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产影视剧的发展

2015-06-09 08:28闫晓伟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节日传统文化服装

摘 要:作为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部分,中国影视剧数量众多,但留下来和走出去的却屈指可数。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乎”,国产影视剧若想在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彰显民族内容和审美价值,必须立足现实从自身找问题以谋求发展。

关键词:国产影视剧 服装 节日 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影视发展速度惊人,无论是在影视剧总年产集数还是在影视剧的类型种类上,其数量之众、增长之快都令世界目瞪口呆。然而,中国电视剧种类与年产量虽然“庞大”,综合而言却只能算是一个打了激素的胖小孩——高大肥胖,却不是健康强壮。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沦为海外影视剧的拥趸者,他们对“丰富的”国内影视剧态度冷淡,甚至形同陌路;另一方面,拥有庞杂数量的中国影视剧在国际上却没有与其数量相匹配的显赫地位,国产影视作品无法引起世界关注。相比较而言,日、韩、英、美影视剧在数量上虽然无法和中国相抗衡,但却都能够凭借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世界上独霸一方,赢得世界追捧。

一、中国元素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国外影视剧借鉴开发,中国元素丰富了国外影视剧的内容,同时这些融入中国元素的影视剧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与喜爱。中国元素在国际上的“小试牛刀”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价值,也让我们意识到其对国产影视剧融入的紧迫性。

阿拉伯人的头纱、英国人的苏格兰裙、韩国人的韩服、日本人的和服……不再拘泥于现代生活中素雅正式的西装革履,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一方面充盈荧屏,提高了影视画面的观赏性;同时也唤起了国内观众的民族认同感。不同民族根据生存环境以及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服饰,然而,在当今现代社会生活中,传统服饰严重缺席,这样一来,影视剧中传统服饰的再现必将增强本国观众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同时多彩炫目的民族传统服饰亦满足了其他民族乃至他国观众的猎奇心理。以服飾为契机,民族走向了世界,影视剧走出了国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服饰伴随着王朝的更迭以及民族的融合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而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瑰丽服饰对国产影视剧而言无异于丰富宝库:透过魏晋的飘逸、盛唐的雍容、明清的典雅,一个千年文明古国屹立于世界。

“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光棍节,世界上还有比中国洋节更多的地方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中国人的生活,诸如“春节”等传统节日渐渐为人们所“遗忘”:过年气氛越来越淡,清明祭祖越来越少,端午粽子更是草草了事。中国人似乎更喜欢“洋节”,更多的是情人节的表白、平安夜的狂欢、圣诞节的购物……国内影视剧作品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现实生活的“翻版”,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可有可无,影视剧中的传统节日亦是渐行渐远,国产影视剧中对传统节日的坚守此时此刻似乎有了使命意味。日本与韩国深受西方文化熏陶,难能可贵的是,多少年来他们仍能够在影视剧中留有民族传统的节日以及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敬老日、樱花节、秋夕、端午祭……而影视剧中对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的保留是日韩影视剧醒目的民族标志,也正是这些浓郁的民族味道使得日韩影视剧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所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世界的好奇,其民族对传统的坚守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作为具有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我们能通过影视剧向世界展现的还有更多!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既包括国外有趣的东西,更是指极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诸如服饰、节庆以及音乐之类的符号,而这些精致的民族元素也必将为国产影视剧增色不少。

二、传统文化

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超能陆战队》是美国迪士尼的又一力作:制作精良,主题深刻,既有超级英雄的拯救,又有亲情友情的人性关怀。在影片中,迪士尼公司也融合了很多东方元素:方块字、木塔、鲤鱼旗……但是尽管东方元素再多、日式画风再明显,这部动画电影仍是美国自由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正如俄国诗人普希金所说,“真正的民族性格并不在于描写俄罗斯农夫的衣衫,而在于表现人民的精神”。当下国产影视剧虽然类型丰富、总量繁多,看似中西元素融会,但实质却形成了“马拉火车”式的奇观。很多国产影视剧作品中,不但自我放逐了民族道德价值观,而且将男女的情爱与个人情绪无限放大——“无病呻吟”“无事生非”“无头无脑”。最终国产影视剧沦为没有现实意义、没有民族特色,甚至出现形式掩盖内容的依赖“西方太阳反射着光芒”的假洋鬼子式的文化泡沫与欲望消费。

