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传庚 彭淑梅 王锐
成人脐窦五例诊治报告
聂传庚 彭淑梅 王锐
目的 探讨成人脐窦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报告1995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例患成人脐窦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2~39岁,平均29岁。病人因脐部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鲜红色肿物,脐部渗液及异味就医。门诊3例以“脐茸”收治,2例以“脐窦”收治。所有病例均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5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6.2 d。1例病人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局限性脓肿形成,住院达37 d。5例病人手术标本均显示病灶内存在黏膜上皮细胞﹑较多典型的呈岛状的腺体结构,结合临床,病理报告提示:脐窦。结论 成人脐窦发病罕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成人;脐窦
脐部溢液性疾病是腹部外科少见的疾病,是由于卵黄管、脐尿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一般在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期出现临床症状,成人期罕见,偶尔可见个案报道。1995年9月至2013年11月我院共收治5例患脐部溢液性疾病的病人,均为脐窦,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我院共收治5例脐窦病人,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2~39岁,平均29岁。病人因脐部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鲜红色肿物,脐部渗液及异味就医。门诊3例以“脐茸”收治,2例以“脐窦”收治。所有病例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6.2 d。全部病人术后诊断,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脐窦。(图1~5)
5例病人均行X线造影,采用20%左右泛影葡胺,经窦道入口插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硅胶管后注入,行正侧位摄片;窦口过于狭窄插管困难者,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稍做切开,再行插管及造影剂注入。仅1例窦道置管顺利,显影良好,术前诊断为脐窦。其余4例窦道未能成功显影。全部病人给予超声波检查,结果均提示脐窦。其超声波检查提示为脐部下方低回声团块,长度约1.2~3.0 cm,团块内可见管状结构,管径约0.2~0.5 cm,管腔远端闭合,未与肠腔相通。
二、治疗方法
本院收治的5例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前完善术前检查,同时给予脐部换药,抗生素应用等使局部炎症消退。当分泌物消失后即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住院10 d后脐部脓性分泌物仍间断出现,未能完全消失,待脓液有所减少时手术。麻醉采用连续硬膜外,手术后切除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
5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6.2 d。1例病人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局限性脓肿形成,住院达37 d。5例病人手术标本均显示病灶内存在黏膜上皮细胞﹑较多典型的呈岛状的腺体结构,结合临床,病理报告提示:脐窦。(图1~5)
胎儿脐带内有脐动脉、脐静脉、卵黄管、脐尿管等结构,这些结构在胎儿成熟和出生后逐渐闭锁或者消失,若发生异常即出现病理改变[1]。这些病理改变使病人出现先天性畸形或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卵黄管完全未闭:脐肠瘘;②卵黄管脐端未闭:脐窦;③卵黄管中间未闭:卵黄管囊肿;④卵黄管回肠端未闭:梅克尔憩室;⑤卵黄管及其血管纤维化索带残留:脐肠束带;⑥脐部黏膜残留:脐茸;⑦脐尿管未闭:脐尿管瘘。其中脐茸、脐窦、脐肠瘘、脐尿管瘘可表现有脐部溢液,为脐部溢液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主要为脐部渗液伴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脐部溢液性疾病发病率很低,主要出现于新生儿、婴儿或儿童期,在成人期发病十分罕见。我院1995年9月至2013年11月18年来仅有5例。导致脐部溢液的疾病在小儿主要有脐茸﹑脐窦﹑脐肠瘘﹑脐尿管未闭几种。而在成人,情况有所不同。脐尿管未闭多于新生儿即出现临床症状,成人更为罕见,文献偶见个案报道[2],而脐肠瘘则不见于成人病例报道。文献报道的成人脐部溢液性疾病基本限于脐茸和脐窦两种。我院收治的5例病人最终全部诊断为脐窦,其中有3例在门诊以脐茸收治。
