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达
摘 要:数学在生活中也有具体的体现,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入手,探讨如果使趣味和生活融入数学的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生活;趣味;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02-02
对于生活中的教学的“趣”的研究,主要是是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教学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趣味,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好的维护。而作为一个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的“趣”的培养,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出发进行综合的考量,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方式的综合设计,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一种较为快乐以及享受的学习境地。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或者是说体验:
以趣味性的题目引起学生兴趣,以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是数学的两个目标,寓教于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数学的实践性,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由之路。数学课堂知识的练习运用,不是单一知识点的练习,而是知识的综合化运用和练习,在最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趣”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一些趣味活动中深化数学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思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艺术要新颖别致,富有趣味性地吸引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境地。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先出示时光老人像,然后富有激情地说:“今天,时光老人来到了同学的中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让我们热烈欢迎时光老人的到来,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时刻:×年×月×日×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里,时、分、秒我们已经学过,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新颖别致、富有趣味的课件设计、简洁明快的语言、热情洋溢的掌声,创设出和谐教学情景,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又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互动的主体,学生可以主动的“动”,但基于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如果没有教师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得有创意。教师教导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只有当教师及时地抓住教的机会,恰当的引导、点拨,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互动,那么,什么时候“出击”形成互动,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推陈出新遇到困难时,提供辅助信息,授予思路。学生自满时,恰当增设小阻碍。学生遇到挫折时,给指出成功的方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师们一方面可以从课前导入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后开展活动,来加深同学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练习。可选的项目有很多,比如可以选择亲自制作金字塔,自己设计计算长宽高等数据,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例如,“一条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这里只有两个己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28元”在解题时要连续使用两次,三年级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用线段图来表示裤子的价钱,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就画成前述线段的3倍长,或在前述线段上延长2倍,帮助他们体会平面上的点与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正比例图像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同时,利用图像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既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直观化和形象化,又借助形象的图像来理解抽象的正比例关系问题,努力使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
例如:某班举办文艺活动,有9名学生表演歌舞节目,有12名学生表演小品节目,而这两类节目均参与的有5名学生,请问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这两类节目?
歌舞节目,小品等节目
两类节目都参加
通常为更好地理解集合运算原理,可通过集合图加以分析。在右圈中,表示表演小品节目的学生,左圈中,则表示表演歌舞节目的学生,在两圈交叉部分是5名学生,表示他们不但参与了小品节目,也参与了歌舞节目。在左圈里,未和另一圈相交的独立部分有4人,4 人只表演歌舞节目。所以,有9人表演歌舞:一部分是仅表演歌舞节目的4人,一部分是既表演歌舞又表演小品的5人。同理,有 12 人表演小品:一部分为仅表演小品节目的7人,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既表演歌舞,又参与小品节目的5人。综上所述,该班参与两类节目的学生共有 4+5+7=16(名),或者 9+12-5=16(名)。激发互动的教学时机多数情况下靠自己找着的,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根据所要讲授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如何互动作出精心的设计。
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而且具有趣味性,教师可以多出这样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可以将体育运动与数学的加减法学习相融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能力。
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带到操场,进行加减法的练习。例如将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若干名同学,教师报出每个小组的学生数目,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跑动调换。比如教师可以说:第一小组现在有10名同学,第二小组现在有8名同学,我要求两个小组的学生数目一样,请跑动调换,这样,第一小组就可以有一名同学跑到第二小组去,使两者平衡,这就在活动中锻炼了加减法,而且颇有兴趣。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讨论问题,例如比一比,看一看类似的数学课堂活动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教师依旧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在小组内比较年龄大小,身高和实际物体的长短大小,培养学生的物象意识,掌握初步的数学概念。这种比较也可以运用到加减法的练习之中,通过计算谁比谁高多少,谁比谁大,谁比谁小,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意识。
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一种创新教学艺术的展现和探讨。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语言表达艺术,做到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合理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潜能在宽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释放,真正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小学数学典型课示例---历史视角下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陈树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24).
[4] 王庆艳.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5] 潘增玉.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11,(4).
[6] 黄顺福.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