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炎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左侧上颌窦囊肿侵犯眶内1例
孙 炎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上颌窦;囊肿;鼻窦
患者女,57岁,因“左眼肿胀1年,加重伴视物不清2月,左面部及头痛1周”为主诉于2013-04-08日入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眼科检查:视力:右0.5-,左:0.3+,左眼明显突出,睑裂闭合尚全,下眶缘部触及2.5 cm×1.5 cm类圆形囊性中等硬度肿物,表面光滑不能推动,无压痛,波动感。眼球运动正常,下方球结膜充血伴水肿,角膜表面清晰,基质无水肿,周边见老年环,前房深度近中无房闪,虹膜纹理清,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晶体密度增高,眼底见视点边界清C/D=0.5-0.6。鼻科检查: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右偏,左中、下鼻甲,中鼻道黏膜水肿,左上颌窦区压痛(+)。眼B超:左眼眼眶下方可见一低回声区,回声均匀,边界清,大小33.29 mm×22.18 mm。OCT:无异常。鼻窦CT(图1):左上颌窦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物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CT值40 Hu,窦壁骨质吸收破坏,内侧壁受压内移,下壁外侧部分破坏吸收,肿物向眶内突入,左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鼻中隔右偏。入院诊断:左上颌窦肿物。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于入院d 2在表+局麻下行左上颌窦探查术,经鼻内镜下开放并扩大左上颌窦自然口,见半透明囊壁,咬破囊壁,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吸除窦内囊液,见左眼肿胀明显减轻,触诊左下眶缘部肿物消失,术中未彻底清除窦内囊壁组织,同时给予矫正鼻中隔。术后窦内囊液涂片见黏液成分,有少量胆固醇结晶。给予常规抗炎、鼻喷药物及鼻腔冲洗治疗,定期换药,术后5 d出院。出院诊断:左上颌窦囊肿。术后随访1.5年,每3个月鼻内镜复查1次,上颌窦口开口良好,左眼症状消失,未见囊肿复发。
图1 鼻窦CT影像
鼻窦黏液囊肿多发生于筛窦,发生于上颌窦者少见,破坏上壁浸范眼眶者更罕见,多认为是鼻窦自然开口完全堵塞,窦内分泌物潴留逐渐形成。鼻窦自然口阻塞后,窦内分泌物潴留,窦内渗透压升高,致水钠潴留,导致窦内压力进一步升高,进而压迫鼻窦骨壁,骨壁中破骨细胞因前列腺素、甲状旁腺素和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的作用,导致骨壁破坏[1]。本例患者病史长达1年余,影响视力后才就诊,且患者左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构成上颌窦黏液囊肿形成条件。患者病史长,囊肿生长巨大,出现了上颌窦上壁破坏浸入眶内。
临床中上颌窦肿物破坏骨壁需与恶性肿瘤鉴别,其CT表现多为肿物向周围浸润性生长破坏骨壁,且破坏区骨边缘不光整,肿瘤可越过窦壁包绕未破坏的骨组织,瘤内可见碎骨片影。本例CT表现为肿物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值40 HU,窦壁骨质破坏特点为窦壁受压变薄膨隆,上颌窦周围结构被肿块推压而不是被浸蚀,认为囊肿可能性大,术中经上颌窦口开窗探查见半透明囊壁,咬破囊壁后有大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吸除窦内囊液后左眼肿物即消失,证实为囊肿浸犯眼眶,术后囊液涂片明确了诊断。原则为通过手术使囊肿与鼻腔有较大通路,以利引流,防止复发[1]。本例囊肿较大,鼻窦囊肿的治疗并已破坏上壁及部分外下壁,为防止鼻窦与眼眶相通出现眶内感染等并发症,未剥离囊皮。术后随仿1.5年未见复发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1]黄兆选,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5-276.
[责任编辑:李蓟龙]
孙炎(1978-),男,河北怀安人,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临床耳鼻喉。
R 765.9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5.05.027
来稿日期: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