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原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目前已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了护士的工作重心。但是护士队伍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护士的晋升按工作年限,与其临床工作、实践能力,特别是护理病人的工作经验相脱节,晋升后的岗位安排也不尽合理,有的甚至离开了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缺乏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1,2]。目前,有关护士职称晋升考核体系的研究多针对在病房岗位工作的护士,而急诊科的工作环境与性质较为特殊,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连续性等特点,工作压力大、负荷重、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病人病情危、急、重、杂,且不可预见。急诊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担负更多的护理风险、任务与责任[3]。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质性研究采集急诊科护士对职称晋升考核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构建客观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专业技术职称考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9名急诊科工作的护士为研究对象。访谈人数按照饱和原则确定[4]。9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0岁~49岁(38.00岁±6.40岁);护龄7年~27年(16.33年±7.28年);文化程度:本科6名,专科3名;职称: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研究者解释研究的目的,遵循自愿的原则。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2.1 研究资料的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为指导,采用深度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研究者按照与受访者事先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访谈。访谈在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进行[5]。访谈提纲由课题组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访谈内容为“您认为目前急诊科护士职称晋升的考核标准与急诊科的工作实践吻合吗?”“您认为急诊科护士职称晋升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核?”“怎么能够体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差异?”。每位受访者访谈30 min~60 min,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现场录音。
1.2.2 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笔记,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记录下来。按照N1~N9依次给每位受访者的访谈记录编序,并建立各自独立的文档,进行编码、归类、提炼出主题[4],最终共提炼出3个主题。
9名受访者都认为目前护士职称晋升的考核标准与急诊科的工作实践不吻合,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应该体现出急诊科和病房的区别。
N1:德、能、勤、绩各方面考评,真正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N3:应该从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量等方面考虑,特殊岗位优先晋升。N4:①急诊指标应多于病房;②科室根据平时护士素质月考核分值;③民主评议;④科室领导评议;⑤日常工作的态度、业绩等方面;⑥在急诊与病房护士的条件相同时,急诊护士优先;⑦职称晋升的指标应根据各级的总人数设置一定的比例,保证各阶层梯队合理。N5:①护士近几年素质考评分值;②科室同事民意测评;③科室主管领导测评;④日常工作能力,包括应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带教、科研论文书写能力、创新能力。N6:应考虑其工作能力、工作时间。N7:应从学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应急能力,对科室或医院有无特殊贡献。N8:医院应调整职称评审的标准,降低护理人员论文数量的要求,对于急诊科来说,更应该重视实践、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对于中级职称应该取消论文的要求,晋升高级职称要求可以适当高一点,科研论文需要时间和资金支持。N9:在工作年限、岗位压力、工作环境方面与病房区别对待,特殊岗位优先晋升。
N4:基本条件的要求包括学历、工龄、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科研教学、创新能力。N5:应该从护士的基本条件、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各方面体现差异,其中基本条件包括学历、工作年限;专业素质包括临床创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包括科研、教学、急救、沟通协调能力、应急能力。N6:体现在工作岗位及技术表现中。N7:在科研带教方面,副主任护师应起主要带头作用;在专科护理方面,主管护师起主力军作用。N8:护士职称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能力的综合体现,每一级别的职称晋升条件都不同,评定护士能否晋升,应有易量化的标准,如工作年限、学历、业务水平、专科能力、科研论文等。
目前我国对护士职称评审的条件相对比较笼统,都是一些宏观的框架,操作标准不够细化[6],职称晋升标准重视护理人员的学术能力,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英语、计算机水平、发表论文数、编写著作数等, 对护理人员的临床专业能力缺乏客观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导致职称与临床护理能力不匹配,无法做到按职称上岗[7],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学科的发展[8]。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到2015年,建立公立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框架,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对护士的职称晋升实施科学管理使其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9]。本研究9名受访者都认为目前护士职称晋升的考核标准与急诊科的工作实践不吻合,急救护理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综合分析观察病情变化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10]。因此,有必要建立与急诊科工作实践相吻合的护士职称晋升考核标准。急诊科护士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应考核的内容:①工作态度、民主评议。受访者们建议将工作态度、同事民主评议和主管领导评议纳入职称晋升考核的指标,目前大部分医院不同学历、职称的护士大多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11],导致一些高级职称护士想调离护理岗位。对于急诊科来说,中级职称的护士普遍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业务能力已经相对较强[12],具备对潜在危重病人的预见处理和应急处理能力,其留在临床一线能够为病人安全提供保障。②工作环境、岗位压力。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第一线,融合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室,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对护士的要求也较高,而新护士从投入新的工作环境到逐渐适应并独立完成护理任务,成长周期比培训一名普通病房护士长多[13,14]。本研究有3名受访者都提出特殊岗位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晋升。③工作能力。两名受访者指出应将应急能力纳入考核内容,医院急诊科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先感知科室,急诊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15]。急救护理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知识、综合分析观察病情变化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13]。急诊护士应熟练掌握急救专科知识、技能及相应的软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对病人实施及时、准确的整体救治和监护,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10]。因此,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核指标应区别于普通病房护士的考核要求。
本研究显示应通过基本条件、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来体现中级和高级职称的差异。基本条件在目前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都有体现,专业素质及工作能力期待在下一步专家函询中完成。从长远角度看,晋升机制有待优化,需要更为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职业发展途径以满足不同护士的职业发展期望[16]。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实施优质护理 促进护理改革[J].中国医院,2012,16(5):2-5.
[2] 郭燕红.医院护理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医院,2011,15(12):2-4.
[3] 张晓曼,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12-316.
[4] 王薇,赵小萍,殷小红,等.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库需求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42-744.
[5] 李凤萍,张美琴,叶文琴.上海市社区家庭病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19-1420.
[6] 孙建伟.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1.
[7] 楼建华.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晋阶项目的实施与评价[J].上海护理,2006,6(5):11-12.
[8] 周咏梅.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医院临床护士能级体系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7: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OL].[2012-01-06].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93/201201/53897.htm.
[10] 樊落,齐海燕,席淑华.甘肃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护士能力的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93-1095.
[11] 王海英,谭媛,王本艳.层级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8B):2124-2125 .
[12] 葛宝兰,杨海娥,祖鹏婧,等.急诊分诊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70-72.
[13] 张育红,徐建鸣,周婉婷,等.急诊护士的岗位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73-76.
[14] 王萍.急诊护士护理工作环境、工作-家庭冲突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1.
[15] 乔文玲,杨文华.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696-699.
[16] 张艳丽,王圣友,王吉善,等.基于数据对比分析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