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前,余永广,郭惠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神经医学科一病区,广东广州 510168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一种短时间内向脑梗死发展的高危险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1]。以往的研究表明,内囊预警综合征向急性脑梗死进展,与患者的病理特征、生理状态等相关,但均无明确结论[2]。然而,内囊预警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缺少针对内囊预警综合征的有效防治手段。通过对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的研究,了解其向急性脑梗死转化的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地评估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的发病风险[3]。为探究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成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患者的预后,本次研究择取2018 年10 月—2023 年6 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诊的50 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开展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的50 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将患者划分为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n=28)和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n=22)。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内囊预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18 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均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④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50 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均接受颅脑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由有经验的神经科医师和放射科医师联合判断,对比分析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是否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脑白质脱髓鞘,是否具有吸烟史、饮酒史,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胱抑素C、尿酸、超敏C 反应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因素进行分析。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应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采用t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判定独立影响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血糖、合并脑白质脱髓鞘与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水平、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合并脑白质脱髓鞘是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多因素分析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过敏性脑缺血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短期内反复出现的单一感觉功能或动作功能异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过敏性脑缺血性疾病,尽管过敏性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少,但病情恶化的危险性却很大[5]。当前,国内临床医生对内囊预警综合征的认知和诊断水平较低,且对其在短时间内向脑梗死转化的严重程度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如何在内囊预警综合征向脑梗死转化的过程中,及早发现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是减少内囊预警综合征向脑梗死转化的关键[6]。
本研究结果显示,内囊预警综合征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血糖更高、脑白质脱髓鞘发生率更高,与单纯性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相比,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糖水平、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合并脑白质脱髓鞘是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356、3.189、3.248、3.321,P<0.05)。田广平等[1]在相关研究中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年龄升高、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多次发作、合并脑白质脱髓鞘均为内囊预警综合征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375、1.872、2.132、2.042,P<0.05),与本文所得结果一致,追究其原因,随着年纪的增大,会出现血管组织的自然衰老,同时,大脑结构与生化代谢之间的联系也会减少,身体对环境的不利刺激的代偿会减少,这都会导致内囊预警综合征的发生[7-8]。血糖含量增高可引起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加剧炎性反应,使血浆黏度增高,产生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血管阻力增大,诱发并加速脑梗死[9-11]。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增加,说明患者的疾病进程越来越快,其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而且很容易演变成急性脑梗死。伴脑白质脱髓鞘是指在内囊预警综合征中,由于脑内的缺血和缺氧,会造成不同数目和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在某种意义上的丧失,从而影响到神经的修复和生存,造成脑白质脱髓鞘[12-14]。伴脑白质脱髓鞘的患者,其脑组织损害更加严重,代偿也更加微弱,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15]。
综上所述,年龄、血糖水平、感觉和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增多、伴有脑白质脱髓鞘等是导致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向急性脑梗死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这些原因来进行疾病的预测与干预,从而减少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向急性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