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6-03 02:47赵秀华
新课程·中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语文课德育

赵秀华

德育的渗透,是老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良机。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也就是重视了他们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本文从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的范读、抓住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论述。

语文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门主科,在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十分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作为语文教师就应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做到学习知识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此谈点体会。

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渗透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在备课、讲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因“文”解“道”,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要努力做到自然妥帖、点滴渗透“春风化雨”。

一般地说,讲读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行为教育。

首先,关于作者的生平材料和写作的背景材料,若是与作品思想精髓密切相关或足以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进行生动精要地介绍。如在教学光未然的《黄河颂》时,我对这篇诗词的背景进行了具体介绍。让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表现出来的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精神。通过回顾那段全民英勇奋战的历史,在教学中就会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黄河磅礴豪迈的气势,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教师的精彩范读或听录音带,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通过反复诵读,或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字里行间,如一些诗歌散文让学生深入阅读,使其体味到文章的情趣和哲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强烈的熏陶感染。

最后,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等入手。如讲授《故乡》一课,我们就可以抓住课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启迪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追踪剖析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挖掘课文主旨,还可以从闰土前后的形象分析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制度进行抨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加强了德育效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感染力,包括自己的感染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所表达的高尚道德情感,而且在无意中接受教师的个性影响。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语文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可怕的语文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从《祝福》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