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掌握状况及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2015-06-05 15:28李东颖杨毅谋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专业知识师范生

李东颖,杨毅谋,杜 放

(1.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54;2.西安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58;3.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掌握状况及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李东颖1,杨毅谋2,杜 放3

(1.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54;2.西安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58;3.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24)

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检验与考察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3名临近毕业的体育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师范生对各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较差;不同层次院校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就整体而言,部属师范院校优于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优于省属一般师范院校。社会对体育师范生的需求主要以专项技能型教师为主;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缺乏,专业知识来源渠道受限、认知程度较低在无形中阻碍了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建议:应不断加强体育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宽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渠道,尽快颁行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为体育教师一体化、专业化、终身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社会需求;优化路径

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关注和热议的重点课题之一[1],教师专业知识不仅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其掌握的程度能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2]。目前,国内虽有对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的相关研究,但现有研究仅局限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对于体育学科的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还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定量研究。纵观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与结构,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3],但从文献的整理与归纳来看,内容主要由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部分构成,其知识结构可概括为学科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研究性知识等[4]。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和结构划分虽然略有差异,但其基本观点和共同之处均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此,本研究借鉴L.S.Shulman[5]、Grossman[6]、Borko&Putnam[7]等国外学者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标准的构建,并结合体育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将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作为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框架,旨在测查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为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师范院校临近毕业的体育师范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教师专业化、学科知识、体育课程、体育教育理论的相关著作,并利用国内CNKI数据库和国外SCOPUS数据库分别以“专业知识”+“体育教师”和“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Professional knowledge”为关键词检索并筛选2000-2014年间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逐一进行了整理与归纳。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由于目前没有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内容的标准可供参照,本问卷设计与编制以L.S.Shulman对教学知识的分类为起点,从体育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经验逻辑出发,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专业知识标准体系的构建,主要参考马云鹏[8]、赵冬辰[9]、李林鹏[10]等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并聘请体育教育领域专家、中学体育教研员、中学特级体育教师共同编制而成。问卷包括6个部分,即指导语、基本信息、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其中,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为单项选择题,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为单项选择题或以教学情境题的形式呈现。试题编制采取原创和改编国内外原有相关题目的方式,其中原创性试题以体育学科基础知识点为依据生成题目。在问卷编制后,生成标准答案和评价标准供评分使用。

1.2.2.2 问卷的发放与评阅

问卷的发放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市分别选择部属师范院校2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综合实力在该地区省属师范院校中排名第一位)2所、省属一般师范院校(近年来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师范院校)3所。问卷采用集中作答的方式,作答时指派专门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作答时间不受限制,以保证充足的时间作答。作答完毕后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在评分前已对评分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保证了评价的一致性。问卷中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中的教学情境题选派1名中学特级体育教师进行独立评定。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数量见表1。此外,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自编了《体育师范生社会需求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分别对西安市、长春市8所中学的主管领导、体育组长、体育教师进行发放,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数量见表2。

表1 体育师范生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表2 中学体育教师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1.2.2.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问卷的内容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价法,即聘请命题人以外的5名具有教授职称和4名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本领域专家,采用5级评价的方式(即非常合理、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判别与检验编制题目与测试内容的吻合度,结果显示:有55.5%的专家认为问卷设计合理。通过对专家质疑的问卷内容(知识结构的划分、题目的具体表述等)进行反复修改,时隔10天后,邀请相同专家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88.8%的专家认为问卷设计合理,说明问卷达到了较好的结构效度;采用a信度系数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a系数值为0.813,其中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内部题项的a系数值分别为0.893、0.798、0.801、0.753,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水平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社会统计学软件,对体育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得分率(得分率=平均分/总分值×100%)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层次师范院校体育师范生在各类专业知识上是否存在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育理论知识情况

教育理论知识测查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学校教育学、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共由8道题组成,每道题各1分,答对得1分,答错不得分,满分为8分。

表3 教育理论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 3):体育师范生得分率为43.50%,平均分为3.48分,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为0分。体育师范生在教育理论知识上仅能正确回答少数题目,且得分率均低于44.00%,体现出教育理论知识匮乏的状况。

2.2 课程知识情况

2.2.1 一般性课程知识

一般性课程知识测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一般性课程知识共由5道题组成,每道题各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满分为10分。

