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
摘 要:作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写作就是让他们学习用祖国语言文字这种外显形式来认识世界和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过去传统习作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国小学生的写作存在很多问题,习作水平一直很难突破。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07-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在“总目标”部分提出语文课程要达到的目标里提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探究意义,对我国基础教育和孩子自身的长远发展都影响深远。本文经过深入思考,认为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激发灵感,为情造文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中说:“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可见,灵感对作家的创作是多么重要。我们深知小学生受自身发展阶段特征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生活领域不够广阔,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所以内心的发展也还不成熟,在情感上没有太多内容抒发。那我们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呢?
王国维曾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因此,让小学生多体验生活,多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才有利于他们在写作中触发灵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如草木虫鱼、山川河流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细心观察写出自己的感受。到校园周围去观察花草树木,到田野上去观察农作物和农民们的劳动场景,到操场上观察小伙伴们游戏的情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观察,发现一些后再让他们畅所欲言,只要把自己所感用笔记录下来,作文就不难了。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学生只有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产生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生活体验,有了自己对人生百态的体会,写作时才能“我手写我心”,做到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二、培养语感,辞约旨丰
语感是学习者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能力强的人在实际应用中一接触语言文字,就会产生正确的多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因此,良好语感的形成,对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只有具备了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将自己的感受用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才富有意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通过阅读学习和模仿名家的写作技巧,通过大量阅读为日后的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素材。对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既是获得知识.又是训练思维。阅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作文教学历来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需要多方面的材料、知识。这就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因为,读是写的基础,所以不仅要读懂、读好课本,还要多读课外书。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能恰当、灵活地使用词句来连篇成文章,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在创作时挥洒自如。
三、提升质感,精心评改
好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文章只有在反复推敲和斟酌中方能精益求精。因此重视作文评改,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文评讲是指导作文工作的升华,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作文讲评不仅要指出学生写作中值得嘉奖的地方,对于不成功的作文,老师还要给出修改意见,为日后的习作指明正确的思路和方向。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我们应该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我们必须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自觉意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不断“自我检查”中取得进步。教师要从刚开始写作时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小到一个标点符号,大到段落的布置安排,一句一句地改,一段一段地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就会自觉把文章中不顺畅的地方捋通顺,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读--思--改--读”的模式,年长月久,养成斟酌推敲的习惯。
除了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每个小学生都是有意识、有自觉性、独立性的人,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因此,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就存在着差异。通过小组、同桌之间交叉批改,作者可以听取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借鉴同伴新颖可行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学生与学生互相评改,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在欣赏别人文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既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尊重他人。
当然,教师的点评尤为重要。教师点评不但要指出作文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以免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发现新颖独到之处供大家分享,为以后的作文做准备。尤其教师在基础训练中,有修改病句、修改片断,乃至修改篇章的练习,要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对于学生集体作文中个别问题严重的作文,老师可以采用单独辅导的方法,在辅导过程中老师应秉承“修改为主,批评为辅”的指导观念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老师需采用启发式原则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生的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要逐渐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增强对文章优劣的辨析能力。学生修改之后,老师再检查,再讲评,在这种反复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