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永恒

2015-06-09 23:33杨晓宇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狄更斯

摘 要:狄更斯和雨果是人道主义文学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本文以二者作品《雾都孤儿》和《悲惨世界》为依据,通过对狄更斯和雨果人生经历、作品反映人道主义思想核心及本质体现的比较,分析二者人道主义的共同点与差异所在。

关键词:狄更斯《雾都孤儿》 雨果《悲惨世界》 人道主义 比较

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与封建王朝对抗激烈的时代,资产阶级为唤醒人们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社会,人道主义就成了他们手中反抗的武器。而人道主义思想同样也体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狄更斯和雨果,作为当时英国与法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样也作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宣扬与贯彻者,在他们的作品《雾都孤儿》和《悲惨世界》中很大程度地反映出人道主义思想。本文以《雾都孤儿》和《悲惨世界》为依据,探究狄更斯和雨果希望通过人道主义思想构建理想社会的设想,比较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上的不同之处。

人道主义是“一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潮,它的核心是关注人、关爱人,宣扬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狄更斯和雨果虽然宣扬的都是人道主义,但二者由于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的不同,在对人道主义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

一、人生经历对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影响的比较

狄更斯和雨果有着迥异的人生经历,这也是导致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上有不同之处的源头。

查尔斯·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英国的朴次茅斯市郊,这个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发展势头迅猛的年代,幼年时,狄更斯的父亲因欠下了巨额债务却无力偿还而被囚于监狱。当时正在读书的狄更斯因此被迫辍学,全家人没有生活来源,只能沦落到监狱。父亲的这一事件给狄更斯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为了极力摆脱这样的人生,他不得不自谋生路。11岁的狄更斯选择只身来到远方亲戚拉莫特的作坊当学徒,在这里,狄更斯受尽生活的磨难,体验了他这个年纪本不该接触的生活。这段屈辱的日子,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也使他萌生了人道主义思想最早的念头。

童年的痛苦回忆是狄更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由于亲身经历过苦难,他才会对这种社会最底层的人的生活感同身受,才会心生慈悲与怜悯,才会将这一思想上升到人道主义的高度,并将这种思想作为自己一直都坚持的原则。正是他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才使得他的作品时时反映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成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不朽的代表作。

而雨果的幼时身世与狄更斯相比可以说是平顺得多。1802年,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这样的背景使得雨果不会像狄更斯那样在童年时亲身经历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因此在雨果的作品中,在反映社会小人物生活图景的真实性方面比起狄更斯就稍显不足。雨果的父亲参加过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信仰共和主义,然而雨果的母亲却是波旁王朝的忠实拥护者。父母政治观上的敌对导致二人产生矛盾,长期分居。年幼的雨果跟随母亲生活,因此接触到的都是保守党人的思想,这对他早期的作品影响很大。雨果早期的作品尤其是最初的诗歌,内容都是保皇主义和宗教。社会的现实与雨果自身的经历和判断让他慢慢改变着自己的政治观。后来,雨果发表了著名的《〈克伦威尔〉序言》,在那里面雨果指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形式,历史上没有永恒不变的艺术,因此盲目模仿古代是非常荒谬的”。他坚决主张,“新时代的艺术必须抛弃古典主义的梗桔”。那时候雨果的思想就在转化,直到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才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反革命政变。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在随后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期间,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其《悲惨世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完成的。

故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来源于他儿时遭受的苦难和对下层小人物的同情;雨果的人道主义来源于对国家时局动荡而牵扯到的人民流离的悲悯。一个细腻真实,一个视角长远。

二、人道主义思想核心的比较

狄更斯追求自由平等,在他的作品中不但关注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苦难命运,而且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大胆猛烈的抨击。他认为这是造成下层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在《雾都孤儿》中,奥利弗是一个贫苦的孤儿,每天受到欺凌压迫,不能追求自己生存的权利,就连在连日饥饿的驱使下向盛粥的先生“多要一点”也被“穿白袍的先生”扣上了“这小东西将来必定会被送上绞刑架”的罪恶帽子。贫苦的人们生不如死,而有钱人却过着空虚糜烂的生活,在奥利弗空着肚子走了几天的路,饿得“连开口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富人家还在让夏洛蒂用碎肉喂狗,读起这段心酸的文字,真有一种杜甫当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其次,他反对功利主义,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关怀与友爱,而不能事事以利益为参考。以费金为首的盗窃团伙,正是将利益放在首位而不顾伦理人性的亡命之徒。他们抢劫偷窃,诬陷利用奥利弗,他们的眼中没有了人性与善良。当奥利弗中枪受伤后,因为怕他成为拖累而狠心将他丢弃在农田水沟中,在是否回去找他的问题上各自以冠冕堂皇的说辞以撇清关系,推脱责任,这些人便是功利主义的化身,也正是狄更斯所要反对的。

