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探究

2015-06-05 22:36:18任代江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任代江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民族地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教学;心理适应性;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90-0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正悄然撼动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本就处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民族地区中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建设者,知识经济社会的民族教育要求培养出具有合作、创新型的人才,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精益求精、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对于“人”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或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求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适应性,即应该具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其次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良好。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问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再次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且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在个性发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即作为心理动力系统的个性倾向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谐,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则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如情绪控制能力强、善良、自律等。

除以上几点外,民族地区中学生还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民族,关心家乡的发展,心系父母和家乡百姓,具有推动家乡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课堂管理,在教学设计上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外,内容要符合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又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品质发展的培养。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在评价学生时要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特长。

三、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与学科教学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旨在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境下学习,维持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设计中遵循积极情绪原则、体验成功原则、民主自治原则,消除教学设计、评价、管理过程中有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学科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心理失常。同时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情境,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科教学的效果。

1、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各学科教学中要遵循积极情绪原则,创设宽松、温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地位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进行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有效的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也是每位教师搞好教育的前提。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真”朋友,转变传统的社会角色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并欣赏每个学生,引导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平等的充满爱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智慧而善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调整教学内容,遵循学科教学的协调一致原则

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必须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历史事实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健康成长的榜样和范例。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科内容的知识价值,它蕴涵了品德、情感、方法、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进行知识传递,还要注重其它方面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对于民族地区学科教学来讲,由于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经历等的影响,学生行为特点、价值观等都呈现其独特的一面,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精神价值并与民族价值观相统一,进行价值观教育显得更重要,特别要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把民族地方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3、树立现代教学观念,遵循主体参与原则

教师要具备主体性学生观,广义知识观,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不能视学生为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要参与到师生共同建构的教学情境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因为只有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到的新知识。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协同学习”,能在学习环境中与同学、老师的交互作用下,进行协商辩论,通过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对学习内容有意义的建构。教师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促成“意义建构”的终极目标。

把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就是要使学生的各种高级心理活动发展起来,通过内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对于民族地区民族学生开展参与式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由于人际交往能力和民族语言习惯等的影响,很难进行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掘有效的参与途径,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把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效的统一起来,让民族学生能参与到其中,又要体现教育性,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结合民族文化特点,把当地的民族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但达到学科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4、日常教学中遵循多样性原则,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课程、教材、教法、考试等方面是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将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11]。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克服特殊的学习困难,灵活的处理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有度、有序的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的处理好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渗透健康教育。如在历史教学中可利用故事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短剧法和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思想品德教育中可利用演讲法和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生物教学中可利用辩论法进行环保的教育等。除此之外还有视听教材穿插法、情境教学法、自我教育法等。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及时的进行表扬,并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在学习心理、交往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师生关系融洽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5、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打破对学生唯知识的获取和智能的发展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改变唯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民族地区的教育要结合民族地区民族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品质。因为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多种多样具有个性的人才,教育不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工作者、劳动者。高素质首先就是要具备完整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并非是掌握了很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所以,应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学,综合的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适时、恰当、正确,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和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个性潜能开发出来。形成健康积极的课堂,给学生创造愿学、乐学、勤学的环境。

四、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应该为民族地区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趋势。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但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必须的,同时也是民族地区教育对社会的一种责任。

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努力使民族地区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品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给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正确定位。

2、提高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使民族地区学生能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对待升学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认识学习的价值,保持刻苦勤奋的学习心态,学会学习,学会竞争,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学习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相互攫取智慧的精华。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3、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对于中学阶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学阶段的教育更应该关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教育,很多学生通过升学的方式走出去以后对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普遍表现不适应,对很多新鲜事物诚惶诚恐,而一部分学生走出去后就从来不关心自己家乡的发展,反而认为自己家乡种种落后而不愿意回来为自己的家乡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所以,民族地区教育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

五、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能有效开展的建议

民族地区教育中能有效的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假如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还不真正的施行改革,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不但心理健康教育抓不上去,学科教学也不能有效的开展。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素质,促进民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有效教学。

1、有效开展探究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2]。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探究合作的平台与同学探究合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在不同学科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了解很多科学、自然、社会与人的价值观问题。通过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会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能客观的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合作学习有明确的分工,又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相互讨论、协商,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性别、家庭背景、能力不同的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从不同视角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习、交流,相互启发,开拓思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学生能够合理的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合作中还可以改善同伴间的关系,增强集体意识,学会与不同性格、家庭背景的同学融洽相处,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竞争观、合作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从事和管理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独立的开展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在探究学习中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有利于探究学习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中有分工有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在自主学习中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以及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要结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效的开展,不但增强学生的独立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好的发展,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需要民族地区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学生“独立个性”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在不断探索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把民族地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为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5.20.

[2] 朱锦吐.提高法律教育实效性让青少年健康成长[J].成才之路,2013, 07: 24-25.

[3] 吕荣光.中职生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05:124-125.

[4] 罗代琼.中学生人际交往与学业成功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09):61.

[5] 吴淑娟.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及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2,01:64-67.

[6] 吴龙华.个性心理结构问题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2,12:199-205.

[7] 陈明强.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研论坛,2008,07:91-92.

[8] 吕振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3,09:166-167.

[9] 曲雪梅,刘成坤.新课程必修课教学挖掘教材潜在价值的研究[J].化学教育,2006,10:13-15,19.

[10] 冯光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性教学的知识观探析及实践措施[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1] 任 芳.高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2] 卢启瑾.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广西卷)[C]. 013:11.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55:26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7:29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8:11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5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