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英,宋 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高校专业俄语写作教学再探究
杜国英,宋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摘要:随着新时期对外语写作要求的提高,高校专业俄语写作教学要改变以往单一理论和方法指导的模式,以剖析影响外语写作能力的因素为基础,综合现代语言学、文体学等理论和写作理论,建构写作整体教学观,以促进专业俄语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专业俄语;写作教学;影响因素;模式建构
一、俄语写作课的开设现状
人们通常把听、说、读、写、译视为外语学习的主要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写的能力已成为个人的、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尤其在信息日益全球化的21世纪,社会生活对书面语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外语写作日渐成为人们沟通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随着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备受重视。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俄语写作课,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写作研究和教学情况。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开始写作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他们在指出当时俄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介绍了写作训练的原则,如循序渐进、实用性原则等,强调写作训练必须与精读课的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以精读课的词句等为基础进行训练,并且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分阶段学习的特点;也有很多学者看重写作的实用性,即要把写作与今后的工作联系起来。近几十年来,很多学者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学理念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开始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诸如二语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建构主义、现代心理学理论和语篇理论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理清外语写作教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用一种理论或方法来设计写作教学,或者突出某种理论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显然没有真正诠释外语写作的真谛。鉴于此,本文借鉴国内同行的教学经验和各种语言学理论及写作理论,反思外语写作能力,再探究专业俄语写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引起专业俄语写作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二、影响俄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
写作作为一个应用学科,是对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修辞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综合利用。从表层来看,写作是一种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行为,具有可操作性;从深层次来讲,写作是一种精神创造行为,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它。换而言之,“写是用文字来表达思想的复用式的言语活动形式。”[1]而外语写作因为涉及到两种语言和思维的互换而受制于多种因素。
1.语言因素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写作能力大多指的是“狭义”的写作素养,即以言语为核心的情意素养。写作最能充分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换而言之,写作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言语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影响俄语写作的诸多因素中,语言因素占据首位。
众所周知,俄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也是一种依赖句子中各个单词的词形变化来表达复杂的句法关系的语言。根据笔者多年的俄语教学经验,发现不少学习俄语的学生因为词形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写出来的俄语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进而影响俄语写作的质量。他们最大的困惑是:知道写什么,也能够很好地把握所要写的内容,但是用俄语表达出来的意思却与他们的心中所想大相径庭。除了对俄语语法的理解和运用掌握不到位外,词汇贫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学生大多机械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指点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能够准确地使用单个字词或句子,但一旦让他们完成一段完整的表述,就显得力不从心,措辞重复、句式单一等问题频发。学习俄语意味着要记住词的接格关系、搭配习惯,以及如何使用等语境知识,否则根本谈不上灵活驾驭。
2.母语干扰
有些学者通过实验调查表明,母语对外语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写作构思、写作策略和写作质量的共通性和关联性上,也表现在语篇衔接等方面。如果说母语对外语写作能力的影响是一种迁移作用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母语直接影响学生知识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汉语对俄语学习的干扰现象比较突出。人们常常把学习和使用外语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表达习惯。以及使用规则去套用外语的现象称为母语干扰。它的直接后果是:母语式理解和使用外语。由于听和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被动地接收外语的言语形式,而写和说却是主动地、积极地输出外语,所以母语对写和说的干扰尤甚。
母语干扰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有语音、词汇、语法等。且不说汉语发音对俄语语音方面的影响,仅就词汇和语法就可以看出汉语对俄语学习的干扰。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产物,不同民族因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意识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思维方式,故而言语表达习惯和规范也不同。例如,汉语中名词的数的意义表达是非强制性的,相对模糊,而俄语名词不论是单数,还是复数,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说明。又如,俄语名词和代词第三格可以表示同列联系,是客体意义。而学习俄语的中国学生一般都习惯了用汉语表达思维,所以在写俄语作文时常常下意识地先用汉语打腹稿,然后再用俄语翻译。这种做法使得中国学生的俄语作文存在大量的中国式俄语。
三、写作教学模式建构的原则
外语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详细规定了不同年级在不同学习阶段对写的技能的要求,但是把写作作为一个课型来进行教学,则意味着教师要先明确具体教什么内容,怎样设计和安排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为先行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而不是像传统写作教学那样只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而已。通过对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因素的分析,以及在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把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综合分析认为,设计建构俄语写作教学模式应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阶段性教学和体裁教学相结合
我国很多高校的俄语专业大多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写作课,虽然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是他们在写作时依然会出现前面谈到的问题。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话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他指出,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不仅存在一定的间隙,也保持一定的联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把二者生动地联系起来,给学生以清晰、正确的引导,进而帮助他们确立新知识学习的意义。
就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阶段要学会写叙事文、说明文和简单的应用文,中级阶段要“能就熟悉题材写叙述性和说明性短文,能写应用文”[2],而到了高年级阶段须“能写内容较为充实的说明文和议论文”[2]。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俄语写作与汉语写作在体裁上的要求基本一致:从叙事文、说明文到议论文和应用文。在设计写作课时,教师依然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阶段性教学内容和写作体裁结合起来,分成板块传授给学生。根据大纲的要求把写作教学内容分成四个阶段的四大板块:叙事文板块、说明文板块、应用文板块和议论文板块。教师在比较两个民族在思维和语言表述上的差异的同时,通过训练,强调俄语写作在体裁上的特点,以及每一阶段的每一板块所要掌握的具体写作要求。
2.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与写作理论相结合
专业外语教学中的俄语写作自然受到来自现代语言学等诸多理论的影响,在建构俄语写作四大板块的教学内容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努力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规范和科学。
建构主义理论和组织、设计教学内容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板块的具体训练内容,先行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建构写作整体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经历语言训练、材料分析、主题导入等过程,但这种模式把写作的各个环节机械地划分成几个部分,使学生无视写作是项综合活动的事实。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教师可利用有效的方法先行设计教学。例如,叙事文板块和说明文板块的设计,本着生活化的原则,采用诗歌、书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先行介绍给学生,在赏析和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所要写的作文的体裁概念,掌握词汇,完善各种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内容形成文章。
应用文写作要突出实用性原则,设计各种交际语境,例如可以以一个完整的商务谈判为线索,以商务项目的完成过程为依据,练习关于邀请函、询价等应用文的写作。
文体学理论与写作理论相结合。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交际行为,所以掌握并熟练运用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在内的语言基本功至关重要。不过,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还要看学生能否在此基础上得体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语言和风格。而文体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于描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所以把写作理论与之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写作和语言应用方面的文体意识,掌握不同写作板块的语体特征。
高校专业俄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问题,不过随着现代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研究的深入,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受到冲击,并且正在逐渐被更新。期待专业俄语教师能把这些先进的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到写作教学中,建构俄语写作教学的整体观。
参考文献:
[1]于永年.俄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28.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东旭)
中图分类号:H35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170-02
作者简介:杜国英(1970—),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宋敏(1960—),女,山东招远人,副研究员,从事教学研究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3010272)
收稿日期:2014-11-04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