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霞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小学诗词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从对比学习、朗诵和情景再现等方式探讨了如何让学生体会诗词之美。
关键词:诗词;韵味;朗诵;情景
古诗词是古人凝聚的智慧,短小精悍、韵味悠远,每一首诗词都像一帧有声相片,或是凄凉、或是圆满,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读诗词,如同与李白对月畅饮,与杜甫同叹国事,古代风俗人情、淳朴民风扑面而来,能够体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摆脱单纯读、背古诗的坏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对比学习,体会不同诗词中的韵味
古人诗词通常是有感而发,借景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不仅仅是让学生能读顺、朗诵古诗词,更要读懂古诗词的意境。故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不同的诗词中体会,揣摩不同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1.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
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和《村居即事》都是范成大的作品,两首诗都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学完《四时田园杂兴》,再出示并指导朗读《村居即事》,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2.相同题材的不同诗词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它明写梅花,暗以雪衬,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学习后可引卢梅坡的《雪梅二首》。《雪梅二首》中,雪花与梅花相互映衬,竞相争春,宛如一幅“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佳境。学完《梅花》再读《雪梅二首》,从比较中能领悟到诗的艺术美。
3.相同诗境的诗文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张愈的《蚕妇》语言平白如话,用强烈的对比写出了劳动者和剥削者不同的生活境况。而梅尧臣的《陶者》与之异曲同工,可相互映衬。教学时,教完前者,引进后者,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剥削者的憎恨之情,明白“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二、嚼句吟诗,在朗读中体会诗词之美
诗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
1.引导学生读出韵律。一是划分节奏,如,《咏柳》应把“妆”“一”“谁”“似”读成重音。二是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不知细叶↗谁裁出?↘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渐次减弱,语速平缓。
2.引导学生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如,读《泊船瓜洲》时要让学生知道,这是写于王安石再次入相的赴京路上。这次复相,意味着对他前期改革的肯定。此时此刻,一种将要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欢娱充盈着他的整个身心。然而他毕竟是一位身历风霜的政治家,对前程并不抱有幻想,倒不乏丝丝忧愁。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他在想:什么时候事业有成,有明月清辉之下,我将回到钟山;万一事业遇阻,这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如果没有以上这些背景资料,就会误以为这是一首普通的思乡诗,感情体验自然也就相差万里。
3.引导学生读出语感。古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古诗词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或是对仗,或是呼应,总能感受到语言的凝练美。如,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描写池塘景物,不但构思巧妙,生动有趣,而且字字到位。一个“才”字,表现了仅在初露端倪之时,而一个“早”字则充分表现了蜻蜓敏锐的观察力。
三、有情有景,在生活基础上合理想象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
1.发挥学生主动性,实现情景再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情景重现。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说,《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西湖的画面进行重现,可以出示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夏日里的西湖风光,还可以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样子,让学生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西湖之美,进而才能和苏轼进行换位,思考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和感觉。
3.改写诗词,增加体会。在教学古诗时,还可以采用改写的方式进行写的训练。在改写之前,就要引导学生分清,以便更好地想象构思情节,明白记事、写景状物、写景再叙事,叙事再借景抒情等在诗词中的运用。如,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扣住“送”的过程重点写,理清六要素: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与孟浩然;起因:孟浩然为什么与李白相聚;经过:李白送孟浩然(路上—江边—登黄鹤楼);结果:抒发情感。再结合改写点:“辞”“下”“尽”与“流”串起情节,侧重想象描写。这样改写,诗的意境阔大,诗人的情深意挚就跃然纸上了!
参考文献:
[1]吴见忠.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6).
[2]阎宏.帮助小学生感受诗词之“美”[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誗编辑 谢尾合