成人脐部溢液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依靠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影像学资料获得主要有X线造影﹑脐部CT和超声波检查几种方式。5例病人均行X线造影,采用20%左右泛影葡胺经窦口注入,摄正侧位片。仅1例显影良好,术前明确为脐窦,其余4例窦道未能成功显影。或因窦道过浅,造影剂注入过少,X线片上窦道显影不满意;或因窦口过于狭窄,导致无法置管。X线造影窦道未显影,认为脐茸的可能性大,但手术结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脐窦,可见X线造影对脐窦的诊断有时效果不佳。原因可能与脐窦管腔内因反复炎症致管腔狭窄﹑窦口开口很小以及泛影葡胺有一定黏度有关。其中管腔狭窄可能是最主要因素。如果单纯依据X线造影结果,手术中将脐窦误作脐茸,仅仅行表浅切除缝合,残留窦道,可能导致术后复发。相比于X线造影,脐部CT不受上述原因引起的造影剂注入困难的影响,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性质的了解准确率更高,特异性更强,可作为成人脐部溢液性疾病诊断的重要参考。CT可以观察病变与腹壁的关系;病变内部有无管腔结构;如有管腔,与肠管是否相通;管道的长短、管壁的厚度等。超声检查比较直观,而且没有创伤及痛苦。超声波检查观察的重点在于病变与腹壁的关系,同时希望能够排除其他卵黄管或脐尿管发育异常引起的脐部溢液性疾病如脐尿管瘘、脐尿管窦等[3]。超声波检查时手术者最好能够陪同,这样手术者在术中更能做到心中有数。
HE染色 ①×40;②×40;③×100;④×40;⑤×40图1 5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红色箭头:呈岛状分布的腺体;白色箭头:管腔样结构)
脐窦如无手术禁忌,原则应手术治疗。有医疗单位报道在较短的时间跨度内对较多诊断明确的脐窦患儿采用保守(抗生素加局部换药)的方法治疗,获得痊愈。但我们认为,局部症状缓解,炎症消失可能并不意味脐窦完全治愈,需要更长时间随访才能验证;脐茸通过保守治疗,部分病人可能痊愈,而保守治疗很难治愈脐窦。这些保守治疗的方法不失为有益的启示,更适合于脐窦手术治疗前的准备。通过复习脐窦的病理变化特点发现,脐窦主要病理表现为肿物表面被单层柱状黏膜上皮所覆盖,其细胞核呈单层,分化良好。其下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内可见腺体结构。脐茸和脐窦有相同的病理改变。脐茸和脐窦区别主要在于病变的部位。脐茸体积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 cm,底部表浅,其内无管腔,肿块与腹腔无相通。脐窦体积一般较脐茸大,团块长可达1.5~3.0 cm,宽约1.0~2.0 cm,中央可见管状结构,管径粗细约0.2~0.5 cm,肿块可进入腹腔,但不与肠管相通。脐茸和脐窦的组织学特点决定病灶都具有分泌黏液的特点。脐茸比较表浅,肿块无管腔结构,黏液易于排出。通过非手术治疗,如硝酸银、石碳酸、双氧水等处理,如果能够破坏其病理结构,主要是表面被覆的黏膜上皮以及其下的腺体,脐茸获得痊愈是可能的。脐窦则不然,其窦口往往深在,距窦口深者可达3 cm,如果仍然当做脐茸处理,只做换药处理,或者仅做表面切除,而里面却仍遗留一个死腔,其内分泌物质不能顺利排出,容易形成一个潴留性囊肿。此时,仍不手术治疗,病灶不能有效去除,“囊肿”合并感染就可能转化成脓肿。故此,我们认为脐窦在局部感染控制的前提下应及时手术切除病灶。
基于此种观点,本院收治的5例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前行脐部的抗感染治疗。尽量通过脐部换药,抗生素应用等使炎症消退后再手术。脓性分泌物较多,迁延时日较长的病人提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手术时,窦口明显者,以金属探针小心扩张窦道,将美蓝通过管径适当的头皮针硅胶管轻轻注入。无法探明窦口者,则不行美蓝注入。以脐部皮肤病变为中心,环形切开皮肤全层,然后将两切缘端对缝后打结,作为牵引提拉准备切除的病灶组织。以此为中心,在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逐步分离。运用手指的触摸功能,感知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之间的不同。病变组织炎症反复发作,其内包裹窦道,质地坚韧,有条索感。健康组织质地柔软而疏松。如能通过窦口插入金属探针,以此为支撑,则感觉更为明显。窦道较深,进入腹腔,切口显得过小时在切缘连接处切开部分腹白线,直至完整切除病灶。切口过小,手术中操作困难致使病灶残留可能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如果窦道破损,被美蓝沾染的窦道组织一并切除。病变组织内含黏膜上皮和腺体,具有分泌功能,如果残留,可能增加继发感染,病变复发的机会。病灶切除后明确与腹腔内空腔脏器没有关联,目的是避免遗漏需要同时处理的其他变异。
病灶切除后逐层关腹。除皮肤缝线外,余者可采用可吸收缝线,力求降低异物肉芽肿的形成机会。我们所切除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5例病例病理检查结果依次见图1~5。
