授《中国宪政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周恩来讲过《大后方的抗日形势》和《平江惨案情况》;朱德讲过《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和《根据地经济》;张闻天讲过《新民主主义文化等》。这些领导干部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将实际经验上升到理论,使广大学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

同时,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广大党员群体,他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对广大群众学员来讲,他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化身,因此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以身作则的榜样效果。延安时期,共产党员在军队中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在保卫队、壮丁队、义勇军、游击队中成为有政治觉悟、坚决勇敢、刻苦耐劳、遵守纪律的楷模,并利用自己的地位以影响其它的战士,提高军队的质量。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更是全党的模范。

(3)教育对象内在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育实现理想效果的关键。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提高。正如列宁曾经说过:“不愿意明白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③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者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对象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

延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有志的中华儿女不断探索着救国图存之路。渴望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渴望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这是时代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最深切的向往。要担当起如此重任,实现心中向往,必须要有足够的主观能力。然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广大干部,知识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广大干部和有志之士陷入一种极度的“本领渴求”之中。革命的时代,需要有革命的理论,需要有掌握这种理论的高素质的干部。一面是救国图存的强烈愿望,一面是自身素质的不够,这种矛盾,强化了他们对科学理论的渴求,内在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内容,切实解决了广大学员心中困惑,使这一时期高等院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内容是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实现理想效果的基础。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的选择积极把握这一规律,针对理想信念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信念教育,针对时局开展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教育,针对困难开展艰苦奋斗精神、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针对抗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抗战必胜和革命必胜的革命信念教育,等等。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透彻性,及时地解决了学员的困惑。并且这些教育的内容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教育,而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教育,极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是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实现理想效果的关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富有针对性与吸引力,除了要有符合教育客体需求的内容之外,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方能使得内容与形式达到有机的统一,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不解决方法的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延安时期高等院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非常注重方式与方法,把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提出与践行了理论灌输、榜样示范、民主教育、自我教育、实践锻炼、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与方法。这些方式方法的选择符合教育规律,从而促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良好效果的实现。

(6)边区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风气与教育主体的一致性强化了延安时期高等院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一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好坏是社会成员认可该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判断标准。要使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使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地深入人心,就必须形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不是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社会、家庭的共同营造,一致努力。

延安时期,无论是教育、宣传,还是党员的各项实践活动,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气息。教育,时刻灌输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强调人们思想的解放,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舆论宣传、文艺创造也以此为准基调,对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与艺术形式的歌颂赞扬。同时,广大党员以身作则,以马克思主义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时刻以是否符合群众的利益,是否在为大众解决问题为工作立足点,在边区形成了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工作作风,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广大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化身,他们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自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民群众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形中强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可与接受心理,这就从社会的角度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学校、家庭多重教育主体达到了内在目标追求的一致性。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

② 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编.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325.

③ 列宁.列宁文稿(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479.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高等院校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