艺术源于生活,也必将折射生活。影视剧作为人们看历史、看人生的重要窗口,也一定应该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不是对生活的完全还原,而应该是给观众一种真实感、亲近感以及“本自同根生”的共鸣感。影视剧的真实即要求影视剧反映出的是本民族的生存状态以及道德价值观。生存状态的完成需要借助故事的整体建构,要求故事同现实对话,甚至是对现实的追问;道德价值观则需要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在应对问题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得以表现。对待一件事,同一民族内,人与人的解决方式或有不同,但其民族价值准则相同,其评判问题与对待事物的出发点相同。

千百年来,中国以兼收并蓄的胸怀容纳着五湖四海的文化,并在两千多年的民族融合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这种思想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代代传承,最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中国哲学核心在于“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在它的影响下,“和”成为了中国人的民族特色——家和万事兴、地利人和、和气生财,与人和、与己和。“和”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既是忍辱负重,亦是和而不同。正因为“和”思想,中国古典戏剧多追求“大团圆”结局——被冤之人可以平反昭雪,别离之人可以化蝶双飞,被骗之人可以巧脱险境,伴随着“和”的思想主旨,形形色色的戏剧故事最终在“善”的引导下走向中国戏剧“物我一体”的美学理想。作为深受戏剧影响的国产影视剧,“和”与“善”仍然应该是体现民族“根”之所在。不同于中国的“天人合一”,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之上的,是此岸与彼岸徘徊与求索,所以西方人喜欢思辨,追求科学,以“真”为衡量标准。希腊戏剧崇尚悲剧,认为悲剧才是艺术。在戏剧中西方人探究生活,“他们对人生痛苦与邪恶有一种敏锐的认识,他们清楚地感知到自己仍无法自由掌握历史与社会,于是他们正视死亡、焦虑、罪行和绝望”(尼采)。作为戏剧的“接班人”,西方影视剧同样继承了希腊戏剧的思想根源。《罗密欧与茱丽叶》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东西哲学思想根源相异的戏剧作品最好的诠释。这两对东西方的苦命鸳鸯因为家庭原因最终都未能走到一起,西方的《罗密欧与茱丽叶》选择“一悲到底的决绝”,故事以双双殉情结束。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男女主人公都为感情双双死去,但是追求“和”与“善”的中国人却为故事添加了希望之色——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变成了天地间幸福的一对。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述,我们感慨西方式的悲惨,也为东方式的“成全”而泪流满面。

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每部好莱坞大片一出,无论其中有多少外国元素,但所有人都能够清楚地分辨——这就是“Made in America”,影视剧民族制造的背后正是创作者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思考与坚守。无论是中国人“和与善”的感性,还是西方人“悲与辨”的理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坏标准,它们都是本民族千百年总结探索出的生存之道和民族智慧。不同的价值观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而国产影视剧若想在国际上“独树一帜”需要展现的恰恰是异于西方视角的“独特世界”,而支撑我们世界的则是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与伦理道德。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东西文化的融合是历史趋势,我们应该学习、接纳西方文化,但国产影视剧在融进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却不能邯郸学步、亦步亦趋,我们不可一味“崇洋媚外”,不可盲目奉行“拿来主义”。国产影视剧应该保持民族独有特色,创作者应该将更多的视线放在自己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上,立足现实,让国产影视剧对话现实的同时,通过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解决“戏中人”问题,唤醒国人渐已尘封的传统记忆。有传统文化融入的国产影视剧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中国侵蚀的同时,也必将带领国产影视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终带给世界不一样的思考。

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说,“已经没有新鲜的故事,但是还有新鲜的嘴唇”。“新鲜的嘴唇”不应该仅仅是讲述的方式,更多的应该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东方传统文化思想下对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世界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5] 吴素玲.电视剧艺术类型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作 者:闫晓伟,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节日传统文化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