本院治疗5例病人中4例曾有外院就诊经历,给予保守治疗,反复出现脐部炎症反应及溢液而再次转我院就诊。由于脐部溢液性疾病成人发病率很低,可能造成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在诊疗过程出现缺陷。本组唯一的1例为女性,入院时脐部症状已出现3年,一直羞于寻求医生帮助,及至到医院就诊,首诊医生又诊断为普通脐部感染。因此,我们认为普通外科医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1例住院达37 d,与经验不足有较大关系。该病人在外院诊断不明确,误作单纯的脐部普通炎性,曾经过较长时间的不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在我院以脐窦收治。完成术前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仍然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治疗,未行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待到手术后切口感染,拆开引流后未能有效控制,感染灶渐与切口下方腹腔相通形成局部脓肿后再行细菌培养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及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绝大部分抗生素已经耐药。因此,脐部溢液性疾病围手术期用药应以微生物培养结果为依据。 该病人切口下方腹腔形成局限性脓肿后没有及时扩大创口,充分引流脓肿。病人平卧时,由于脐部中央凹陷,与其下脓肿毗邻,形成“口小底大”不利于脓肿体位引流的解剖特点,使手术局部感染控制花费了更多时间。
手术过程有时并非简单地切除后缝合那么单纯。病灶切除不完全可能导致复发。或者即便手术中管腔黏膜上皮,腺体没有残留,术后复发机会不大,管腔周围炎性肉芽组织的残留也会给术后手术相关区域感染增加机会。有文献报道,成人脐部溢液性疾病虽然少见,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不是没有可能[4-5],国外有报道1例30岁女性脐窦合并卵巢畸胎瘤的病例[6],应予警惕。
5例病人术后均痊愈出院,但其中1例住院时间过长,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1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41-543.
2 庞国栋,张满赐,许如剐,等.成人脐尿管瘘1例.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357.
3 覃伶伶,符少清,刘秉彦,等.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458.
4 柯昌兴,王剑松,左毅刚,等.脐尿管未闭合并脐茸、异位胰腺一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61.
5 江平.成年脐茸合并脐尿管未闭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7.
6 Choudhary A,Shukla S,Nawlakhey P,et al.Spontaneous discharging umbilical sinus secondary to infected cystic teratoma ovary:an atypical presentation.J Clin Diagn Res,2014,8:ND05-06.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umbilical sinus in 5 patients
NieChuangeng,PengShumei,WangRui.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JingzhouHospital,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Jingzhou434020,China
NieChuangeng,Email:niechuangeng@sohu.com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adult umbilical sinus.Methods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for the clinical data of 5 cases of adult umbilical sinus from September 1995 to November 2013.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operation.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16.2 days and the longest hospital stay was 37 days. After operation, all pathological reports were umbilical sinus. Conclusions Umbilical sinus is rare in adults. Correct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are essential for obtaining satisfactory outcomes.
Adults; Umbilical sinus
·论 著·(临床实践)
434020 湖北荆州,荆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
聂传庚,Email:niechuangeng@sohu.com
R657.4+6
A
10.3969/j.issn.1003-5591.2015.02.012
201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