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

2015-06-03 07:53孟繁萍
新课程·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生为本阵地教学策略

孟繁萍

摘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新视角。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阵地;学生为本;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课界定标准,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用学生学的效果来衡量自己教的成败。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学生为本,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

1.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应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改自练的时间。解决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2.把个性还给学生

教师应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悟,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把权力还给学生

教师应该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明个人见解、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言堂”的状况,要勇敢地“让位”,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去交流。

4.把尊严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还给学生自尊心。师生间应进行平等地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和情感磨合。

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1.调整教学目标

准确设定任务化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任务,要考虑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方法和活动来实现,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2.调整教学内容

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重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

功能。

3.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

要通过变换学生思维角度,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创设各种能激发探究热情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焕发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4.调整评价机制

要通过制订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调控不当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但是有时教师只顾自己说,忽略学生;有时又一味地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纪律一团糟。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导向性不强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无效问题、假问题充斥课堂,这样既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面向全体不够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好的恰恰就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比较新奇的见解和主张,然而教师却误以为引导得法,因此中等生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4.学法指导不利

有时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实际上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也离不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如果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精心组织,让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认真思考,英语课堂教学就会更充实、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学英语“少教多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31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学生为本阵地教学策略
“无尾怪”和“独角怪”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冀教版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