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河套学院 艺术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
王敏
(河套学院 艺术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近期,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要逐渐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陶行知先生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其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具有借鉴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与学法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的设计、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的创设等方面体现这一思想,进而培养出适应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启示
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陶行知先生不仅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来源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并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影响。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陶行知回国后试图运用这个理论改造中国落后的教育,实践了八年,最终以失败告终,于是他在当时旧中国落后教育的实践基础上,对杜威提出的教育理论进行了改造,创立了极具影响力的生活教育理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也是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认识论基础。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了陶行知的全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它吸取、借鉴并改造了杜威的教育理论,立足中国社会实情和教育实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深刻的思考做出的科学总结。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含义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生活之三方面。”[1]21生活本身就是“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基本主张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1]46—48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知识的应用性,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与学、学与用相分离的情况。同时,陶行知还强调“教学做合一”应集中在一个“做”字,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正确的阐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他反对传统教育中“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相分离的情况。他认为: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应该合一的.他认为: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第一、第二说的是先生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联系,第三说的是先生的教和先生的学相联系。另外,他还反对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单向的传与受的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他认为,教师与学生应该以做为中心,共教,共学,工做,教中有学,学中有教,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积极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处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2]。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教学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即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以做为中心。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其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每年招生数、在校生人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不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培养的人才并未真正体现高素质技能型,而是与本科培养的研究型、学术型的人才并没有实质型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所肩负的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并未真正完成。
笔者认为,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未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改变职业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教育教学的现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广大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实践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不仅对当时中国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现代教育也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指导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学习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
1.注重学生做的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把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融合在一起。在一节45分钟的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讲:一是体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不能忽视,但理论教学必须作为实践教学服务,并用于指导实践教学;二是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就是要在做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2017年,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为393万人次,同比下降5.8%,入境旅游已成为北京市旅游产业的薄弱环节。北京市作为2022年冬奥会主要承办城市无疑将吸引大量的海外游客,从而改善北京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偏向东南亚国家的单一格局,为进一步打开海外游客入境旅游市场奠定基础。
2.选择教法与学法要有一定的依据
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具体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它的选择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师自身素质、对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环境的要求。具体来讲:一是对于学法要分析学生的背景知识、能力,先修课程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教师要把启发式教学思想贯彻始终,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教学要尽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必要的理论讲解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让学生重点在实训环节体验消化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手脑并用的人。实训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训操作是与其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的基础操作,学生只有理解掌握了这些实训原理和步骤,得出最准确的实训结果,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是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的、借助于有效的教学设备参与的,从教学体系、课程结构、教学环境、素质培养四方面着手的全程式实践教学,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一对应,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在此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指导者和引导者。
4.课堂教学中要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枯燥单调,而且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4]。采用便捷、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实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还可形成完善的实训内容资源库,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教师把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训中判断学生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成为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中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要贴近岗位,创设真实工作环境,为学生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平台。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要想摆脱困境,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而且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双师素质的培养、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更好地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从而探索出能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徐莹晖,徐志辉.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毕明生.职教视野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再认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4—36.
[3]杨雪特,刘毅.“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91—95.
[4]肖渊.“教学做合一”教学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法[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107—109.
(责任编辑:侯秀梅)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76-02
作者简介:王敏(1980—),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讲师,硕士,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管理与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0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