表4 一般性课程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 4):体育师范生得分率为45.30%,平均分为4.53,最高分为6分,最低分为2分。体育师范生在一般性课程知识上的得分率均低于46.00%,说明在一般性课程知识的掌握上比较薄弱。

2.2.2 体育课程知识

体育课程知识测查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评价、体育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体育课程知识共由7道题组成,每道题各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满分为14分。

表5 体育课程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 5):体育师范生得分率为34.50%,平均分为4.83,最高分为8分,最低分为2分。体育师范生在体育课程知识上的得分率均低于40.00%,说明缺乏对体育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认识。

2.3 体育学科知识情况

2.3.1 体育理论知识

体育理论知识测查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学原理、体育功能与本质、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知识。体育理论知识共由16道题组成,每道题各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满分为32分。

表6 体育理论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 6):体育师范生得分率为45.93%,平均分为14.70,最高分为24分,最低分为6分。体育师范生在体育理论知识上的得分率还不到46.00%,说明缺乏对体育理论知识的认识。

2.3.2 运动技能知识

运动技能知识测查内容主要包括田径、武术、体操以及各球类项目的基本技术原理、训练手段与方法的相关知识。运动技能知识共由10道题组成,每道题各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满分为20分。

表7 运动技能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 7):体育师范生得分率为45.30%,平均分为9.06,最高分为12分,最低分为4分。体育师范生在运动技能知识上的得分率均低于50.00%,说明对运动技能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

2.4 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情况

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测查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法知识将体育知识转化为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的知识的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共由11道题组成,其中选择题10道,每道题各2分,答对得2分,答错不得分;教学情境题1道,满分为10分,总分共为30分。

表8 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情况

结果显示(见表 8):体育师范生得分率为35.06%,平均分为10.52,最高分为18分,最低分为4分。大部分体育师范生在教学情境题的回答上过于简单化,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分析与解释不够透彻,导致得分率较低。

3 制约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发展的瓶颈

3.1 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

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可程度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对专业知识的态度,且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

表9 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9):临近毕业的体育师范生认为专业知识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各有49人和77人,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6.2%和25.4%,而认为不重要的有8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6.7%。可见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体育师范生还没有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对专业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还没有意识到专业知识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3.2 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缺乏引领性

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优秀体育师资的己任,其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而课程设置状况是完成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表10 师范院校师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情况

通过对不同层次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调查发现(见表10),当前我国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既要承担体育教学与训练,又要承担科研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造成了培养方向不明确、不具体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此外,在课程设置上,各层次师范院校对于教育实践类课程所占学分较少,导致体育师范生在课程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上的掌握状况较差,没有彰显出师范院校的师范特色,教育实践类课程设置的不完善、不系统,已在无形中阻碍了体育师范生对教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3 用人单位与体育师范生的供需脱节

体育师范生毕业去向建立在用人单位的需求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具有哪方面的要求,决定着体育师范生出路与走向。

表11 用人单位对体育师范生的需求情况

通过对部分主管领导、体育组长、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见表11),用人单位选择体育教师的主要倾向于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师范生,占被调查总数的38.6%。究其原因,可能是体育师范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而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要求比较高,更加倾向于运动技能扎实的毕业生,从而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招聘简章中标注了运动技能突出、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名次、能够指导高水平运动队等优先录取。导致运动技能突出的体育师范生在就业时会占得主动权的错误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认同感。

3.4 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路径受限

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多种来源,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路径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12 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路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12):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来源主要依靠在校课程学习,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8.2%,而通过阅览书籍报刊、教学实践观摩、聆听学术讲座渠道获取专业知识的较少,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1.6%、7.6%、2.6%。可见,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路径比较单一,除了在校期间对课程的学习外,仅是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报刊、聆听学术讲座,在实践教学观摩上仅仅是在大四学期的教育见习期间,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与了解,这不利于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4 优化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路径

4.1 不断加强体育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范院校的教育实践环节是巩固与提升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11]。建议师范院校针对体育师范生开设多元、新颖、有特色的教育实践课程。例如:开设“名家讲坛”,聘请一线体育骨干教师针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举办“专业知识与技能大赛”,为促进与提升体育师范生的专业素质提供交流平台;创建“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基层学校”为一体的教育创新实验区,并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基地等。此外,各师范院校还需增加《微格教学》课程的学时,提升教育见习的时效性,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要鼓励与支持体育师范生前往基层身临其境地感受与体验体育教学工作,以期通过教育实践提升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拓宽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渠道