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核心则是仁爱与救赎。冉阿让在受到米里哀教主仁爱的感化之后,诚心向善,重新开始他的人生,他替芳汀抚养珂赛特,救助穷人,乃至后来成为市长,他想要通过自己现在的善行来为过去自己犯下的罪恶赎罪,他想要用自己的仁爱与救赎来唤起更多的人的善与爱。

因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是超越了金钱、权力和阶级地位的人道主义,是以人、人性为核心,以怎样解决社会问题,带给下层人民生活质的改变为目的的人道主义;雨果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仁爱精神,抒发的也是一种平等的思想。這种仁爱可以感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化冰凉冷漠的人心,打破宗教、阶级对人们的压迫剥削。

三、人道主義的本质体现上的比较

狄更斯的人生经历是十分坎坷曲折的,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的要求,就是希望社会的每个利益方都能退让一步。统治者对人民的严苛少一些,压迫少一些;人民互相之间猜疑少一些,索取少一些,而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以德报怨,才能构建理想中的社会。《雾都孤儿》中,奥利弗误入贼窝,虽环境险恶,费金与“贝茨小老板”也一直对奥利弗进行恐吓威胁和逼迫,可奥利弗始终坚持着自己善良的本性,不同流合污。即便是被作为盗窃的“工具”,在被从小窗子放入房间内时,善良的奥利弗仍然想着要在走过转角时大叫向主人报警;在被费金等人骗去偷手帕时,他吓得不会说话。这样善良的人,上天也不忍对他一直残忍,最终奥利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与奥利弗一直陪伴的南希,这个善良的姑娘,虽然一直身处“贼窝”,可她却不改自己善良的本心,不失自己的良知,最后虽然南希失去了生命,但她的死唤起了社会更大的正义力量,这也是对她善良的一种回报。从奥利弗和南希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狄更斯想要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那就是人性中的善与爱。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反映的人道主义带有强烈的批判性,批判暴力的法律惩治。《悲惨世界》中,沙威虽然是法律的化身,但他对冉阿让的多年追查换来的不是社会的安定和谐,也不是被捕之人的反省忏悔,而是造就更大的恶的后果。冉阿让迫不得已偷取面包被判重刑期满释放后,他因为法律的不公是以敌对的态度面向社会的,但是米里哀主教主张用爱来感化人心,而不是以暴制暴,这才是雨果想要表达的思想。冉阿让与芳汀所代表的是下层人民,冉阿让被生活逼迫,本想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却无奈没有出力之处,他只是不想让姐姐的孩子饿死,其实本心并不想要为恶。芳汀也是如此,她本善良纯洁,却因不公平的社会和罪恶的法制,在她变卖一切甚至出卖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却仍然被这个黑暗的社会逼得无处容身。他们以及千千万万的下层人民都没有错,雨果认为有错的是这个社会暴力的法律惩治。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不仅冉阿让变成一个回馈社会的善良的人,沙威最终因此悔悟而选择自杀。雨果想要传达的便是善与恶的角逐,善能感化恶的基于人的尊严的思想。所以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本质体现为善恶有报、邪不胜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本质体现为善能感化恶,人性本善。

狄更斯与雨果都是这一时代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不同的社会背景使得两人在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异,但以人为本的理念却是两人所共有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在现代社会仍旧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人性的尊重与思考是永恒的不朽思想。

参考文献:

[1] [英]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M].黄雨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 [法]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M].李丹,方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3] 李健.试论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嬗变[J].张掖师专学报(综合版),河西学院学报,1992(2).

[4] 徐常兰.简析《雾都孤儿》中的人道主义[J].长城,2013(1). [5] 刘晓华,霍月红.浅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悲惨世界”中的体现[J].芒种,2013(11).

作 者:杨晓宇,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