体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要提升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就应该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拓宽专业知识的渠道。建议通过各种形式的再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通过观摩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微格教学、教师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综合能力。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勤于反思,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获取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此外,建议各层次师范院校创设有利于体育师范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获取提供便利的外部条件。

4.3 引导体育师范生转变学习方式

体育师范生应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更新专业知识。建议各层次师范院校定期组织与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技能培训与展示活动。例如:组建共同成长小组,开展“对话式”体育教研活动;搭建“立交桥式”体育互动平台,开展具有时效性、启发性、前沿性的专题讨论;开通“订阅式”网络资讯渠道,通过微信、QQ、微博等公众信息平台获取最新的体育资讯等[12]。此外,应加大对体育师范生教育见习与实习经费的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评估,从而提升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4.4 颁行职前体育教师的职业标准

宏观政策会引导体育教师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建议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编制与颁布职前体育教师的相关标准,以此促进职前体育教师向着科学、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立职前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培训与认证体系,并尽快出台具有权威性、统一性的职前体育教师职业标准。通过相关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不但可以对职前体育教师进行量化评定,还可以通过建立的标准对体育师范生进行审核与考评,为体育教师的终身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体育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掌握状况较差,不利于体育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5.1.2 不同层次师范院校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部属师范院校优于省属重点和省属一般师范院校,省属重点师范院校优于省属一般师范院校。

5.1.3 社会对体育师范生的需求主要以专项技能型教师为主,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缺乏,专业知识来源渠道受限,认知程度较低在无形中阻碍了体育师范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5.2 建议

5.2.1 体育师范生要重视和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与促进体育师范生向着一体化、专业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

5.2.2 应不断加强体育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见习与实习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同时要拓宽体育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来源渠道,以期提高体育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5.2.3 要引导体育师范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相关部门应尽快颁行职前体育教师的职业标准,为体育教师的终身一体化发展奠的基础。

[1]蒋喜锋,刘小强.专业化还是去专业化: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来自美国TFA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8):21-24.

[2]梁永平.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06-112.

[3]柴娇,郑风家,李林鹏,等.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363-366.[4]王港,邹保禄.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1-113.

[5]Shulman 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Educational[J].Researcher,1986,(2):4-14.

[6]Grossman P L.Teachers’Knowledge[C].L W Anders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Kidlington,Oxford,UK:Elsevier Science Ltd,1995:20-24.

[7]Borko H,Putnam R.Learning to Teach[M].In:D C Berliner,R C Calfee.Handbook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New York: Macmillan,1996:673-708.

[8]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0,(12):70-76,111.

[9]赵冬臣,马云鹏.从教师专业知识状况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0(12):70-76,111.

[10]李林鹏.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11]方曙光,潘凌云,樊莲香.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品性:困境与出路[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6):461-467.

[12]杜放,张守伟.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审视与考量[J].体育文化导刊,2014,(7):141-144.

An investigation of sports majors'mastery of professional know ledge and social demand

LIDong-ying1,YANG Yi-mou2,DU Fang3
(1.Dept.of P.E.,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Shaanxi,China;2.College of Extended Education,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58,Shaanxi;3.Dept.of P.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Jilin,Chin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the core of the P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being important for testing and inspecting physical teachers'professional quality.This paper conducted a survey with questionnaire on 303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be gradua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mastery of educational theory,curriculum knowledge,sports disciplinary knowledge,sports discipline teaching approach.Results showed that themastery of the spor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poor;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mastery of the knowledge among schools of different levels,and on the whole,universities affiliat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re better than provincial key universities,which are even superior to the provincial general ones.Social demand for PE teachers aremainly special skilled teachers,and lack of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limi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ources,relatively low cognitive level have virtually hindered the sports students to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broaden the sources of sports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nactas soon as possible pre-teaching standard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specialization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sports students;professional knowledge;social demand;optimal path

G807.4

:A

:1009-9840(2015)01-0103-07

2014-10-06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立项号:2014N02)。

李东颖(1974- ),女,河北丰润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专业知识师范生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